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希济《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老刘tdrhg 2017-03-1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15.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B.“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E.“含蓄”的说法不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虚实结合。(2分)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2分)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2分)

【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陆龟蒙《白莲》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刘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刘崧《东园雨坐书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崔颢《雁门胡人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书·王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周书·宇文神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韩邦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隋书·王世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尹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史·王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吕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向子湮《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阅读练习及…
苏轼《满庭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