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抑郁症,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yls以利沙 2017-03-15

『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1 4 9 个 夜 晚 』

读 文 音 乐

Face in the Rain —— Adam Hurst

生活本就邋遢,还有什么可怕

天堂地狱一家

我知道,活着很难,但依然要活

无论在哪里,无论用什么方式

上周的时候,新锐摄影师任航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一时间又震惊了网络。

我六年前就认识他,曾经有过一次合作,在我的印象里,他的摄影作品虽然先锋新锐,但为人却很低调,带有一种艺术家的执着,却不偏执,我更不知道他有抑郁症的病史。

后知后觉的我前几天翻看他的微博和官网,才发现任航实际上被病情纠缠了太久。

在他的官网上,有一个系列名为“My Depression”的日记,他的抑郁症,起始日期为2007年6月13日,截止日期是2016年9月17日。

近十年的时间,更新了近50篇日记,而且随着年份的递增,更新的频率也加快,可以感觉到他的病实际上一直都在反反复复,甚至在恶化。

09年的时候,他写:感觉整个房间都在转。

10年的时候,他写:向往死亡——就是活下去的动力。

11年的时候,他写:我总觉得有什么人要来害我。

12年的时候,他写:为什么我要得病,我不甘心。

13年的时候,他写:我害怕出门,感觉别人包里都装着刀。

15年的时候,他写:每次等地铁,都有一种想跳轨的冲动。

16年的时候,他写:我看到各种把自己杀死的方法。

而在他的微博上,有一张截图流传甚广:

我看到底下有一条评论:刚听说了,祝你在天堂开心。一时间,我特别难过,因为对于任航而言,他的快乐和释放,只剩下了死亡。

逝者已逝,我不想冒然揣度他在纵身一跳的刹那在想些什么,但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的不想再坚持下去,想早点解脱,另一种可能是病情复发,产生了幻觉,最终酿成悲剧。

我曾写过两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

想死,但不敢死

看不见的伤更痛——你是否有阳光抑郁

文章发布后,我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他们像是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疯狂地讲述自己抑郁症的过程,诉说自己不被外人理解的苦楚。

我一一看过,回复寥寥数语,我知道,没办法,这事太难了。

难到会觉得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的解脱,难到会认为自己生而为人,无比的抱歉。

春节的时候,我的母亲跟我说了外婆家老邻居的事。

外公外婆曾经在平房居住,我的童年几乎都在那里度过,房子那一排的第一户人家,也有一对老夫妻,还有他们的一对双胞胎小外孙。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他们的长相,记得和两个小孩子玩闹的情景,老人经常往我怀里塞水果,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真乖。

后来外婆家搬走,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春节时,母亲跟我说,你还记得第一家里的那个老奶奶吗?我说,记得。

我妈说,去年秋天的时候,她跳楼了。

我当时有那么几秒大脑里是空白的,后来我才知道,奶奶的老伴前几年去世,她独自一人生活孤苦,又得了植物神经紊乱,去医院看了许久不见起色,于是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后来老人下楼遛弯时又不慎跌伤腿,几乎有半年的时间瘫痪在床,女儿请了保姆来照顾她,可保姆却发现她在偷偷吃大剂量的安眠药,几乎整天都在昏睡。

之后又在某天家人外出时,用手边的烟点燃了床上的被子和褥子,如果不是家人回来得及时,或许老人就要被活活烧死,女儿哭着问她只是要做什么,老人说自己不想活。

而那一天,老人家的女儿中午回到家给她做饭和洗涮,下午刚刚前脚出门,老人家扶着床起身,推开窗户,跳了下去。

我妈说,那时奶奶的女儿还给我打电话,结果有电话插进来,她去接听,然后才知道出了事,当时就昏了过去。

我说,奶奶可能是老年抑郁症。我妈问,老年人也有抑郁症么?

我点点头,有,而且发起病来比年轻人更可怕和脆弱,但不太受到大众的关注,社会总是呼吁人们关注空巢老人,但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真正是什么。

我们可能没办法想象,老人到底是有怎样的决绝,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能抛下女儿一家子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知道这事情后,我连着几天每晚做噩梦,梦到无穷无尽的楼房,梦到许多人排着队钻进一个看不见的大门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问自己的心理学导师,他说,你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些事情里,要赶紧抽身出来,不然你也会发病。

熟悉我的读者知道,我曾经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确诊病例已经将近一亿人,这就等于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位抑郁症患者,但没有确认不知自己患病的人,更是无法统计。

和许多人对待空巢老人苦闷郁结的处理方式一样,很多人对抑郁症依然一无所知,甚至带有偏见。

我在任航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有父母吗?每次想死的时候想想他们。

而他自己也写过这样的文字——

我也害怕出门听到那些关心和疑问,你看起来那么开心,怎么可能抑郁呢?你有什么可以抑郁的,我还抑郁呢。你总是那么矫情。他又在装腔作势……

这些声音比我脑袋里的声音更容易使我紧张。在所有牵扯到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中,要么我就会不停地说话,要么我就会一直沉默。

他说,所有的假装轻松都让我筋疲力尽。

多少人把患抑郁症的人归结为是小心眼的人,认为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觉得这是内心不强大造成的。

而我的一位朋友,他在患病后告知父母,父母竟然根本不相信他得病,甚至辱骂他只是在逃避现实,给他们丢人。

多么可怕!多么愚昧!

现在医学上还没有认定抑郁症的病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诸多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但必须要认知到的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虽然多有不同,但形成了病状就构成了神经性的病理。

简单来说,不是每个人都会得抑郁症,但一旦确诊,就是大脑神经中右脑中枢出现了问题,这和癌症是一个道理,虽然导致癌症的病因众多,但癌症是有症状和病理存在。

所以,不要再说抑郁症病人只是心理问题,更不要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

很多抑郁症病人因心结患病,但心结打开了,病却没有缓解,这就是因为它发展到后期就不是心病,而是病理疾病。

虽然现在社会上对抑郁症的关注日渐增多,但观念的不清晰和认知范围不广,依然让我们对抑郁症知之甚少。

太多的人,依然一无所知。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例逐年增加,而我们所了解的产前、产后抑郁和老年抑郁症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抑郁症,最初的发病都有自身和环境的因素,很多人,往往都在掩饰这种痛苦,默默承受着这种焦虑。

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缺失。

因为太多人想要得到,因为有太深的执着,执着到无法自已,最终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电影里说: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感受过痛苦,拥有过执着,心中有了牵挂,通通放下,无欲无求,最终会走上佛家道路,有了自己的信仰。

而如果走在另外一个极端,看似放下执着、痛苦和牵挂,但内心依然无法真正释然,甚至走进了死胡同,最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它的终结,让自己放下。

一是释然,一是解脱。一种是主动选择超脱,一种是被迫以死告终。

如果你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我有以下建议:

·请你正确认知自己的病症,尽快去医院确诊,一定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治疗。

·春秋两季为抑郁症高发期,请你务必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复诊。

·要大胆寻求别人的帮助和陪伴,尽量减少复杂的社会关系,让自己更多关注自我。

·不要相信任何网上关于抑郁症的测试题,要去正规医院。

如果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我有以下建议:

·请你正确认知抑郁症,不要再认为它是心病,更不要有任何的偏见和误解。

·不要用社会准则和大道理来劝说他们,那等于是推着他们走进万劫不复。

·劝说无用,更多的是需要你的理解和陪伴,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如果你的身边有孕妇和老人,请你更多的给予精神上的关注,绝不仅仅是物质方面。

·警惕各种神经性疾病,比如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紊乱等,以防诱变成抑郁症。

我今天写下这些话,是让每一位读者了解,抑郁症是具有病理的神经性疾病,虽然目前很多人对它有了相对的了解,但是在许多二三线城市,依然有大量的人对它一无所知。

中国有将近一亿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就存在在我们的身边,或许是你的家人、爱人、朋友,也或许就是你自己。

我们难以用几句宽慰的话就让他们好转,更多的是需要你的理解,还有陪伴。无论在哪里,无论以怎样的方式。

冠冕堂皇的话不用多说,活着虽然不易,但依然希望你好好活着。

无论在哪里,无论以怎样的方式。

—— E N D ——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日久不一定生情,但爱久或许贪心

谈吐见人品

来了就不要走,爱了就别撒手

好的爱情,只看这一点

我 们 的 相 逢 只 差 一 次 分 享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忧 愁 。明 白 你 的,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我 是 你 的 树 洞 , 也 是 你 的 枕 边 人

文中所有插画均来自网络

编辑:丹丹 小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