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纳自己才是改变的起点

 小蓝2266 2017-03-15


这篇四年多前的文字记录的是老玩玩偶然发现自己从极度不快乐的泥潭里爬出来原来得归功于自我接纳!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老玩玩才真正走上自我接纳的漫漫里程。文中老玩玩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人格上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在看来实在是盲目乐观了,但是改变确实在发生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他的著作《个人形成论》中向我们分享了他从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若干重要体会”,其中一条这样说,“我感到,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对我来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真实的存在时,我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只有彻底地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现有存在样式。那时,变化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


罗杰斯的这些体悟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一方面,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些经历为他的观点提供了对我自身而言极具价值的例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出自对人格改变具有深刻洞察的心理学家之口的观点,让我此前抱有的类似直觉信念得到了肯定。若干年前,当我发掘自己的人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我又迫不及待地希望同别人分享转变的欣喜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改变正是始于对自我的完全接纳。




二十年前,我正处于灰暗的中学时代。经历了短暂的快乐童年,随着性格日渐成形,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和忧郁,这皆源自与生俱来的内向性格。初中时我只有一个仅仅是交往稍微有点密切的朋友,到了高中,我竟连一个熟识的朋友都没有。团支部书记对我的批评是,基本不跟班上的同学说话。她哪里知道并非我愿意如此,我多想像其他同学那样享受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有一大帮朋友相互往来。可是与人交往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深渊横亘在我和外部世界面前。所以回想中学时代,我的大脑总是一片空白,记忆里只有一个极度自卑、抑郁、寡言少语、苍白、自我怨恨、几乎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的少年,满脑子想着“逃避”,他希望用最快的速度逃离课间、逃离学校、逃离青少年时代、逃离每一个陌生的环境和每一个陌生的人。那时候,“长大了一切就会变好”的想法像一针麻醉剂成为我生活中所仅有的安慰和力量。


当我终于高中毕业,在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对未来的恐惧空前笼罩着我。我不想重复那个灰暗无边的生活,更不想被周围的人看作异类,但是对此我不知所措。事实证明,预期的改变并没有发生。我依然对陌生环境莫名恐惧,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拼命想掩饰自己,拼命想模仿别人,拼命想和过去划清界限,仿佛那样一切就可以假戏真做、美梦成真了。我逼着自己像别人那样不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聚会,假装自己可以开朗地和人搭讪……当我这样做之前,通常要经历很长一段的思想斗争——一种逼迫自己、使劲找理由逃避又对于逃避恼火和内疚的情绪纠结。我大学的成绩非常糟糕,因为我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这种情绪斗争上。可以想象,我越是想逃离自己,就越是痛苦难熬,以至于到了大三的时候,失眠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症状,更糟糕的是,本来就营养不良的我落下了慢性胃病。每当心情糟糕的时候,胃里就像是有一团火在燃烧。我有点绝望了,那么努力想改变,情形却变本加厉了。怎么办??


在我绝望到极点的时候,我想生活这么痛苦,跟死了倒也没什么区别。庆幸的是,因为我害怕死亡过程的痛苦,所以没有勇气自杀。既然不能改变,既然变与不变都是痛苦,那干脆破罐子破摔吧!我就这样了,干嘛非要痛苦地改变呢?!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了,反正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别人的样子。就这样,从那个时候起,我不再强迫自己改变,我也不再害怕自己对于陌生环境的逃避。既然热闹的场合让我那么拘谨和不开心,何必要去参加?既然在某些场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那我就只做个倾听者。既然我是内向的性格,我就安心于内敛和安静吧……也就是说,我开始正视和接受自己了。




那以后差不多十多年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与当初那个灰黑色的自我有了天壤之别。一个依旧内向但却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自己、生活也变得多彩多姿的我诞生了。我是如此地欣喜,惊诧于这种变化居然会出现在我的身上。当我仔细回顾和审视转变的漫长过程,恍然发现,我的转变竟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这种接纳起初是消极被动和局部的,进而转变为积极主动和全面的自我接纳。我越是不要求自己改变,越是认可自己的本来面目,转变就越成为可能——但却是毫无察觉地发生的。当然,这种转变相当缓慢,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到转变之后,这种改变还在持续而且更加迅速地发生着,因为我越来越有意识地为转变创造条件,即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的全部,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不管是愤怒还是喜悦,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确信自己的人格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认为它是我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最自豪和最满意的成就。


在这里,我无意详细描述转变是如何一点一滴发生的,这有可能是未来某个时间我打算做的一件事。我只是想表达我对罗杰斯的观点的一种共鸣,并且期待着和更多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们的共鸣。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把这个相当有意义并且以我的亲身经历做例证的观点推荐给那些希望改变并苦恼于无从改变的朋友们。


2010/11/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