分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0)羊红膻

 我爱原原 2017-03-14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心、肾、肺、脾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主克山病、心改建、气短、咳喘。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用治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咳嗽咳痰、胸闷喘息。


在克山病中显功效的草药

小指月说,爷爷,我原以为羊红膻它是动物药,想不到它是一味草药。

老爷爷说,这味草药有一股羊膻气味,所以得此名字。

小指月说,气膻能行气活血,所以它入人体可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以解除心胸中痹痛。

老爷爷说所以单味羊红膻,是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痛要药,由于它辛温发散,所以还能够温肺散寒,治疗各类风寒束表喘咳之症,在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里头,加进羊红膻,可以加强祛寒化饮,治咳嗽,保护心肺的效果。

小指月说,爷爷,羊红膻又能够温肾助阳,这又怎么解释?

老爷爷说,这在陕西当地,有些产后虚弱,或者阳痿不育的患者,用这羊红膻可以补虚强壮。所以陕西民谚有这样的说法——家在羊红膻,骡马拴满圈。当地多用此品治疗家畜的劳伤、乏瘦,每收良效。

有个小孩子,经常短气,喘咳,心胸中憋闷,甚至头晕难耐,玩耍劳累过度后诸症加重,不能上学。一去检查,发现是潜在型克山病。

小指月说,爷爷,什么叫克山病啊?

老爷爷说,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以克山病命名。过去本病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治本病,使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家里人就很担忧,老爷爷说,可以试一下中药调理,中药治疗潜在型克山病有一定的效果。

于是建议他们用羊红膻、黄精,水煎服,以保心肺,补肝肾,健脾胃,五脏同调,以助恢复。

孩子自从吃了这小方子后,身体恢复得挺快的,容易气喘胸闷头晕之感都大为减轻,偶尔天气变化,玩耍过度时,也没见得有什么大的变化。

老爷爷叫他们用这小方子再巩固一段时间,等孩子身心发育,强大起来,这种病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摘自百度百科  治潜在型及慢性克山病、羊红膻根、细叶马先蒿各3钱,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5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5~20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或用羊红膻全草1两,黄精5钱,水煎,1日分2次服亦可)。多数克山病患者服用后口干、口角起疱疹,未经治疗而自行消失。治气管炎:羊洪膻根3钱,或全草5钱,水煎服。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一、点开微信首页最上面的搜索(放大镜),输入需查找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