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心丹青谢稚柳: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

 自华居 2017-03-14
慧眼识美2017-03-12阅读原文

美·观

陕西日报官方网站

陕西传媒网《美·观》栏目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

一起涨姿势~

谢稚柳

(1910-1997)

原名稚,字稚柳

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

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等

书画大师、书画鉴定大家

初与张珩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与学术大师

细藏往事墨痕香

谢稚柳是江苏常州人,少年时从师学习古诗文辞,早岁从钱振学画,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设色明雅,用笔隽秀。

《松岭叠翠》

张大千同谢稚柳是相交甚密的挚友。上个世纪40年代,谢先生还是中央大学美术系的教授,接到了张先生的邀请,便毅然辞去教授之职,同往敦煌考察,情谊之笃,可见一斑。张先生曾明示弟子,学花鸟画要师仿谢先生。

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之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性书画鉴定等工作。

《秋山雪霁》

大千曾在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

《槲树啼猿》

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里,能和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为这位“柳弟”。如今,两位艺坛巨子虽已相继离世,但一幅幅细藏往事的书画墨迹还在流传,诉说着他们当年的情谊。

醉心丹青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贡献卓着。其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及书画的鉴别 。

《竹石芙蓉》

《荷花蝶影》

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

《雪景霜林》

《江村霁雪图》

谢稚柳山水画固为一绝,但是纵观谢先生一生,早年创作以花鸟画为主,深得宋代中国画清丽、婉约之神韵;先学老莲,后溯及北宋,艺术成就极高。

人物画传世极少,取法唐人,以佛像、高士、仕女居多,造型准确,刻画细致,设色雅致,仪态雍容。

仕女图一 仕女图二

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

结语

谢稚柳的画作,从潇洒谨严宋元规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调,徜徉在烟云懵懂的江南山色,迷恋着雾合烟围荷塘月影、红叶经霜和芙蓉沐雨、幽兰吐芬及梅竹斗寒,典雅温文的笔调像宋人小词一样隽永脱俗,看久了,觉得满身的尘嚣都为其涤荡扫除。

他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与学术大师。他的鉴定艺术也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鉴定往往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老人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他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学人开启了门径。

美观系列文章

微博:第三只眼看艺术

艺术 欣赏 交流 分享

美 · 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