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 论】漫谈书法普及的意义 ■彭庆阳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3-14



漫谈书法普及的意义


■彭庆阳    


  今年“两会”期间,“书法”再度成为文艺界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诸如“百余名政协委员联名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教育部部长:书法等传统文化要融入教学体系”等一经媒体推出,就成为“爆款”文章,频频刷屏。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关注书法的普及和推广,这既是加强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形势使然,也是让人们通过汉字书写来认识汉字之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们素质的最好办法。

  说到书法普及,前几日看到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潘善助转发的一篇题为《200员工集体学书法,上海中行真是牛》的微信。说的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在上海市书协的支持下,将书法这一高雅艺术引入干部和员工的兴趣爱好中,将爱好书法的200多名员工分成6个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集体书法培训。一年后,那些原本对书法只是略知皮毛、零起步的学员,已经初步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原理和学书之道,并进行了一次学习成果展示,面向公众,接受评判。虽然很多作品看起来还很稚嫩,但取法正宗,基础扎实,一眼可以看出是哪家字体,临摹的是哪本法帖。路子正、方法对、取法高,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下去,假以时日,就是上海书坛的生力军。上海中行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对书法普及的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上海市中行一员工谈到学书法的感受:“平时生活工作在快节奏中,但在练习书法的时候,能让我浮躁的心态慢慢归于安宁,感觉个人的胸襟也变得更加开阔……这次书法培训不仅使我掌握了楷书、行书等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同时也令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浅,磨练了耐心、开阔了胸心、愉悦了身心。”这或许就是书法普及的意义。

  现今,从某种层面上,书法似乎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和艺术,倒是成了一门产业,成了一种高收入的职业。于是乎,低劣恶俗的书法人及作品充斥市场,书法家写错别字、文化人没文化之事已是见怪不怪了,书法速成班、考级定润格、封官授衔、拉帮派占山头,等等,就像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没完没了。无序的热度替代了艺术的精神高度,娱乐时尚、搞怪出奇成了“书法作品”的主题内容,乃“三观”尽毁!“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可谓一针见血,直指书坛之弊。

  一方面是某些人只想银子、只求位子,丢了节操、缺了道德,把书法困在“功利围城”中,“城”里的人是你炒作、我媚俗,你抄袭、我作假,你忽悠、我拐骗,一时间“城”内雾霾重重、乌烟瘴气。另一方面在城外却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冷漠,随着科技的创新、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便利,而我们离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远。甭说提着毛笔去练字、写封家书寄深情、手捧书籍静心读,就连发个微信都是“表情包”来搞定,阅览电子书也只是“听”而不看,如此等等,何以能继承并弘扬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令人担忧。

  开展书法普及,重点是对学生们的书法教育,这种教育不只是以训练书写的技法为目的,而是以书法为切入点,重点放在民族文化素质的培育上,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书法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但也不应忽略成人这一群体,像上海市中行200名员工集体学书法的例子应该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广而告之,并深化推广。而“徐州装卸工趴在路边写毛笔字”的现象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以使书法普及工作能够做得更精细、更深远!这种书法普及的意义诚如潘善助先生在上述微信上的点评:“书法普及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使学习者静下心来,在习练中体会书法之美。若全社会的书法审美水平提高了,那么,书法界的许多乱象就可以得到改变,书法氛围就可以得到净化。”

  书法普及的意义就像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主要是通过人们对书法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自我艺术修养、综合素质,从中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和健康。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书法普及或许一时培养不出书法大师,但其营造的氛围却是大师产生的必要条件。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