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山丹花妹妹 2017-03-16

小时候吃东西老抢着吃大的,父母会教训我们:“古时候有个孔融,他吃梨的时候就吃小的,你看人家多有礼貌啊?”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记录在《世说新语笺疏》中,里面引了一段话: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这就是孔融让梨的出处。从这段材料可知,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孙,正儿八经名门之后!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孔子后人那可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他4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吃梨,只挑小的吃。人问为啥?他说小孩子嘛,理应吃小的!

乖乖仔,真听话啊!

孔融和雷锋一样,成了大家挥之不去的心头阴影。但凡碰到吃东西之类的选择问题,良心就会让我们想到他。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不过历史上的孔融,可不止乖乖仔这一个形象,绝对是一个足够丰富、足够多面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我想,假如我们的父母能真的了解孔融到底都干了些啥,估计不会让我们可着劲儿学习他了。

孔融小时候是个很能说谎的孩子,而且说谎不脸红,他不但说谎,还顶撞大人。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孔融10岁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到了洛阳城。那时候还没有爆发“党锢之祸”[1],士大夫们还很有声威。

当时的士人领袖李膺任司隶校尉,整日宾客不断,来往的都是名流贵胄,一般人到李府门口,连通报的机会都没有。孔融很想看看这个李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就骗李府的门迎说:“快去通报,我是你们老爷的亲戚”。老爷的亲戚来了,自然是要通报的,然后孔融就得以见到李膺。

李膺一看这么一小屁孩,不认识啊。就问孔融:“你跟我是什么亲戚啊?”

结果孔融说:“我姓孔,你姓李。我祖先是孔子,你祖先是老子。我祖先孔子曾经拜会您祖先老子为老师,所以咱们是世交的关系。”这话要换了今天,能被人骂死。但是在当时出自一个10岁孩子的口中,就有些新奇。在场的宾客都夸赞他了不起。李膺也大为叹服。

有个叫陈韪的大夫,就有点不喜欢这孩子,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不一定怎么样。结果孔融立刻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就是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下之意——您现在混得不怎么样啊!结果羞得陈韪无话可说。

你看,要放到现在来说,这可一点都不乖。牙尖嘴利,伶牙俐齿,老师期末批语一定会写“华而不实”。对这种既没礼貌又顶撞大人的孩子,老师家长可很不喜欢呐。这绝对不符合《弟子规》的要求!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还有呢,孔融擅做主张,甚至差点引来灭门之祸!

党锢之祸爆发后,有名望的士人都遭到追杀。名士张俭就被逼四处逃亡。孔融的哥哥孔褒(就是吃大梨那位)和张俭是好朋友,张俭就去投靠他。碰巧孔褒不在,16岁的孔融迎客。张俭看孔融太小,就没说实话。但是孔融见张俭神色慌张,便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擅自做主把张俭藏下。

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孔褒却被逮捕下狱。官员问责,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该负责;孔褒说他是来求我的,和弟弟没关系,坚持要由他负责;孔母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结果闹得“一门争死”。郡守无法裁决,上报朝廷。朝廷一看,得了,真不愧是孔家后人,这么忠诚孝悌又仁义的。但是事儿还得有人负责啊,就认定是孔褒犯的罪。

孔融因此名声大噪。

小孩子没经过大人同意随便留陌生人在家,引来灭门之祸,这可不是大人们希望看到的。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孔融最“前卫”的观点,是“父母与子女无恩论”,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也就是说,孔融认为生孩子,只是父母情欲的产物,对子女有什么恩情呢?他还做了个比喻:母亲怀孕和孩子的关系,就像瓶子里装了东西一样,拿出来两者就没关系了。既然如此,父母凭什么用恩情来要挟子女,让子女行孝道呢?

今天喜欢《弟子规》、喜欢拿着《弟子规》教育孩子的的父母,如果知道孔融的观点如此叛逆,还会再让孩子学习孔融吗?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恐怕还是会的。

因为孔融巧舌如簧、自作主张,甚至主张“不孝”的一面,我们才不管呢。我们只需要“融四岁,能让梨,少于长,宜先知”的孔融。

总之,我们有一些大人呢,就希望孩子做个没棱角、没个性、懂礼貌、假惺惺的乖乖仔,管他孔融是谁、都干了什么、让梨还是让杏呢,只要某一方面符合心中的“乖乖仔”形象,就都会拿来做孩子的榜样的。

“孔融让梨”和《弟子规》

就像鲁迅所说: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