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棺一侧用钉七枚,每颗钉子上把撕下的红布条各垫一小块。旧时,棺盖钉礼仪甚多,有的以孝子、孝妇的发丝剪下几根,缠绕寿钉尖。也有将其头发剪下一小撮,用黄纸包好,穿在寿钉上。有的钉“主钉”时,要请舅舅及表兄弟来楔。此时舅舅可借此来训斥那些不孝顺的儿孙、子媳们,同时提一些难题,孝子必须应允,否则不予楔钉。这时,只有请族中有威望者出面说情,孝子磕头谢罪,舅舅才答应楔钉。还有的,男丧由族长执斧楔“寿钉”,女丧由母舅操斧。 丧者的儿媳和未出嫁的女儿各拔三根头发挽钉钉入。主钉上拴一红布条,舅舅或族长举斧示意后,由木匠铆钉,此时死者亲属齐跪灵前,为亡灵喊魂,意使其免受惊吓,楔左面钉,要高喊死去的亲人向右边“躲钉”,楔右面钉,要高喊死去的亲人向左边“躲钉”。 我爷爷的丧礼封棺钉棺时,我们全家回避不动哭声,我爸和叔叔们跪在在棺旁喊“躲钉”参加钉棺的邻里、乡亲们都要身系红布条,并要给钉棺的人赏封,称为“喜钱”。 盖棺以后,爸爸和叔叔们用手拍棺木数次,在农村俗称“叫醒”。表示从此与死者永诀了。 |
|
来自: 丰少少爷 > 《风俗、玄学、风水、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