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是春日,新燕衔泥筑巢,很多燕子在镇子上穿行,小镇居民和燕子共处其乐融融,恰遇两只在电线上啾啾欢叫,一时兴起,吹尺八与燕儿相和。 春日渐暖,我们随肖能铸老师一道回他的老家,体验小镇生活日常。 这个镇子不算大,有一些老人家在路边晒太阳聊天,有肖老师认得到的会停下寒暄几句。 热闹地段开了一些店铺,多是日常所需,经营店铺的多是中老年人,有的闲坐,有的忙碌。 小镇历经几百年岁月,看起来平淡安宁,我们跟着肖老师一路走过,听他娓娓道:那一家茶馆开了百年,哪家老宅经历过土匪洗劫,桥头的分水兽是何用途,老桥经历了怎样的改造,哪一间阁楼是他父亲的书房,老宅里的堂号匾额雕花是什么用意...... 太多故事我记不住,但在那一刻一个平凡的小镇在我们的眼里充满了生命力。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静静的看着走着、听肖老师讲故事,有时易老师会拿起尺八来吹一曲。 下图我们正在河堤上休息,远望对面古镇易老师吹起了尺八,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从桥头走来,经过,又慢慢走远。她不曾留意我们,吹尺八的人也不曾看见这位老人,只有笃笃的拐杖声,近处的尺八声,远处古镇的声响,交织在一起。 镇子上的一个小朋友因为肚子疼在家休假,跟着我们做义务导游,他介绍那些雕花、牌匾还有各种小吃店,像模像样,充满了自豪感。找到一处声场好的老宅,易老师想录音,他怕自己的声音被录到,就躲在柱子后面。后来他跟我说那个声音很好听,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关心,但他的这句称赞,让我们特别满足。 还有这个一百岁的老茶馆,一杯茶坐半天,镇子上的老人们有的围坐聊天,有的独坐抽烟,总有燕子在堂间穿行,人和燕子、茶壶和竹椅,一切都在自得其乐。 走到背街处,一面墙亮了,一个阿姨笑说这是她家小学生写的,还有错别字呢,整面墙都留给她做黑板,随便写。上题小诗一首:“华业了,风会去,云会走,只是月与星会永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