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等,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诸生。有关他生平的记载很少,《重修山阳县志》中说他“性疏放,不以俗事撄怀”。山阳边氏是世代书香之家,但到边寿民祖父时,已日渐式微。边寿民自幼聪颖,所作诗文书画为长者所称赞,成年后虽家境穷困,却能坚持寒士情操,安贫守道,课徒为业,以文字笔墨自适。据记载,他居住在淮安旧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那里远离闹市,清幽静寂,水边芦苇丛生,风景绝佳。他曾作《忆江南·苇间好》14首,其中有诗句曰:“苇间好,最好是新晴,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苇间好,重九雨霏霏……”作为以卖字画为生的文人,他需要经常来往于扬州、苏州、杭州一带。他在60岁时自述道:“自笑鲰生,五十年来,究竟何如?只诗囊画箧,客装萧瑟,瘦驴疲马,道路驰驱。大海长江,惊风骇浪,冒险轻身廿载余。真奇事,却公然不死,归到田庐。” 边寿民所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尤其是泼墨芦雁,更是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美称。他画芦雁,苍浑生动,古朴奇逸,极尽雁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渲染背景时,则泼墨中微带淡赭。他对雁的熟悉与喜爱很不一般,还经常以雁自喻,“一生踪迹与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还痴迷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正是这份情感,使他在芦雁画中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此类作品传世的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苇汀静集》《莲洲集影册》等。 |
|
来自: 雅昌画廊网 > 《历代书画名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