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海峰 话说公元639年,曾经被唐朝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西突厥,又开始慢慢复苏。等到了统叶护可汗时期,他们的军队竟然再次达到了数十万。控制区域也逐渐扩大,向东扩张到了金山,向西北扩张到里海一带,向西南抵兴都库什山,东南则至玉门关附近。 然而,令我大唐子民万分高兴的是,贞观二年年底的时候,西突厥的高层竟然突然爆发了政变,一度中兴的西突厥很快又再次陷入了混乱和衰败。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贞观四年(630年),大唐名将李靖(就是传说中哪吒三太子的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出兵打败了西突厥。这一下子,使大唐帝国的声望如日中天,一时间威风凛凛! 这种情况下,以前臣服于西突厥的西域诸国纷纷做出了反应。其中,西域伊吾国首先来降,大唐就将它设置为了伊州。但是,西域诸国中有一个颇具实力的高昌国,却始终不服气,不愿意投降。而且,非常不巧的是,贞观六年,大唐帝国所采取的,想通过支持泥敦系突厥首领的政策,实现对西突厥的彻底击败与控制,却让人很失望。 这是为何呢?原来在大唐王朝支持泥敦系担任突厥首领之后,不久,原东突厥首领始毕可汗的儿子欲谷设也自立为可汗,根本不服从泥敦系突厥首领的指挥。于是,双方开始大打出手。结果是,泥敦系可汗的部队不断战败,逐渐丧失了权利。与此同时,欲谷可汗又再次控制了高昌国,并联合高昌一起攻打大唐属国——焉耆,还阻断了西域与唐朝的贡道。 这压力对于大唐来说是杠杠的。没有办法,就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大唐便决定任命侯君集为西域交河行军大总管,薛万均为副总管,包括将领赵元楷、阿史那社尔等人,率领步兵和骑兵20万出征高昌国。 但当问罪之师来到高昌城下,唐军擂鼓进军之时。高昌国的守军却固城自守,毫不回应。于是,侯君集决定等第二天清晨再发动进攻。早晨,唐军终于开始攻城。 在唐军猛烈的攻势之下,高昌守军既无进攻之力,也无防守之力。于是,他们把惟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在了它的盟友西突厥欲谷可汗的部队来支援了。但是,由于唐军的攻势太凌厉了,来支援的西突厥部队感到十分震惊,还没等高昌战役结束,西突厥欲谷可汗的部队就开始向西逃跑。 而驻扎在高昌城的高昌守军,一看援兵也跑了,没有办法,就赶紧向唐军投降了。于是,大唐名将侯君集就趁机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 显然,正是经过了这一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高昌之战,大唐王朝才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同时也意味着在汉之后,中国的势力再次挺进到这个边疆区域。(吕海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