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李白是典型的矛盾多面体。 他一方面有很强的政治情结,一心想要干大事业、成大功名,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为苍生、为社稷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李白又很有个性,他性格豪迈奔放,根本不受任何世俗羁绊,他热爱自由、向往山水,所以功成身退后的隐逸生活也在时时吸引着他,并最终变成了他终生都无比向往的境界。 所以,李白一见到这位以隐逸的高姿态誉满天下的诗坛大佬孟浩然,一下子就被他实力圈粉了。 李白对孟浩然有多崇拜?看看下面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在李白看来,孟浩然是自青年时代就已经脱略名利羁绊、一生逍遥自在的浪漫人物。不管是月下畅饮,还是痴情花间,孟浩然的形象,在李白的心中,永远都是那么风神散朗、那么行止潇洒! 可惜,李白看待事物,带有太浓的主观色彩,他只看到了孟浩然的一个方面。 要知道孟浩然并不是天生的隐士,他的高情逸致来源于一种被抛弃感!用他自己的话,叫做: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明主弃置、故人疏远,说的正是时代弃儿孟浩然在世界上体味到的那种深刻的孤独感。可能是因为孟浩然终身未仕的原因吧,大家纷纷拿这句诗来附会渲染,说正是因为孟浩然当着唐玄宗的面朗读了这两句诗,所以他才得罪皇帝、无缘仕途的。 这种被弃置感,使得孟浩然内心特郁闷、纠结,他自负“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觉得自己学习够刻苦努力,文词也算是小有成就,应该是能够在仕途上一展宏图的。可惜,到头来只能慨叹“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所以,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淡泊闲远的背后,有一个时代弃儿永远的伤与痛。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美酒只能与群山一起喝,只能越喝越郁闷;新诗只能伴着孤屿吟出,必定越吟越孤独! 所以,对于孟浩然来说,山水田园无非是个寄托,诗酒任情,也是聊以自慰。寂寞是他逃不脱的命运,正所谓: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晚春卧病寄张八》)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