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初创公司实现“从0到1”的战略思考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03-15

“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

【编者按】:创业大潮之下,仍需要理性面对。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实现“从0到1”的跨越,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战略与方向、创始人团队、生存期的关注点、关键驱动力、时间节奏的把握及资本方面都要进行有重点及优先次序的逻辑思考。本文从创业者的视角,提出具体思考。

文 |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


据[造奇]观察,近几年出现的“创业热”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条件带来的便利和低成本;二是各地主政者的有力推动,包括孵化器及注册成本等;三是市场上确实存在“变轨”的机会,同时创投基金的资金供应为创业者带来丰沛的雨润。

对于创业者来讲,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眼花缭乱迷人眼的外部条件,如加码的各种扶持政策,现在社会对这方面的传统和认识已经泛滥了。况且,在TMT、O2O等领域的创业,资本方与创业者一同疯狂,共同演绎的只是逍遥一时的过山车,如此而已。

越是野蛮生长的时候,越考验一个企业的定力。

干货|初创公司实现“从0到1”的战略思考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意料峭的早上,让我们聊聊创业者眼中的创业公司,如何生根、发芽。


以下按照[思考点]和[重要程度]来具体展开:

No.1:关于战略及方向。作为一间公司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何创业,也就是说创业初心。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对于思考公司商业战略和未来方向大有裨益。为了赚钱买房、还是说心中总有个想法,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将之实现,不同的目标导向将对公司方向产生直接影响。

有时候创始人需要选择坚定的[相信],哪怕是暂时没有想清楚,战略上不够清晰,也依然决定向前走。这是很重要的挤出点,要明白,绝大多数公司最终抵达的目的地,跟刚开始选择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可谓“面目全非”。

No.2:关于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初创公司是创始人或者联合其他创始人发起的集体行动。有人会认为创业一定要找人合伙创业,确实,这种认识建立在当下创业难度和风险、成员间能力互补上面。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只有一种路子,创业开始前后你会对这块非常切身之感,员工都很难吸引到,且不能持久,更不要说要找到志同道合、“三观”趋同的联合创始人了。

以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例,他作为创始人也是一个人带着使命上路,然后在路途中做事情才慢慢遇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白龙马的。创始人对其所做事情有使命,同时给用户带来卓越价值,会不断吸引用志趣相投的人加盟的。

干货|初创公司实现“从0到1”的战略思考

No.3:关注生存期应该做些什么。创业公司来讲,1-3年为生存期,最终的工作是搭建好底层逻辑和框架,那就推动在此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和具体业务模型,如何活下去了。

No.4:关于关键驱动力。评价一间公司的发展潜力,有两个视角:一是关键驱动因素,是战略还是使命,是团队还是技术。二是驱动力量的持久性,其中一个驱动因素在新条件之下,也许就变得不再重要了,这是需要更换新的驱动力量,以保持公司发展持久的活力。

等公司过了生存期进入成长期,就需要思考成长期的动力来源,逐渐构建基于快速成长的增长逻辑。

No.5:关于时间节点和节奏。一般来讲,只有战略上想清楚了,才会更有利于把握时间点和成长节奏。笔者非常在意这一点,在效力和效用方面,到底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对初创企业来讲意味着成长的速度和成本的付出都是直接影响的。

干货|初创公司实现“从0到1”的战略思考

No.6:关于资本。只要相信一点,资本是助力手段,不是目的,心理正确认知这点。善用和借力资本,对于消费互联网创业来说已经必不可少。但对于工业领域创业,需要资本方付出更多耐心,致力于品牌的打造和技术体系的创新的企业,还是要想清楚了再行动。


“只有创业者才能真正理解创业者”,[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的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新媒体,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使命:“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始终关注工业领域创新创业企业,始终与创新精神的创始人及其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成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