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目的的自主招生是瞎折腾

 培根阅读 2017-03-15



2017年自主招生目前已经陆续开始,其实自主招生,尤其近几年关于自主招生的各种改革尝试,对于我们的志愿填报都有一定的启示。

对于自主招生与志愿填报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这样概括:任何不以志愿填报为目的的自主招生都是瞎折腾。其实,两者关系远不止于此。

自主招生的改革变化,对我们的志愿填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启发。无论申请自主招生与否,都需要我们好好梳理一番。

本文,我们就以自2015年开始的自主招生改革为例,详细剖析一下自主招生改革所带给我们的高考志愿填报启示。

1. 单独的自主招生批次设置——呈现在志愿草表上,可大不一样了

自2015年开始,各省市的志愿填报批次中都增设了一个单独的自主招生批次。抛开批次不看,单看机会的话,这个机会可有可无,可申请可不申请。但是,一旦落实到志愿草表,感受大不相同。有点类似于提前批,想填却又不能填。欲罢不能。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看,自主招生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该申请的还得申请。纵观近几年的自主招生改革,关于自主招生选拔的方式愈加多元化,不一定只有奖项、专利才可以申请自主招生,只要成绩不错,综合全面发展的学生都有一定申请机会的,比如综合评价录取方式。

从高考之前来看,可能这个机会可有可无,但是一旦反馈到高考之后,就是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尤其是高考发挥不理想的情况之下,这个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2. 自主招生可申请专业——见证了高校的与时俱进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5、6所院校先后公布自主招生简章。深度分析这几所院校的自主招生报考专业,结合2016年之后申请专业的变化,可以发现:高校对于自主招生专业已经开始放开。在改革之前,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其优势专业放开申请,仅允许申请不是很热门的专业。

改革之后的自主招生,更多的是立足于未来的新高考,着眼于未来新高考下的专业+院校的报考模式,因此,对于自主招生专业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开放:学校的优势专业、热门专业等都放开了申请条件。

此外,根据申请专业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优惠幅度。这种对专业予以分类并给予不同优惠的做法,在今年颇为流行,在已经公布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自主招生简章中可见一斑。

这种分类给予不同优惠幅度对我们的高考志愿透露出怎么的信号?

以北科大为例,对于A类专业给予降20分的优惠,但是对于B类专业给予降一本线录取的优惠。但是A类专业是传统意义上的报考热门专业,B类专业则是北科大的优势专业。为什么优势类专业会给予更大幅度的优惠呢?优势王牌专业不应该高分收录么?

北科大的这个分类优惠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近些年招生录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优势专业不受热捧,报考热度不高,只能促使其通过自主招生大幅度优惠的方式鼓励考生选择报考。

这就从一定角度上告诉我们:北科大近几年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专业的报考热度与录取情况。

所以,高校的这些分类优惠幅度,可以说是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高校针对录取情况进行的一项及时调整,对于我们的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专业十分有指导意义。

3. 自主招生院校限报——提高了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改革之后的自主招生选拔对于每位考生的申请院校进行了一定的数量限缩。改革之前,只要复试时间不冲突,随意选择报考;改革之后,一般会允许考生只能选择2—3所院校进行申请。

限制申请院校的意义何在?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最符合其培养模式,以及,对本校最有意向的考生。对于考生而言,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申请机会,精准定位最适合自己的院校,避免盲目虚高投递申请。所以,限报对于高校与考生都是双赢。

限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有何启示?

正如我们上文所言,限报反映了高校对于人才的精准需求,而避免了以往所出现的:申请多所高校做备胎的现象与问题。对于高校而言,他们的大门只向对其有意向,并符合自身培养模式的考生开放。

同样,这种做法也会延续到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在最终的志愿填报之时,那些对于院校与专业有明确意向考生将受益,尤其是在未来新高考“专业+院校”的模式下。

4. 博雅计划、筑梦计划等眼花缭乱计划背后——上名校的机会越来越多,成为未来招生录取新趋势

自主招生改革之后,除了普通的自主招生申请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出了综合评价录取申请,比如北大博雅,清华领军等计划;也有旨在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的国家专项计划,比如北大的筑梦计划,清华的自强计划等。多元的申请入学模式将成为招生录取的新发展趋势。

具体到高考志愿填报,也就是说未来,高考成绩将不是决定考生选择哪些院校与专业的唯一决定因素。其实,也是启发很多的高中生家长,打开思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决不能再唯分数论,其实目前的改革模式正在打破这种观念,也在突破唯分数录取的招生录取模式。

自招联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报志愿也有启示

在自主招生改革之前,高校之间的联盟曾轰动一时。北约”、“华约”、“卓越”、“学院路”等联盟都曾在自主招生录取中大放光彩。而自2015年开始,高校联盟取消,往年的“北约”“华约”“卓越”“学院路”等联盟不复存在,各个高校也开始尝试并适应单兵作战。

北约联盟: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华约联盟: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卓越联盟: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

学院路联盟: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看到这么多的院校组团,您肯定疑惑:为什么是这些高校组成北约?为什么是那些高校组成“华约”?为什么是学院路联盟?这当初因合作结盟,是不是解散之后也就不合作了?在逐一反思这些问题之时,答案也就清晰明了了。

结盟原因:比如北约,这11所高校都是以文理医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都有相似之处,基于这样的考量结成联盟;比如华约,基于相近的办学层次、水平而相互吸引;比如卓越联盟高校,基于强大的理工科实力而相互吸引;学院路五校基于不同的行业特色而相互吸引。

一番分析之后,您会发现,无论这些联盟存在与否,对于我们的志愿填报都有启示:在院校的选择之上,这种联盟为我们梳理了不同的院校特色,想要去综合性大学,去哪些院校比较合适?想要学工科,去哪些院校更好?这些联盟都会对高考志愿填报有一定的启发。

影响志愿填报中院校与专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改革因素的考量与梳理亦很重要。自主招生与志愿填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招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招生录取领域的重要改革。

<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