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惊蛰

 nizijun 2017-03-16

 

 惊蛰惊蛰

   作者:刘茉琳

   周日带孩子回公婆家吃饭,只当是寻常周末家人团聚。吃完饭公公留下许多新鲜虾壳给养的乌龟,公公这几只龟养的时间长,已有灵性,平日里乌龟们也懒得理我们,只是饿了就会爬到公公脚边上讨吃的。但它们最近不是冬眠很长时间了吗?醒啦。原来,这一日是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所谓“蛰”,是指动物入冬之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惊蛰就是上天以打雷惊醒这些蛰居动物,这“震”即一声春雷,春耕季节到来了。

   惊蛰之时要吃梨、祭白虎的习俗全国都有,独在广东、香港一带还流传一种惊蛰“打小人”的习俗。年纪大的妇女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嘴里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嘢都呕。”如今相信这些的人肯定不多了,纯阳观里倒是每年依然有打小人的活动。这打小人,说到底就是个心理安慰,无伤大雅,驱赶害虫与躲避小人并行罢了。

   公公养的乌龟深秋之后冬眠,只是广州的冬天一向是以温暖著称的,冬日暖阳,有时甚至穿着单衣过春节,但不管外面的天气多么温暖,乌龟并不会受到干扰,直到真正的惊蛰这一天到来。我没有关注到这日是否响了春雷,只当是寻常周日,倒是这几只乌龟的苏醒提醒了我惊蛰的到来。

   南方天气暖和,北方就不一样了,北方农村到了惊蛰这一天真的会漫天飞虫,“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万虫惊醒,就该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了。

   今天我们看节气要查日历,但其实老祖宗的智慧早已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沧海桑田,我们盖起了大厂房,建起了大城市,以为改变了世界,古人摸索出来的大自然的规律依然准确又流畅地运作着,从未受到这些干扰。乌龟出来了,飞虫来了,才知道这是惊蛰;雨纷纷缠绵悱恻,路上行人断魂时是清明;酷暑难耐时想是小暑大暑,早晚寒凉草木含露该是白露时节,秋天已到……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这也是古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在每日每夜的时空长河里绵延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