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沿堤看柳

 文苑折枝 2017-03-15

         沿堤看柳  

 

 

儿时喜欢《九九歌》。

女孩子一边踢毽子一边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男孩子一边滚铁环一边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那童声,那情趣,那欢乐的情景,至今回忆起来,好像就在眼前:“一九二九,不出手”,儿时衣单,两只手缩在衣袖里。天冷了。“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严寒,冰封大地,更冷了;八九雁来,九九春耕了,暖和了,而最有情趣的当是“沿河看柳”了。

故乡有条绿水,流入湘江,汇入长江,河水漡漡,我不知道有多少故乡的水流入湘江,汇入长江,奔到大海,我知道那时河里有鱼虾,河边有杨柳。

当光秃秃的的一声,爆出了新芽,她告诉你,春天就来了。那新发的嫩芽,淡黄、淡青、淡墨,弹指间像魔术般地变换着,远远看去,好像是那位丹青妙手,在枝条上蘸了几点似的,幻做一幅亮丽的水墨画!

春光明媚,沐浴在春暖的日光中,柳芽悄悄地长大,变成叶苞,不,是细叶,那嫩绿,那细长的柳叶,春风一吹,柳条竟得意地舞起来。弄得孩子们也得意起来,摘几条嫩枝,围个圈儿,戴在头上,扛着木棍,学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那精神,那神气,那得意,是柳条赐给的灵感吧。有时候,横骑在牛背上,摘一片柳叶,学吹一声柳笛,是杨柳曲么?是春之恋么?是相思赋么?孩子也许不明白,因为孩子们吹的调儿多半是跟着大人学的。柳那么好,于是有心折柳,插在河岸上,当年就活了,次年就长高了,两三年就丰满了,长了叶的可热闹了,枝上有鸟,麻雀呀,燕子呀,斑鸠呀,白鹤呀,唧唧喳喳,在枝上闹着呢。是不是柳上枝头春意闹啊!儿时看到丰子恺的一幅的漫画——《好鸟枝头亦朋友》:

         画面中芳草碧绿,柳条轻抚,一只小鸟在枝头轻快地鸣叫。树下石桌上放着一只茶壶,两个茶杯。一男闲坐树旁石凳之上,仰望小鸟,仿佛与之对语,是朋友之间的知音么?那时只觉得好,至于好处要说出来,真的说不出来,可见未必懂。

后来客居城里,有了工作,无心在意柳了。

有幸是还未到退休,就有温州、广州、深圳、南昌几所学校来请,大抵是通过什么媒体了解到我的一些经历,教书专注而来函的。我原与母亲有个承诺,退休后,就回老屋,奉养年近九十岁的母亲。可母亲知道后说,我还硬朗,不会走的,你喜欢学生,就去吧。权衡再三,我选择了近一些的省城,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作校编,收入不比深圳少,而且兼顾了我喜欢的写作。任职于省城的这所中学,就在红谷滩,赣江流到南昌红谷滩,自西向北,江水悠悠,江面变得开阔。每当盛夏傍晚,南昌炎热,我都最喜欢到江边散步,当然是纳凉,因为江上有凉风,江堤是柳荫,赏心看柳、思柳、品柳

那里是江西文化的一个窗口,那红谷滩沿江长长的文化走廊,是大美江西的缩影。走廊上展示的是江西地灵,庐山、三清山、武功山、龙虎山,赣江、九江、鄱阳湖、仙女湖、南昌与威尼斯媲美,周边就有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 东湖西湖南湖、北湖、瑶湖、贤士湖、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山山水水,奇绝壮美;走廊浓缩的是历代人杰,张天师、陶侃、陶渊明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解缙、汤显祖、况钟、朱耷、文廷式,走廊张显的是古今文化,傩舞、赣剧、绘画、书法、戏剧、诗词…… 

 

散步江堤,时不时会浮现插柳的情景,那是2005深冬,一队人从八一桥下至南昌大桥下的沿沙堤插上柳苗:我走向前去说:“你们辛苦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中一位长者说::“不,沙滩肥,过上两三年,就蛮高了。”不是吗?沿江看柳,那一处不是柳茵如盖呢!

柳树高了,招引无数蝉儿,“知了,知了-----”不停地鸣叫。听到一阵阵蝉声,那么悠扬,那么美妙!

我不由停下了脚步。

我指着堤上的杨柳说:“快听,一阵阵蝉声!”

同事不以为奇,干脆拉我在柳荫下坐定,一边静静地听着蝉鸣,一边介绍说:“你呀,只顾关在房子里读书,教书。你出来走走,这年头南昌城变了,到处可听到蝉声!不信,你可以到杨柳拂岸,碧波荡漾的青山湖;到草木葱茏、蝶绕花舞的抚河边,还可以到鱼虾嬉戏、鸟逐虫飞的象湖旁。那感觉跟这一样沁人心脾!”

“知了,知了-----

柳高蝉鸣,头上的蝉越叫越欢,我的心为蝉所有了。我感受到我所生活的城市,有蝉伴奏,有蝉和鸣,多美!多惬意!

此时此景,让我想起柳的魅力,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从《诗经》开始,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即“留”,“折柳为赠”已心照不宣,至于东晋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与柳树朝夕相伴,自号“五柳先生”,已是雅号。据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沿河遍植柳树,并以本姓赐之,称“隋炀”。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其家乡有一线泉,他在泉边栽上柳树,并设茶采风,自称“柳泉居士” 其实,流传最广的当属()李白 《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信手裁剪满树琼绿,爱柳之心别致够。杜牧的《独 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那情趣如影随形。相比之下,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柳条蘸水,柳影拉长,光与影组合无垠。至于  ·孟郊 《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厢记·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柳丝虽长却系不住玉骢.犹言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更显崔莺莺对张生的一往情深。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恨杀昏鸦及晓莺。”不过,柳所释放的情愫,总是离人泪,其实,这种感受只有自己作客异乡的时候,才有“漂泊天涯不是家”的况味。而清·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小儿放柳堤上放风筝,手牵风筝边跑边笑,天真烂漫,别有一番欢乐情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我想小学生是很喜欢的。 


 

徜徉柳堤,儿时的欢乐,盛年的繁忙,暮年的回味,似乎与柳都有缘起来,我不禁感叹为诗:

             折    柳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爱江堤柳色中。

絮扑白鬓条拂面,无奈折枝寄思情。 

 

                                                                                        红谷滩2012.7、22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