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钟繇《宣示表》) 崔子玉 崔瑗(77-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游学京都洛阳,与张衡、马融等为伍,官至济北相。 东汉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 钟繇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张怀瓘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41)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手迹无存。 张怀瓘的书法评论著作,有《书断》、《证书药石论》、《书估》、《书议》、《玉堂禁经》、《用笔十法》、《书诀》、《六体论》、《文字论》等行于世。又著《画断》,可惜久已亡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有部分逸文。 《书断》述十体书源流,评书家三品等第。《书估》评书之价值贵贱,《书议》评议19位名书家,《文字论》系与友论书,《玉堂禁经》、《用笔十法》、《书诀》、《评书药石论》等皆叙书艺技巧,《画断》评画家三品等第。 桑世昌 桑世昌,字泽卿,淮海(今江苏扬州)人,陆游甥,宋末学者,博雅工诗,于翰墨一道,极喜王羲之兰亭序,庋藏数百本。辑有《兰亭考》、《回文类聚》等。事见《回文类聚》自序及《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回文类聚》收录了自魏晋至宋的回文诗共四卷,但后人认为近于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难能而不可贵。后来朱存孝编了《回文类聚补遗》,朱向贤编了《回文类聚续编》,足见回文诗之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