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谜案:朱元璋的三幅画像,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历史探奇 2017-03-16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面有一座南薰殿,清朝的时候这里是收藏皇帝、皇后画像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在南熏殿里面,一共收藏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画像63幅。 这63幅画像中,大多是一个皇帝一幅画像,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人却有13幅画像。

  在这13幅画像中,有三幅画一直被史学家所关注。因为这三幅画看上去完全就是三个人。第一种画像,朱元璋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第二种画像,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第三种画像,朱元璋脸上的黑子不见了,虽然保留了脸颊狭长,可是也是顾盼生辉,光彩熠熠,满脸帝王之相。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有一副面容,而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怎么会出现三幅完全不同的画像呢?

  关于这个问题,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故事。

  据传言故事是这样的,朱元璋称帝后遍召丹青高手给自己画像。第一个进宫的画师十分认真,把像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和真人一样,当然了也就是上面的第一幅画。朱元璋看到自已丑陋的形象,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第二个吸取了教训,自作聪明,把朱元璋画成美男,一表人材,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也就是上面的第二幅画。朱元璋一看这哪是自己啊,明明是在忽悠他,自然画师难逃一死。第三个是真聪明,揣摩出了朱元璋的心思,追求“神似”:脸型描摹得与真人差不多,其它部位跟着感觉走,处理得模棱两可,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就是第三幅画。结果朱元璋看到自己满脸仁慈,一副帝王之相,龙颜大悦。不用说,画师获赏。

  自古以来,百姓对于皇家之事就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更是喜欢编纂一些小故事来揣测皇家之事。现在看来,也只是莞尔一笑罢了。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上面这个故事的可信度。

  给开国皇帝画像,史话君觉得只要不是傻子,应该都不会把他画的那么丑(当然不排除真有那种耿直的人)。话又说回来了,即使真有画师将朱元璋画的那么丑,以老朱的性格,如果他不满意,这幅画像怎么可能会流传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朱元璋之所以会有如此之丑的画像流传出来,是清朝统治者有意抹黑他。史话君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可信,虽然清朝的修订的《明史》有着很多不实之处,但这不能作为此时的依据。各位只要想一下,如果清朝有意在容貌方面抹黑朱元璋,那么流传下来就应该都是丑到极致的朱元璋像,怎么还会有那么英俊神武的朱元璋画像呢?

  那么朱元璋到底为何会有三幅完全不同的画像流传出来呢?这也许就要联系一下当时的政治因素了。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尤其是草根发家的皇帝,都喜欢干一件事。那就是造神,把自己打造成神,这样自己的政权就有合法性了。中国人也相信,凡是能够开天辟地,做出大事业的人必定有着异乎常人的面相。所以史话君以为朱元璋丑陋的画像是他早年为了附和龙脸的样子主动要求神化自己,以求体现君权神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