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 月男婴急求粪便救命,粪便真的能救命吗?

 万宝全书 2017-03-15
2017-03-15

前不久,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新闻被广泛传播:

5 个月大男婴,因患病需要移植健康宝宝的粪菌。妈妈在网上发帖求助,全国上千名热心妈妈表示愿意帮助,但目前为止仍未找到最适合的粪菌提供者。

粪便能救命?不学医的朋友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就连学医的同道们,不是相关专业的对此也知之颇少。

今天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就带大家一起讨论下为什么粪便能救命。

为啥粪便能治病?

粪便救命,是普通人的讲法,我们把它叫做「粪菌移植」,就是把从健康肠道排出的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受体的肠道中,重置受体的肠道微生物环境过程。

当然,严格意义上讲,更应该称之为粪便微生物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因为移植的过程不止是细菌,也有细菌生活的整个粪便微环境。

我们出生时是肠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或者只有很少量的细菌。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顺产和剖宫产的宝宝分别从母亲的阴道和皮肤获得细菌,这就是初始的肠道基础细菌。

2 岁之前的孩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明显变动。相对而言,母乳喂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优势菌,人工喂养的则以拟杆菌为优势菌。

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微生态结构非常复杂,大约有 500 种以上的细菌组成,总数达到 1,014 个,是人体细胞总数的 10 倍,主要分布在回肠与结肠。同时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结肠细菌可以将膳食中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发酵形成脂肪酸,作为能源使用,帮助人体消化吸收;

肠道细菌可以直接生产营养素和维生素,如叶酸和维生素 K;

肠道细菌可以刺激机体在肠道形成更多的淋巴器官、增加免疫球蛋白在血浆和肠粘膜中的水平,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

许多细菌本身也可杀灭或抑制周围其他细菌增殖。

肠道菌群的作用如此明显,也被称之为我们的另一个器官。正因为肠道菌群的这些作用,我们有可能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重建受损的肠道微生态。

原本瘦小的老鼠

在被移植了胖鼠的肠道菌群后

也变得胖胖的

粪便怎么移植?

说到粪便救命,可不是各位想象的那样直接吃屎。粪便移植的途径对移植效果十分重要。

已报道了数种粪便肠道微生物给予方法,包括灌肠、口服(粪菌胶囊)、鼻胃管、结肠镜。但是最佳的移植方案仍不清楚。

考虑到口服的研究数量还很小,灌肠的方式只能将粪便微生物植入左半结肠,影响效果。结肠镜和鼻胃管植入的方式还是主流推荐。

但是,目前大部分病例研究还是聚焦于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和炎症性肠病方面。

已经有 Meta 分析证实,粪便微生物移植对于初始抗生素治疗后复发患者的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是有效的。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也有纳入数十例病例报道的 Meta 分析,证实粪便微生物移植可以使炎症性肠病症状缓解,尤其是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例。

粪菌移植并非万能

粪便微生物移植安全性高,相对投入成本低,效果也不错。但是粪便微生物移植还远远称不上完美,还面临着很多棘手问题。

1. 治疗适应症的扩大

现有的粪便微生物移植研究还是主要集中于艰难梭菌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面,与肠道细菌还无法相提并论。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肠道细菌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方面的作用。以开头「征集粪便供体」的新闻为例,我们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患儿是存在免疫缺陷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治疗方法较少,造血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仍在研究中。

对于这个患儿的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可能也是试验性的想通过肠道微生态的恢复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避免更为严重的感染。

2. 供体的选择

还是以这个新闻为例。对供体限制了很多的条件,归纳起来就是尽量模拟患儿的正常菌群。

之所以要做这么详细的要求,其实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到底是粪便中的哪些微生物以及环境因素,是帮助肠道菌群重建的关键。只能无选择的整体移植。

3. 分型的选择

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实施,肠道菌群也被大致分为以拟杆菌属、普里沃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为代表的三种不同类型。

供体的选择是不是要根据不同的菌属分型来选择?随着肠道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供体选择是不是要更加的个体化?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4. 伦理和监管问题

粪便微生物移植用到的粪便到底属于什么?是器官?是药品?

2013 年,FDA 曾经发布声明,要将粪便视为药品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所有相关流程和临床试验都要遵循新药的申请标准。

但是由于临床医生的反对和质疑,他们更倾向于按照「组织器官」来认定。很快,FDA 适当的放松了监管,提出折中的「自由裁量权」,但仍然有所限制。

与 FDA 的严格监管相比,我国也有众多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却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是不是所有的移植都有规范的操作?会不会带来安全隐患?这些都存在监管盲区。

在这种现状下,进一步明确肠道菌群的不同作用,将原有的整体移植,改变成为粪便提纯,成为一种成分明确的微生物疗法可能就显得尤为有价值。

更单纯、更精准。也许就是粪便微生物移植未来的方向。

欢迎投稿,原创 1000 元 / 篇!

责任编辑:shamouer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参考文献:

[1] Wells JM, Rossi O, Meijerink M, van Baarlen P. Epithelial crosstalk at the microbiota-mucosal interfac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 Suppl 1:4607.

[2] Gorbach SL. Probiotics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Am J Gastroenterol 2000; 95:S.

[3] Robinson CJ, Bohannan BJ, Young VB.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 the ecology of host-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10; 74:453.

[4] Drekonja D, Reich J, Gezahegn S,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Intern Med 2015; 162:630.

[5] Lee CH, Steiner T, Petrof EO, et al. Frozen vs Fresh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Clinical Resolution of Diarrhea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6; 315:142.

[6] Lee YK, Mazmanian SK. Has the microbiota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Science 2010; 330:1768.

[7] Petrof EO, Gloor GB, Vanner SJ, et al. Stool substitute transplant therap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RePOOPulating the gut. Microbiome 2013; 1:3.

[8] Sharma R, Young C, Neu J. Molecular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contribution of microbiota. J Biomed Biotechnol 2010; 2010:305879.

[9] Postigo R, Kim JH. Colonoscopic versus nasogastric feca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 Infection 2012; 40:643.

[10] Dupont H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Oct;11(10):1216-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