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轼科场泄露考题只为爱才
2017-03-15 | 阅:  转:  |  分享 
  
苏轼科场泄露考题只为爱才?

?(2017-03-0121:52:40)

标签:?

历史

?

文化

?

宋朝

?

史话

?

人文

? 分类:?史海漫步 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王安石去世,旧党得势,苏东坡被招回京师,仕途一路飚升。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一时位极人臣。元祐三年,苏东坡知贡举,也就是担任礼部主持的三年一试的国考主考官,就在这个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期待鲤鱼跳龙门,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候,担任主考官的苏东坡,却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徇私舞弊,泄露考题的事件。

?

事情原委如下,是年有一个叫做李廌(zhi)李方叔的考生,很受苏东坡青睐。元丰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李廌带着文章拜谒著名文学家、学界泰斗苏东坡,东坡览其文章后,极为赞赏,认为他妙笔天成,笔墨间有飞沙走石之势,就不无鼓励的拍着李廌的后背,对他说“小伙子,是个人才,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好好努力,必将出人头地。”李廌感激万分,因受东坡赏识,李廌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六人一起成为“苏门六君子”。



?



老师担任主考官,势必会照顾昔日弟子,嗯,东坡先生也是这样想的。是日,即将封锁院门,隔绝考生,苏东坡密封一函令书童送往李廌处,事有不巧,李廌神差鬼使的外出了,你说你马上就要大考了,出什么门呀?书童等了会儿,等不急了,就随手将书函往书桌上一放,掩门而去。还没等李廌回来,俩命好的人前来拜访李廌,来者是章惇的两个儿子,一叫章持,一叫章援,这名儿起的真好,一张一弛,马上考试了也不着急,东游西逛,原来老天注定会有后援。二章看见书桌上有一封书信,再一看,笔法遒劲,东坡先生的字谁还不慕名观赏?这两人心里怦怦乱跳,知道中了大彩,果然一看之下内心狂喜,内附一题“论扬雄优于刘向”。二章怀揣信函,撒腿就跑。

?

可怜的李廌回来后,翻箱倒柜,把家里掀了个底朝天,就是找不见信函,再一打听,章家两位公子来过,李廌长叹一声,心里也知道恩师的这封十万火急、人命关天的信函被二章偷偷拿走了,懊恼沮丧之余,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敢声张,怪只怪自己命不好。第二天,贡院之中,考题发下来了,策论“论扬雄优于刘向”,二章内心窃喜,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两人一夜之间早把苏东坡的范文背熟了,而李廌呢,前一夜担惊受怕、怨天尤人,几乎失眠,这会儿就剩下呆若木鸡了,几乎交了个白卷。

?

再说东坡先生,考完试阅完卷后,马上就要拆号了,苏东坡料定高中魁首者必李廌也,谁知道拆开试卷一看,第一名乃章援,东坡先生耐住性子再往下浏览,发现第十名所作文章与第一名相似,不由内心暗喜,料想此文应该是李廌所作,谁知道又是章持,东坡先生不由大惊失色,心里暗叫奇哉,怪哉。恰在此时,阅卷的官员手持一卷,不由啧啧称赞。苏东坡捻须微笑,环顾众位考官从容而道:“此必为李廌李方叔也。”然而东坡先生再次走眼,此文作者为葛敏修,东坡沮丧不已。此次国考,最终李廌名落孙山。



??????

苏东坡百思不得其解,李廌这是怎么了?出了贡院大门,东坡径直来到李廌处,李廌哭丧着脸将事情原委和盘倒出,苏东坡感慨命运弄人,也只能对李廌遭遇深表遗憾。后李廌归乡之日,苏东坡做诗赠别,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欲迷日五色”,神马意思?苏大学士这是一句感叹命运造化,又自讽自嘲的话,意思是:哎,小李子呀,哥与你相识那么久,以为认识你的笔迹,可是到头来,还是在众多试卷中迷失了你,不能助你成功登顶,时也,命也,怪谁呢?有意思的是,做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黄庭坚也是此次考试的考官之一,见李廌最终没有被录取,也和了一首诗,诗曰“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这意思更清楚了,我做为考官之一,却没有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实在是难逃指责,不好意思哈。

?

估计李廌读了这两首诗,心里像倾倒了五味瓶一样,酸、甜、苦、辣、涩,百味杂陈,唉?,多好的机遇呀,然并卵,早就在文人墨客中混得脸熟的李廌再也不好意思在京城晃悠了,这脸丢的,丢自己的或许无所谓,丢名动天下的恩师苏东坡的那可就大发了,李廌悻然之中打道回府。时年李廌的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闻听儿子高中无望,长叹一声道“吾儿遇苏学士担任主考官都不能一举成名,还有什么指望呢?”当晚闭门不出,是日破门而入,其母已自缢身亡,一说抑郁而卒。

?

《鹤林玉露》所记载的这则关于苏轼泄露考题一事是否属实?时间、人物、结果从考证来看,都对。苏轼确实是元祐三年以翰林学士知贡举的,其次,章援高中状元也是事实,并因此而尊称东坡先生为座师。然科举泄密乃不赦之罪,仅清流就会千夫所指,而将苏东坡打入万劫不复地狱,何以苏轼后来因上书指责旧党搞的太过火,再度被贬时没有被指证这条罪责?再者,徇私舞弊考场泄密,当事人只有苏轼、李廌、章氏二子知道,苏李自知此为秘而不宣极为忌讳的事,章氏二子为受益者,都不会自证其污,何人又会知道?

?

显然苏东坡考场泄题一事牵强附会,但也不能据此完全否定,依苏东坡这种文坛大神级人物,一不受贿,二不攀附,三不营私,所喜好的唯独是天下人才,恨不能将所有自己欣赏的才子们都推向仕途,爱才心切之下,难免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这种唯才是举的推波助澜行为方式,是旧党中正人君子也喜闻乐见的,未必会对苏东坡造成致命的伤害,留存在宋人笔记中的记载亦无损东坡先生美名。关于苏东坡走后门这件事,要说真正的原因,实在都是爱才惜才惹的祸。

?

另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理由,做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是六人中唯一一个没有高中进士,没有功名的苏轼弟子,好事的宋人寻找无法高中的原因,将原委安在了命运的捉弄之上,不是恩师不照顾你,实在是因为你的命太烂,而拆污章氏子弟,也是因为其父亲章惇的原因,一个所谓奸臣的儿子居然还能高中状元?不过是吃了狗屎?运而已。

?

另据《石林诗话》载“廌自是学亦不进。家贫不甚自爱。尝以书责子瞻不荐己,子瞻后稍薄之。不第而死。”高中无望,李廌破罐子破摔,也不求上进了,还曾经寄书向恩师苏东坡抱怨,师哥们都有功名,您也不推荐我?苏东坡鄙薄其为人,此后态度冷淡,李廌终生未第,郁闷而死。其实李廌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宋史》载,李廌中年不举,此后绝意仕途,作文喜论古今治乱,辩而中理;其词作旖旎婉约,极具观赏,如这首代表作《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李廌终未辱没苏门弟子名声,也并未辜负苏东坡最初的赏识,是为宋代文学家之一。

?

苏轼死后,李廌感其知遇之恩,椎心泣血,哭祭苏轼,其祭文“皇天后土,监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之令人竦然。

?

???????????????????????????????????????????????????????????????????????????????????????文:老蔡的菜园子



献花(0)
+1
(本文系xianfengdu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