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气事故发展规律及其预防控制技术

 GXF360 2017-03-16
电气事故发展规律及其预防控制技术

电气事故发展规律及其预防控制技术

吕俊霞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气事故的发展规律、电气事故的预防措施、引发电力事故的因素、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因素、现代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

关键词:电气事故;故障;预防;控制;电力系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人的认识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但规律通过人的实践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只要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不难看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安全是第一要素,人的活动只有遵循了安全方面的客观规律,安全才有保障,背离了安全方面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在电力安全生产中,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循电力生产规律、科学规则和安全规约,这样则可有效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规律是对认识的深化,只有顺应规律才能占得优势。电力生产的规律性很强,不论是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个部门,还是规划、设计、基建、运行、试验、检修各个环节,都有规可循,只有尊重电力生产规律,遵守安全工作制度,才能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在电力生产全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克服来自生产过程内部和外部、自身和他人行为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忽视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控制不力或本身违反自然客观条件要求而产生不安全因素,则将导致事故的发生,轻者使设备、人身受到轻微损伤,重者将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大面积停电及人身伤亡等事故,给社会、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掌握电气事故的发展规律,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是当务之急,必须尽最大可能预防事故,让事故的风险趋近于零,把事故损失降低至最小。

1 事故的概念

事故是在某一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该事物中止的意外、突发事件,将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也有一些安全专家把事故定义为“当能量发生不该发生的转移,即会引起事故”,如触电是电能转移为热能(弧光)灼伤人,高处坠物是重力势能转移为动能使人摔伤等。事故的定义具有三层含义。

(1)事故具有一定的背景。按照事故的背景,可将事故分为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生产事故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人身伤害、财物损坏,以及其他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2)事故是一个随机事件。事故的随机性是指各类事故的发生均带有较大的偶然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又合乎事物演变的客观规律,是必然与偶然的对立统一,具有较强的因果性。

(3)事故具有一定的后果。事故的后果包括事故伤害的客体和伤害程度两层含义。依据事故伤害的客体,事故可分为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依据事故的伤害程度,事故可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和未遂事故。

2 事故的发展规律

事故的发展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来说事故都是突然发生的,是在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突然性是事故的普遍表现形式和特点。然而任何事故都不是由单纯的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不安全因素共同造成的。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就是隐患,事故隐患是实际存在的,经常以异常的形式表现。隐患就是事故的内部矛盾,事故是其本身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事故往往是由存在隐患和人的思想麻痹大意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必然因素决定了事故一定会发生,偶然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

然而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任何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同时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把人的不安全状态称为“违章”,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隐患”,那么,违章一旦遇到隐患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电力系统的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当事者对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认识不清而造成的。因为任何一起事故,从表面上看,都似乎属于偶然性的突发事件,但实则是由于教育不够、管理不严、措施不全、监督不力或不负责任所引发的一种必然现象。必然性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如果事故当事人只讲偶然,不讲必然,就会滋生麻痹、侥幸、习惯心理,久而久之,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很多电气事故都是由于无票工作,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当和各种习惯性违章所致,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偶然中认识必然,克服一切心理障碍,变习惯性违章为习惯性遵守规章,就能杜绝各种人为的责任事故。

3 引发电力生产事故的因素

电力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安全生产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引发电力生产事故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天灾”,如雷电、大风、暴雨等突发性灾害;二是线路、设备、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隐蔽性;三是“人祸”,人为的违法、违规、违章,有其盲目性,且在事故中占绝大部分比例。

而“人祸”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规章制度明知故犯,明知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二是对规章制度似懂非懂,工作时又恰好发生类似的问题;三是对规章制度不懂装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

事故发生是由人和物异常接触而引起的。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是管理上的缺陷。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遗传因素、人的缺点及社会环境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位置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包括鲁莽、固执、过敏、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事故都是由多个不安全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是独立存在的,又有其内部联系,它们当中,如果失去一个或多个不安全因素,事故就不会发生。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过程中,变化都有一个趋势,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变化聚集到一点,就会突然发生事故。

通过有关分析可以看出,工作中的伤亡事故是有其原因的,事故发生的背景,就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危险因素。若除掉这些危险因素,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若明知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允许其继续存在,就很可能发生事故。

所谓危险因素,并非一定会发展成为事故,它会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在这种危险因素中既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存在着物质条件的缺陷。事实上,重要的不仅是要知道潜在的危险因素,而且应了解其危害性以及处理方法,以便制定防护措施,高效解决潜在的风险,消除不安全因素构成事故的可能性。在电力生产中,如果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迟早会发生事故,只有重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才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4 预防发生电气事故的措施

由许多案例可以看出,电气工作人员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因此,要真正取得确保电力生产安全这一客观效果,从根本上杜绝电气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做好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工作。电力企业推行安全风险预控,就是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等进行关联分析,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之程序化、规范化,即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想到。比如高处作业可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现场作业时机械设备损坏会造成人员伤亡等,让每位作业人员感觉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危险就潜伏在身边,且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为了安全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每位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按章操作,按预控措施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4.1 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排查事故隐患就是把系统、设备和设施存在的缺陷和危险性因素以及工作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包括习惯性违章)查找出来及时进行改正,预防发生事故。

对任何企业来说,安全都是相对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通过风险防控能力,事故是可控的,可预防的。要着力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控制机制,把人身伤亡、严重设备事故及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故预防放在突出位置,控制安全风险,保持安全生产局面。

重点排查企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和防控手段等方面的隐患,强化安全生产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事故查处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有效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生产排查治理工作中,务必要明确责任分工,实现隐患排查、有效治理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突出重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员工参与隐患排查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主动地开展隐患治理。同时,还要把隐患排查与加强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要把隐患排查与日常缺陷管理、安全专项治理、安全接触工作、季节性安全经常工作及公司的星级考评结合起来,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对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既要组织安全方面的隐患分析和技术诊断,制定整改计划和时间表,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又要落实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4.2 做好危险因素预控措施工作

危险因素是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超前防范,结合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首先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有效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危险因素预控。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提前预测和防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现场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超前分析和查找可能产生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危险点(即不安全因素),再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生产中的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旦客观条件具备,潜在的危险点就会发展成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员对潜在的危险点认识不足,甚至于对已暴露的危险点也视而不见,其结果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分析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而研究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采取回避态度。

危险点具有潜在性:一是指存在于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中,不易被察觉;二是指存在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虽然被明确地暴露出来,但没有变为现实的危害。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危险点都会转变为现实的危害,导致事故发生,但是,只要有危险点存在,就有可能危及安全。

危险点具有复杂多变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每次作业即使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用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及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理危险点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虽然常常隐藏在作业环境、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但是按照辩证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只要思想上足够重视,认真分析每一项具体施工及维护工作,采取的措施得力可靠,危险点也就完全可以在日常作业中得到识别和预防。

4.3 做好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逐步从“要我安全”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主动式教育,只有“我会安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基础,员工的生命安全更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是杜绝人身伤害和人为事故的重要一环。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电路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组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讨论,利用安全宣传栏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注重鼓励作用。

电力行业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任何一个电力员工都不愿在生产工作中受到人身伤害或发生电网和设备事故,如果把员工的这种愿望作为一种企业财富,结成大家一起来“零事故挑战”的共同愿望,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再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准则,这样,任何事故都会得到有效预防和有效控制,零事故目标就能实现。

5 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电气系统在国民经济、生产过程及人民生活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决定着生产的正常运行,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设备材料供应等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电气系统常见的故障很多,也很复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电气设备、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安装质量低下,运行维护不到位,电气操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操作等,电气设计上的疏漏,大风、暴雨、雷电、暴雪、日晒等的恶劣天气或重大自然灾害,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

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有:设计质量、电气产品的质量、安装质量、正常的操作维护和定期保养及检修。当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处理并缩小故障范围是运行维护工作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6 现代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也必然会不断发展,其方向如下。

6.1 综合性

信息化对各种产业最大的影响就是进行产业整合,采取综合管理。未来电气设备诊断纳入信息化体系,诊断技术必定走向综合化,即将各种电气设备运行情况整合到一个数据中心,通过远程终端进行监控,无论发热故障、绝缘故障或机械故障均能同时进行检测,只需在电气设备中安装数据终端,并且将各个设备终端数据整合到状态数据服务器,再将各个服务器与监控终端进行连接,就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诊断。

6.2 针对性

电气设备诊断的信息化,与之前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针对性更强,而且更加快捷。发电机组、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各处的数据除与总控室的数据终端相连外,还有各自独立的数据服务器,能快速地针对各自不同的故障形态进行诊断,构成独立完备的诊断体系。

6.3 快捷性

信息化之后的电气设备诊断不必事必躬亲,一般只需监控终端数据就行,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力,形成人工智能体系。信息化的最大特点是快捷,各种数据终端可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总数据库,同时可与相关专家长期合作,随时咨询个别复杂的故障处理问题,方便快捷地进行电气设备的诊断。

参考文献:

[1]许进华,钟嘉斌.电气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白公,等.常见电气故障排除技术技能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杨斌,章立军,郭云,等.电气设备诊断现场实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汪永华,陈化钢,戴建新.电气运行与检修[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郭涛,陈冬雪.怎样查找和处理电气故障[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Electrical Accident Law of Development and Anticipatory Control Technology

LV Junxia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yang 473000,P.R.China)

Abstract:Has analyzed the electrical accident law of development,the electrical accident prevention.Including the accident concept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the initiation 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accident factor and the prevention,the prevention has the electrical accidentmeasure,the guarante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factor,the modern electrical equipment breakdown diagnosis technology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words:electrical accident;breakdown;prevention;control;trend of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吕俊霞(1963-),女,工学硕士,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教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