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貂蝉成功使用“美人计”的,竟是此物...…

 两个人的星星 2017-03-14



金光灿灿的耳饰

不仅让女子们摇曳多姿

更成为爱情的信物



《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

为何“耳著明月珰”?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又讲述了怎样一段

因为耳饰发生的爱情故事?



《国宝档案》带您走进耳饰世界

探秘耳边风情......


金色江南 — 耳边风情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金玉默守-湖北蕲春 明 荆藩王墓 珍宝”展,展出了一批精美的明代藩王的珠宝首饰。荆王,是明代藩王之一,世袭十代,子孙繁衍。这些华美的发饰、耳饰,以及金光灿灿的酒器,均来自于荆藩王的家族。


金累丝镶玉 蝶赶梅耳坠,现藏于湖北省蕲春县博物馆,它曾经的主人是明代都昌王朱祁鑑jiàn的王妃袁氏。因为是王妃所戴之物,耳坠的装饰部分非常华丽,它的上部是一个金五爪提系,提系下焊接一顶金累丝花叶伞盖,伞盖下缀着金累丝镶玉的装饰物。



中国女性用耳饰的历史由来已久,远古时期的先人戴耳饰,是为了避邪驱魔,保佑平安。耳珰,是古人曾经用过的耳饰,其外形近似现代的腰鼓,古代的女子们“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如同明月一般的耳饰,让脸庞显得明亮多姿。中国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里,有一位让无数男子为之倾倒的美女,名叫罗敷,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光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中的女主角刘兰芝也是“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从这些古代诗歌中可以看出,耳珰在当时非常流行。


从简单朴素的耳珰,演化成繁复多变的耳坠,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呢?传说,耳坠的来历,还与三国时期的美人貂蝉有关。



貂蝉,原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一名歌女,她相貌出众、能歌善舞,很得王允的宠爱。当时,奸臣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但都敢怒不敢言。王允也为此事闷闷不乐,终日不思茶饭。


貂蝉虽为一名弱女子,却一心想做大事,替王允分忧。她察言观色,瞅准时机向王允请愿说:“只要老爷信得过我,奴婢愿效犬马之劳,即使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 王允听了此话,顿时为貂蝉的仗义和气魄所感动,当即认貂蝉为义女。后来,王允与貂蝉合议:先将貂蝉献于董卓,再暗许于董卓的部将吕布,使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二人然后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


计议商定后,貂蝉在镜中打量自己,着意装扮。这一观察不要紧,她发现自己美中不足,耳垂太小。她为此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良策解决这个问题:在耳垂上挂一件装饰物,不就可以把耳垂过小的缺陷掩饰过去吗?



貂蝉拿了些碎银子,请银匠为自己打了一对银耳坠,挂在耳垂上,漂亮摇曳的耳坠果然为她增添了姿色。姑娘们看到貂蝉戴着耳坠如此漂亮,也都纷纷效仿,从此,戴耳坠的风俗也就逐渐流传开来。


随着时间的迁移,耳饰逐渐变成了爱情的信物。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赠送耳饰,表示愿意娶她为妻,永不离弃;如果女子拒绝了男子赠送的耳饰,则表示她不愿意嫁给这名男子。唐代诗人张籍的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讲的就是一个已婚女子,流着眼泪把耳饰还给心爱男子的爱情故事。



有趣的是,耳坠的流行也是一波三折。到了宋代,女子们不知因何原因,都摘了耳坠,纷纷戴起了耳环。在出土的南宋耳饰中,会发现耳环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耳坠,如蕲春博物馆藏的盆莲小景金耳环,金累丝瓶莲耳环,金凤衔瓜果耳坠,瓶莲鸳鸯金耳环等。


到了明代,耳饰的流行趋势更加丰富多彩,女子们既戴耳环,也用耳坠。也许有人疑惑,耳环与耳坠的外型都差不多,怎么区别呢?



专家说,耳环用于插戴的细弯钩,与装饰部分直接相连,比如江苏省江阴博物馆的嵌宝石金耳环,蕲春博物馆的金摺丝葫芦耳环、金镶宝凤穿牡丹耳环等。细看它的连接部分,会发现由五只小凤凰和数朵牡丹花组成的装饰部分,与细弯钩连为一体,无法拆御。


再看耳坠的细弯钩,它以悬挂的方式与装饰部分相连,比如金累丝镶玉蝶赶梅耳坠,其装饰部分可以随便拆御。富贵之家的妇女,往往拥有几十副甚至数百副金耳坠,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服装随时更换,更换时,只需要拆御耳坠的装饰部分即可。



在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女性的耳饰不仅变得空前丰富,而且空前流行,它几乎成了女性的必备之物。女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扎耳朵眼儿,戴耳饰了。因此才有了后来那句俗话“临上轿 现扎耳朵眼儿”,形象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