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然薏苡仁是化湿健脾的良药,为何常吃薏米缘何脾胃越来越虚?

 灵子通 2017-03-16

作者:孟长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薏苡仁是化湿健脾的良药,这么几年来获得广泛的应用。许多患者和家庭都在与薏苡仁打上了交道,薏苡仁主打的养生保健产品也是不少。



实际上,薏苡仁口感并不好。小时候,见过的这东西都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薏苡仁外边的壳很坚固,而且光滑,中间用线穿了,戴在小孩手腕很好看。

薏苡仁的兴起与一些保健大师的推销不无关系,在中药中,薏苡仁的价值并不十分突出。其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正因为养生大师的推销和其本身具有的功效,得到了医生和社会的推崇。应用广泛甚至滥用。

但是很多人反映,其实并无效果。而一些人反而脾胃功能更加不好。这里有何玄机?实际上,我们必须注意薏苡仁的用法。

一是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这个药物并没有传说的神功,也是古来一种常见的作物,农作物和粮食在培育过程中和人类使用中,性味更趋平和。要取得效果,时间长了好些。所以,一些人单纯的配合中药可以,而凭借一味见功,最好久服。



二是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这里其实一个核心就是湿气问题。造成湿气的情况很多,虽然根本在于脾,到也与气血津液和其他脏腑关系密切。因此,如果没有湿气,用了针对性不强。如果不是脾虚引起水湿,反而损伤正气。

三是有生用和炒制的不同。生用炒用区别很大,一般均可生用。中间有所偏向,祛湿、排脓、利关节等生用为好,但为了增强健脾效果,炒制更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用。

四是量的问题。这个药有量的作用,用药可以由少到多,临床常见每次30g的多,但也有大量运用的,太少效果一般。这涉及到配伍的问题。



中医祛湿学问不少,利水通水道可祛湿,淡渗可祛湿,温阳可祛湿,舒肝解郁可祛湿,运用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来看。如肝郁脾虚的湿气,如果郁结不除,单纯祛湿效果不佳。如阳气虚弱引起湿气,单靠祛湿则更损伤阳气,因此需要温阳利水祛湿。有肥胖患者,体态丰腴,不去减肥单靠化湿效果不行。所以,中医治病讲究组合配伍,辨证治疗。

不是什么情况的湿气都要用薏苡仁的。

一是毕竟是药,也有药性,要根据适应证来用。没有必要全民都用。

二是口感确实不好,不是美味也不必人人推荐。实际上,中药健脾祛湿药物多的是,可以芳香化湿如苍术、藿香、砂仁等,也有淡渗去湿如茯苓、泽泻、薏苡仁等,也有燥湿健脾的白术等,也有温阳化湿的附子、干姜等,因此湿邪虽在,但需要搞清楚了原因而后用起来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