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故事の6种常见抗精神病药及作用机制

 lsjtg 2017-03-16

2016年,抗精神病药物基于化学结构可被分为6个亚类,共包括57种独特的分子实体。从1957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到2015年最新上市的抗精神病药依匹哌(brexpiprazole),抗精神病药的历史只有60年。

 


临床概况:


几乎所有抗精神药在研发之初都是为了控制精神病急性期的症状,特别是幻听、幻觉、妄想、偏执以及其他脱离现实的异常行为。除少数抗精神病药以外,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都共享一个主要作用机制: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因为多巴胺D2受体(D2受体)也调节呕吐反射,一些止吐药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也会与抗精神病药一样拮抗同样的受体,引起许多药物副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的抗精神病药也开始作用到其他神经受体:5-羟色胺受体,组胺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等。

 

60年来,抗精神病药物已经用于临床。这些药物在研发之后要经过测试、批准,也经常被用于许多精神分裂症分裂型情感障碍急性加重期的超适应症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也同时被批准用于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有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难治性抑郁症自闭症中的行为问题;更有争议的超适应症用药还包括对痴呆老年患者的行为控制伴帕金森精神病患者以及抑制儿童行为障碍。还有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镇静,这些抗精神病药也因此常被超适应症(off-lable)使用。


6种使用最广泛的抗精神病药(美)


表 2015年美国主要的抗精神病门诊处方

 

如表,2015年,从美国健康注册国家处方审核(IMS Health Incorporated National Prescription Audit)数据库的数据中,总结出六种最广泛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氟哌啶醇和齐拉西酮。在这六种使用最广泛的抗精神药物中,除氟哌啶醇,其余都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针对于抗精神病药进行的研究中,治疗失败是最常见的结果,抗精神病药物起到了很有限的效果,综合各种因素大约有38%到93%的治疗失败概率。在对抗精神药物进行的各种研究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并没有表现出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绝对和更好的安全性


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基于其对精神病患者行为约束的经验观察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球精神科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当时对于抗精神病药物,还没有必需经随机临床试验的监管批准要求,当时的研究对于大多数神经受体也没有充分的理解,因此像氯丙嗪等早期抗精神病药物是在理解其作用机制之前就已经被用作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2016年在美国广泛处方的6种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基本上所有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物,实现其对精神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机制:广泛结合并拮抗多巴胺D2受体。D2受体拮抗和对精神症状的控制作用是如此一致,以致产生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新的抗精神病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是要特异性结合D2受体,对其分子的开发设计更力求对D2受体的广泛性结合。

 

对少数患者进行正电发射断层扫描研究显示,患者以2-6 mg/d的剂量服用利培酮,会产生66-79%的D2受体占有率;以5-20mg/d的剂量服用奥氮平,会产生43-80%的D2受体占有率;以1-5 mg/d的剂量使用氟哌啶醇,会产生53-88%的D2受体占有率。然后,科学文献关于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反应就总结并提出了这样的理论:精神病症状要想被控制,需要有65-80%的D2受体结合,但当超过80%的D2受体结合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其他药物副作用

 

然而要实现65-80%的D2受体结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个范围很小(15%),在对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中也发现了服用抗精神药物之后D2受体结合率的明显差异。受体结合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受体结合的效果也随用药剂量发生直接变化,并且对于一些典型的神经安定药物若使用更高剂量,例如氟哌啶醇10-12 mg/d,将会导致近100%的D2受体结合。

 

阻断大量D2受体的缺点就是这种药理作用可能引起多个身体系统的不良反应,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D2受体家族分布广泛且功能复杂。例如,D2受体以10种不同结构分布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纹状体、伏隔核、嗅结节、黑质、下丘脑、杏仁核和海马区等。从功能角度来看,D2受体家族在各种运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锥体外系运动系统介导的功能。当然,D2受体参与的其他关键功能还包括学习、记忆、奖励、注意、冲动控制、决策、睡眠和调节食物摄入。在中枢神经系统外,D2受体介导催乳素分泌,醛固酮分泌,血压条调节,血管舒张和胃肠道运动;还嵌入在包含许多其他神经递质和信号蛋白的复杂信号网络中。

 

对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出现的抗精神病药物,通过体外和体内测定可以发现这些药物对多种神经受体的影响,发现这些药物不仅拮抗D2受体,还有5-HT受体。例如,一项对奥氮平进行的体外放射性受体结合研究显示,奥氮平不仅对D1、D2和D4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还对5-HT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的许多亚型也具有高亲和力。

 

要深入了解D2受体阻断的影响,可以从早期I期的喹硫平研究中看到。在对喹硫平的延长释放制剂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时,喹硫平的耐受性问题再次出现:一开始的实验计划是对健康志愿者使用150 mg/d的初始剂量(因为健康志愿者不能忍受更高剂量),然后增加滴定至400-600mg/d的治疗范围。而FDA的临床综述则记录“150 mg/d的喹硫平对临床上正常、健康的受试者是不耐受的”。导致这种不耐受的问题则是受试者的晕厥和“类似晕厥”反应,可能的机制就是D2受体介导的血压和血管控制的失调。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