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美学系列 | 在茶室中孕育的美学观念

 夜半读读读 2017-03-16

我最近时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李欧纳博士的《wabi-sabi——给设计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学基础》。据说即使是在日本,wabi-sabi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不仅如此,李欧纳倾心的这种日式之美——wabi-sabi——其实也在逐渐遗忘中。


《wabi-sabi——给设计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学基础》 李歐納·柯仁 著;蔡美淑 译

出版社: 行人文化实验室   出版时间:2011-07-31


先来一段词语考古:中文直截了当把wabi-sabi翻译为“侘寂”。百度释义说,“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尤其是无常。所以对于这个词,我们或可以用‘禅寂’来理解”。这段解释不能说不对,但多少有点隔靴搔痒。

李欧纳博士说:日文的Wabi(侘)和sabi(寂)各具不同的涵义。Sabi原指“孤寂”、“清瘦”、或“凋零”。Wabi原指“出世离群”、“刻苦简淡地于大自然独居”……大约在十四世纪,这两字才逐渐成为正向的美学价值观,总体来说,它意味着私密的、直观的、自然浪漫化的、原始气息的、温暖的、阴翳晦暗的、天然粗糙的、简朴的……或者是生活方式,或者是美学趣味。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个趋势是:生活艺术总是会慢慢成为炫耀权力、地位、财富、名望等世俗价值趣味的一种软性包装。与此同时,也总是会有人会成为这一切的反对者。日本茶道玩到珠光大师,他反对把喝茶变成是一种高级消遣,宁可用本地制作的、风格低调的茶具,这是wabi-sabi的最早渊源。当然,wabi-sabi的真正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他是一个对世俗的、流行的价值不以为然的人。他把“一期一会”的精神赋予茶道,强调回到“初心”,并最终至于“一心”。



Wabi-sabi存在于无的边缘,一些褪淡的痕迹、一些薄弱的证据,在宇宙崩坏之后或者是在宇宙重建之初,在初发或者凋零的瞬间才察觉它的踪迹,它们或者走向了可能性,或者远离了可能性。一个深谙wabi-sabi价值的人,他明了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事物都不完美,所有事物都未完成。“伟大”总是隐藏在不显眼和令人忽略的细节中,他用足够的耐心和敏锐,在那接近于不存在的地方感受存在。他透过万物之死去感受生机,或者正好相反。他知道美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在一种诗意或者优雅的特殊时刻。一切都值得欣赏或者感激。财富、地位、权势和奢华,都不如懂得享受无滞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乃是维持一种“从物质中得到快乐”和“从不受物质的拘束中得到快乐”两者之间的平衡。


李欧纳博士把他写作这本书的动机,解释为“拯救美学的行动”。及至我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未尝不可以把wabi-sabi作为一种人生救赎的启示,它呈现的是从世俗的滚滚红尘中抽身而退的草蛇灰线,那些似乎不存在的可能性。



关于《Wabi-Sabi》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正要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 首先,他仔细地将地面与草地清理得一干二净。 然后,他摇晃其中一颗树,好让少许的叶子掉下来。 这就完成了。 


每个日本人都知道何谓wabi-sabi,但若要解释,他们可能会犹豫很久,最后抱歉地说:“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体会。”这个神秘、日本人才懂的概念,正是日本千年美学基础。无论京都的寺庙、庭院、屋瓦,还是东京的建筑、茶碗、服饰,到处都是这个概念的展现。特别是在茶屋里,每个动作与每样器物,几乎都是为了体会wabi-sabi而存在。 


面对一个茶碗,我们应该从何开始欣赏?仔细检查?还是单凭直觉?wabi-sabi的几个观念,可以转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比方说,本书提到“美其实只是一种与丑妥协的条件”。千利休曾经有个茶碗,在众多茶碗並不突出,只是有一次,千利休将几个茶碗放著让弟子挑,最后剩下这个没人拿,于是就称之为“木守”(日本人称最后没被摘走的秋柿为“木守”),藉由命名与故事,利休改变了人与物的关係,从别人的“丑”产生了“美”的氛围,这就是wabi-sabi。 


是的,千利休正是将wabi-sabi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实践者,而这本书则是第一本把wabi-sabi整理出来,让大家都能懂的书。本书内容用简单的条例、比较与例子来带领我们进入wabi-sabi的世界,设计者可以从中获得创造的切入点(美国Amazon书店的读者留言一再表示,这本书每年都让他设计出新作品),一般旅游爱好者、生活家,则可以找到新的支点,从此改变看待世界的态度。下次走进京都的庙宇,或捧起一个茶碗,除了惊叹,wabi-sabi还会让你读出它想说的话。 




王绍培,媒体人,专栏作家,后院读书会创始人。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先后供职于《街道》杂志、《深圳周刊》及《深圳特区报》。200910月发起后院读书会,致力于在民间推广哲学阅读,担任后院读书会哲学席明纳第一、二期导师。在深圳媒体撰写专栏多年,著有《性感的变奏》《用梦想化妆》《书游记》《温故集》等。


编辑 |    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