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催的贝多芬是怎样战胜命运的?

 阳道明 2017-03-16

林声音乐工作室


【经典音乐专注平台】


林声印象|欣赏会精萃|林声说音乐|音乐旅行|经典一刻|视听音乐会消息|有关经典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之《抵达乡村时愉快的感受》

爱乐,为精神,为灵魂  id:lsyy_gzs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以为像贝多芬这样有着悲催的童年,且作为音乐家居然得了耳聋病的际遇,着实是令人叹息。尽管艺术家必然也是敏感的,但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他伟大在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并超越了自我,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早早便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庇护所--艺术与大自然,无论经历了多少痛苦的锤击,他最终能在自己的庇护所里得到休憩,并继续一路向前。


亲爱的乐友们,面对人生中的凄风苦雨,你的庇护所在哪里?艺术一定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啊,毕竟贝多芬就是典范之一。在接下来的片刻里,且让我们在林声老师所营造的这片心灵的芳草地上,一同聆听和感悟乐圣贝多芬的音乐与人生……



PS:视频后面附有文字整理稿哦!

视频欣赏不朽的人与乐--“乐圣”贝多芬逝世188周年纪念专场片段(2015.3.29)


(第五十期)


林声老师:


(上接第二十一期,点击传送门他是“荒岛鲁滨逊”,他是贝多芬|| 第二十一期这是2012年的7月在西班牙东部的一所著名的骑术学校,这所学校非常的古老,距今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2012年的欧洲圣城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指挥是当代的指挥新秀--委内瑞拉指挥家杜达梅尔,由他来指挥柏林爱乐,这是最新的一个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的版本。

 

乐友们,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活动着,音乐就是他的灵魂的曲线,《命运》就是贝多芬在那个特殊时期特殊年代特殊灵魂的曲线。

 

1770年的12月16号,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恩,这就是那个时候的波恩(接图片展示)。又有一说是在12月17号,因为他受洗礼的那天是12月17号,现在在史学界还有众说纷纭,有的说12月16号,有的说12月17号。在他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应当是很有音乐修养的,他的母亲也很不错,也很有音乐修养,他的父亲是当时宫廷乐队的一个低音提琴手,但是他的父亲很糟糕,就是个酒鬼,整天嗜酒如命。而且那个时候莫扎特在欧洲已经红遍了,大家都知道音乐神童莫扎特,所以贝多芬的父亲特别希望贝多芬能够成为第二个莫扎特,实际是成为他的摇钱树。所以啊,你看我们现在的家长们多么的爱孩子,在当时少年的贝多芬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他的父亲经常喝的醉醺醺的半夜回来把贝多芬从被窝里揪出来,“去,给我练琴去”。


少年的贝多芬经常是泪洒琴台,但也练得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即兴演奏的好琴技,可惜留声机晚发明了几十年,没有留下贝多芬催人泪下的演奏。据说到他成年之后,他的即兴弹奏经常使听的人热泪盈眶。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之《在溪边》

正因为这样的一种遭遇,到了八岁他就开始模仿莫扎特出去公开演奏,十一岁他就到了宫廷乐队替代他的老师涅费担任风琴手。涅费这个老师的民主思想非常的浓郁,所以他对贝多芬的思想影响很大,贝多芬的民主思想最早就源于他的老师涅费,所以贝多芬曾经有句名言:我憎恨坏的公爵胜过盗贼。


尽管如此,整个少年时期的贝多芬没有享受过我们所说的孩子应该享受的快乐,所以养成了他的一种比较内向的、孤僻的性格,同时压抑越深,爆发越强,这我也有体会,就是我那个时候虽然还很小,但是当我的同学追着我的屁股后面骂我的时候,因为我的父母是“叛徒,当他们说我是“叛徒的儿子的时候,我压抑到最后就会抱起石头砸过去,这和人的少年的经历很有关系。

 

但是少年的贝多芬这种倔强的性格还有另一个发泄的出路,他为什么一直到死都那么的钟爱田园?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乡村的热爱可能没有一个人超过我,我爱一棵树甚至超过我的生命,这是他的话。所以在少年的时候,贝多芬就经常在他孤独、寂寞、受压抑、受他父亲的打骂的时候--因为他母亲去世的也早--他就一个人跑到原野上,到乡村去,从大自然中去汲取艺术的修养,去汲取心灵的慰藉和安宁。所以当我听到他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的时候,特别是第一乐章《抵达乡村时愉快的感受》的时候(音乐起),这样的音乐响起来我的心都陶醉了,大提琴的持续音,还有圆号奏出的三连音,这些都让人感到多么的心旷神怡呀!


F大调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愉快的感受》,你听这好像鸟儿在鸣叫,就是长笛的声音……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三乐章之《乡村欢乐的集会》

(字幕)林声音乐感言


摆脱人生的根本烦恼和痛苦有两条出路,

一条是逃往艺术之乡,

把这个奇异的世界看成一种美学现象;

另一条便是逃往大自然的怀抱,

这样,世界于你就是一湾最温柔的避风港……

 

(音乐结束)是啊,逃往艺术之乡,或者是逃往大自然的怀抱--我想当年贝多芬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2012年以色列爱乐乐团举行的贝多芬专场音乐会的实况,指挥居然是小提琴圣手伊扎克·帕尔曼,也可能是残疾人的缘故吧,帕尔曼把这个乐章指挥得分外的温暖,分外的让人心动啊!

 

贝多芬十六岁的时候被他的老师涅费介绍到维也纳拜见了莫扎特,莫扎特听了贝多芬的即兴钢琴弹奏之后对在场的人说,注意这个少年,有一天他将会震动整个世界。十七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作为哥哥负担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包括他的弟弟都需要他抚养。他不是贵族,不能进大学,但是贝多芬经常还到波恩大学去旁听哲学课。要知道德国古典美学和古典哲学是世界No.1,康德、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贝多芬的思想浸润非常的大,所以可以说他的共和理想的基础就源于此,所以他一直把康德视为“头顶的星空”。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之《暴风雨》

在贝多芬的青年时期还有两件事情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一件事情就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他的共和理想在这里更加得到了强化,为此他还专门为拿破仑写了一首《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原来不是叫《英雄,是“献给波拿巴的”,就是拿破仑的,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勃然大怒,因为他的共和理想和这种封建君主制的东西是格格不入的,他把总谱的扉页撕的粉碎,最后又题为“英雄,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做”。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他最杰出的两部姊妹作就是《英雄交响曲》和《皇帝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这个协奏曲被拿破仑的士兵听了之后激动地站起来说,这就是皇帝,所以《皇帝协奏曲》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当然他的气势也足以居高临下、气吞山河。

 

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得了耳聋病,25岁的时候发现的,很难解释贝多芬的耳聋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反正耳朵可能是发生了比较大的病变,从25岁开始耳朵听不见声音,到了26岁、27岁的时候,大概就是26岁半的时候彻底听不见了。我们现在看这部影片,1936年法国福莱尔影片公司拍摄的《贝多芬传》,这部影片通过有声和无声的对比真的是细致入微的描绘表现了贝多芬耳聋时巨大的内心痛苦和身体的那种痛苦,同时也艺术地表现了他通过音乐而自救的那种不同于一般人的伟人的情怀(影片起)……

 

(影片结束)这是1936年的影片(下接第四十八期,点击传送门他为何是乐圣?)……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五乐章之《暴风雨后牧人的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