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容师必修课:皮肤生理学(一)

 一肖倾城bx 2017-03-14

任何一位美容师都要懂皮肤生理学,姐妹们,今天小编收集了史上最全的皮肤生理学,赶紧收藏起来吧!


《皮肤生理学(一)》


皮肤是一个生物活性界面,覆盖整个身体表面,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是有生命而且比较复杂的器官,是最活跃的器官之一,人体系统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奥秘的部分。


皮肤包绕着我们的身体,它既具有保护皮下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皮肤又是一个突出的反映器官,有高度发育的感受器和丰富的传导装置与CNS相连接,将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异常反映到皮肤,同时又可以让我们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将外围环境中各种刺激反映到大脑中枢而作出相应的反应,表现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


因此,皮肤是人体的一面镜子。



皮肤的各项数据如下:


重量:占总体重的16%,约4千克,是人体最重的器官。


面积:成人皮肤的面积为1.5~2平方米,新生儿的皮肤面积为0.21平方米。


厚度:约为0.5~4.0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以眼脸最薄,掌跖最厚,表皮厚度为0.04~1.6mm,平均厚度为0.1mm。因人而异,由于人体部位、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的不同,皮肤的厚度也不相同,儿童皮肤比成人薄,女性比男性薄,老年人比中年时变薄;因部位而异,身体背部、四肢较腹部和面部厚,伸侧比屈侧厚,头皮、枕后、项、臀及掌、足底部位皮肤最厚,眼睑、外阴、乳房等部位皮肤最薄;还会因季节、气候而异。


颜色:受种族、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各不相同,如白、黄、红、棕、黑色等。


纹路:皮嵴、皮沟和皱襞。


结构:可分为三层。



最深的皮下组织(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包括皮下脂肪、神经末梢、毛囊和毛囊乳头等);


中间的真皮层(分为网织层和乳头层,位于表皮层之下的结缔组织,主要有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还有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等);


最外面的表皮层(有里及外分为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每一层都具有一些精密的功能,表真皮连接处呈不规则波浪式结构,呈犬牙交叉,表皮突入真皮部分――表皮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部分称真皮乳头。


除了这些结构,还包括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神经线、血管、淋巴线、小汗腺及顶泌汗腺等。


每平方厘米平均3mm厚的皮肤中含有10个毛囊、100个汗腺以及高达2500个感觉细胞和3米长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12米长神经纤维等等。




健康皮肤的特征:健康皮肤应该是具有坚韧、柔软、细腻、微湿、富有弹性的特点。PH值应呈弱酸性,这样的皮肤才是健康、结实并有抵抗疾病能力的。




皮肤的各种功能:


皮肤是维系形态,是美容整形的基础。具有防护、体温调节、渗透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和修复再生等生理功能,还参与各种细胞新陈代谢,并且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


人体正常皮肤有两方面的屏障作用:




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损伤;


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流失,同时屏蔽外来的剌激与伤害,保护内部的器官组织。皮肤的保护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防护机械性、物理性刺激


表皮的角质层致密而坚韧,在经常受到摩擦和压力的部位能增厚,以抵抗摩擦与压迫。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蛋白,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


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


皮肤可以阻绝电流,皮肤的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皮肤表面有皮脂腺水泌的皮脂及角化过程中产生的角质脂肪、皮脂与汗液、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形成一层皮脂汗液乳胶膜,其厚度为7~10μm,若水分多时可形成水包油薄膜,而脂类多时则变为油包水薄膜。


此乳胶膜可调节角质细胞适当的含水量。这种乳化过程能使表皮柔软,减少角质层干燥,避免发生皮皱与皱裂。


表皮角质层和黑色素颗粒有较好的吸收和遮断紫外线的作用,黑色素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角质层可将大部分日光反射回去,日晒会使角质层增厚,此为防护紫外线的保护性反应,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内部组织,使深部组织器官不致受到伤害。




表皮各层细胞交错排列,能使透入表皮的紫外线发生散射以减轻直接照射的作用。





(二)防护化学物质的腐蚀


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作用实际是对蛋白质起作用。


正常皮肤对各种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屏障部位主要在角质层,其次是皮肤表面的氢离子浓度对酸、碱等的缓冲能力,有一定的抵抗力。


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丰富的胞质角蛋白及细胞间的酸性糖胺聚糖,有抗弱酸弱碱作用。这是由于角质层细胞为无细胞核和含大量水分的扁平形细胞,似房顶瓦片互相交错,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几乎不可渗透的屏障,能阻止多数化学物质的吸收,并防止表皮下面的液体渗透出来。


正常皮肤表面一般偏酸性(PH为5.5~7.0),对碱性物质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称之为碱中和作用。


另外皮肤对PH为4.2~6.0的酸性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称之为酸中和作用。如角质层受到损伤,除失去水分外,渗透性也会发生变化,皮肤屏障作用丧失。


但是接触高浓度的酸、碱和盐类后,皮肤立即受到腐蚀,发生化学性烧伤,其中强碱对皮肤的损害尤为严重。




(三)防护生物性侵袭


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正常的皮肤经常接触细菌等微生物,在健康情况下不会发生感染。


除皮肤面上的毛囊口是相对的弱点外,一般说皮肤是有抵抗细菌侵袭能力的。


有人认为这是与正常皮肤的酸性反应(ph5.5左右)有关,皮肤表面上形成的酸性膜,不利于细菌、霉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对肌肤酸碱度平衡的破坏,保护皮肤。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此外,皮肤表面脂膜中的非酯化脂肪酸对寄生菌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致密的角质层和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桥粒结构相互镶嵌排列,能机械地防止一些微生物的侵入角质层含水量较少以及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


角质层生理性脱落,也可清除一些寄居于体表的微生物。一些正常皮肤表面寄居菌如痤疮杆菌和马拉色菌等能产生脂酶,可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使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不会透过角质层丢失;同时角质层及其表面的皮脂膜也可使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大大减少。


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肤丢失的水分每天约为240~480ml (非显性出汗),但如果角质层全部丧失,每天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将增加倍以上;如将表皮全部去除,则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会大量丢失,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小编:嘉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