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看贾宝玉:“情人眼里出潘安”

 LOVE天使的外婆 2017-03-16

松樵 2017-03-16 07:34 星期四

标签:深度阅读

林黛玉看贾宝玉:“情人眼里出潘安”   

                     ——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天上人间再聚首(1)


(2017-3-16)


宝黛爱情为什么能感动不分时代、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中国古代最优美的爱情故事的序幕如何拉开?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见面是红学家而且不仅是红学家的热门话题。

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有三世情缘,宝黛见面是第三世、也是人世情缘的开始。宝黛见面妙就妙在,从林黛玉眼中观察贾宝玉同时,曹氏用两首《西江月》以反讽语调给贾宝玉定调;从贾宝玉眼里观察林黛玉同时,曹氏用一首长短句以赞颂语调给林黛玉定调。

一、他人眼中的贾宝玉

先看宝黛见面时林黛玉如何观察贾宝玉。

贾宝玉是个出众的美男子。《红楼梦》多次写到其他人眼中的贾宝玉。一次是写北静王观察到的贾宝玉:“面若春花,目如点漆”。北静王的评价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另一次是秦钟观察到的贾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这是同龄贫寒男子眼中看到的贾宝玉。还有一次是父亲观察到的儿子。贾政本来讨厌贾宝玉,但是当贾宝玉跟神色委琐的贾环站到一起时,贾政感到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贾宝玉的美把父亲的厌恶灭了。奇妙的是,曹氏很少写在薛宝钗眼中的贾宝玉是什么模样儿?因为,薛宝钗要的是“金玉良缘”,要的是家庭根基和地位,长什么模样不要紧。林黛玉要的是“木石前盟”,是无条件的感情相知。所以林黛玉观察贾宝玉最细致。

如果说贾宝玉看林黛玉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林黛玉看贾宝玉就可以说“情人眼里出潘安”了。

林黛玉跟贾宝玉见面之前有两个人给她灌输贾宝玉是什么样人。

一个是黛玉母亲:“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贾敏的话虽然简单,却把贾宝玉的主要个性特点和形成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是比较客观的叙述。

另一个是王夫人。王夫人把贾宝玉叫“孽根祸胎”,叫“混世魔王”,说他“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王夫人既从封建道德要求判断贾宝玉,又从溺爱角度来看宝贝儿子。王夫人嘱咐林黛玉不要理贾宝玉的话意味深长:贾宝玉此前内帏厮混的对象都是她的姐妹,现在来了位姑表妹妹,而姑表兄妹是可以成婚的。王夫人特地叮嘱林黛玉“不要睬他”,不要“沾惹”,“只休信他”。可能潜意识当中,王夫人认为宝玉黛玉的交往可能会有麻烦。这样一来,王夫人的叙述就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既有母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溺爱成份,又带有预先给林黛玉打预防针、吓唬她、不让他们两个多接触的考虑。

有这样两个先入为主的介绍,当林黛玉听说贾宝玉来了时心中的想法是:贾宝玉可能是个吊儿浪当、邋里邋遢的愚物,是既不懂事、又不驯服的顽童。“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林黛玉甚至不想见他了。

二、林黛玉喜出望外观宝玉

但是出现在林黛玉眼前的贾宝玉却跟林黛玉先入为主的印象完全不同。林黛玉看到一个俊美少年公子。这位公子很快就引起了林黛玉的好感。除了细致地观察贾宝玉的服饰之外,林黛玉两次看到贾宝玉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同一个人转眼功夫相貌就不完全相同,可能吗?为什么?这里有微妙的心理因素和曹雪芹的巧妙的艺术沟壑。我们具体看一看:

林黛玉第一次看到的贾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林黛玉观察得很细。贾宝玉的脸圆圆的,亮亮堂堂,像中秋的满月;脸上洋溢着朝气,脸色像春天早上的花朵;头发黑亮浓密,鬓角像用刀裁出来一样;眉毛黑黑的弯弯的长长的,轮廓很美,像是画出来的。眼睛形状像是桃花的花瓣,眼睛晶光闪闪很有神采。这是一幅俊美公子素描图,是贾宝玉还没带上对林黛玉的感晴色彩时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林黛玉还没带上对贾宝玉好感时观察到的贾宝玉面貌,是个基本客观的贾宝玉,多少带点儿脂粉气的小帅哥。其实曹氏这段人物肖像的描写并没有跳出才子佳人小说的框框。但是天才作家就是天才作家,就是能让粪堆里长出灵芝。曹氏接着写的,就跟才子佳人小说完全不一样了。他写“虽怒视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说明,林黛玉一见贾宝玉,立即有了好感,为什么说林黛玉马上就有好感?因为贾宝玉并没有怒视,也没有瞋视,但林黛玉想象:他即便怒视也好像笑,瞋视时也有情。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好感跟一个奇怪现象有关,那就是林黛玉的内心独白:“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他们在哪儿见过?天界仙境见过。绛珠仙草见过神瑛侍者,而且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雨露滋养之恩;绛珠仙子见过神瑛侍者,而且绛珠仙子五内郁结着一种对神瑛侍者的缠绵不尽之意。

林黛玉第二次看到贾宝玉,对贾宝玉看得更仔细而且看出贾宝玉多情了。从外边急急忙忙跑回来的贾宝玉,早就发现家里多了个神仙似的姊妹,料定是林姑妈之女。贾宝玉带着看到林黛玉的惊喜第二次出现在林黛玉面前时,林黛玉也带着刚产生的好感观察贾宝玉。这时贾宝玉的面貌就是感晴色彩更浓厚的面貌,或者叫“带情”的面貌:“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林黛玉观察到,贾宝玉的脸色滋润白皙,嘴唇丰满而鲜艳,似乎抹了口红,他看起人来带着柔美的感情,说起话来带着迷人的笑容。微微一抬眉,就显露出他的天然风骚,随意看你一眼,立即流露出他的万种情思。林黛玉第二次看贾宝玉,贾宝玉的模样更细致了,更美好了,而且带上温情了。这就因为,贾宝玉看林黛玉时是带着喜从天降的心理和有意识的讨好,林黛玉看贾宝玉时则带着喜出望外的心理和不由自主的脉脉温情。

在短时间内,林黛玉眼中出现了两个贾宝玉,两个贾宝玉都是小帅哥儿,而第二个贾宝玉比第一个贾宝玉更好看更可爱更可亲,这说明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一见面立即互相产生了惊喜和震撼,这是比传统的“一见钟情”更深刻的感情冲动。是天上人间重聚首的喜悦。这样优美地、有层次地写人物的外貌,我看在世界小说之林也很少见。

曹氏在这里用了画家画人的方法,叫作“皴染法”,画人不是一笔画出,而是一笔一笔画,一笔一笔描,越画越清晰,越描越精彩。

林黛玉对贾宝玉骤然“升温”。这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在人间的初次聚首,也是林黛玉还泪之旅的开始。

三、寻愁觅恨为哪桩?

在林黛玉观察了贾宝玉之后,曹氏借“后人”的语气写了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用贬斥语气给贾宝玉这个封建逆子大唱赞歌,形象地概括了贾宝玉的思想、个性。贾宝玉生活的时代,四书五经是经典,青年人要读文章,就得读四书五经,而贾宝玉“怕读文章”。读书做官是那个时代最大的世务,而贾宝玉偏偏把求功名的人看成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辈,还把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文死谏武死战”贬得一文不值。这当然就是潦倒,就是愚顽,就得受到人们的咨议甚至于诽谤了。按照曹氏的构思,贾府的败落主要是贾赦、王熙凤作恶,也跟贾宝玉做了“不才之事”有关。宝玉跟优伶来往的“不才之事”曾经令忠顺王爷非常不满,找到贾政,结果让贾宝玉挨打,估计贾宝玉这类跟优伶来往得罪权贵的事,后来可能成了贾府获罪被抄的缘故之一。贾宝玉衣食无忧,过惯了钟鸣鼎食的生活,一旦家庭败落,他不能自食其力。最后彻底绝望,干脆出家为僧。像这样的人当然就是“无能”和“不肖”了。

《西江月》的第一句“无故寻愁觅恨”颇有哲理。寻常人生活中的愁和恨,都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加到头上才有的。贾宝玉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衣食无忧,应该没有什么愁,没有什么恨,但他偏偏就是有。贾宝玉的愁和恨都是他主动寻来,诚心觅来的。贾宝玉寻的什么愁?他寻的是违犯封建伦理、违犯封建宗法之愁;贾宝玉觅的什么恨?他觅的是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心灵自由的恨。所以,贾宝玉的愁,是封建叛逆者的愁;贾宝玉的恨,是封建叛逆者的恨。而且贾宝玉的寻愁觅恨达到如傻似狂的程度。实际上,贾宝玉是腐败的封建根基上冒出来的新思想的灵芝。贾宝玉到底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还是体现了新兴的市民思想?贾宝玉跟俄罗斯文学里边的“多余人”是不是相同?这也是大家热心讨论的内容。

《西江月》表面含义是世人眼中的贾宝玉,是对贾宝玉不理解的人才会下的结论,跟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评价是“富贵闲人”,“无事忙”一致。实际上这是虚假的贾宝玉,是“假宝玉”,假的宝玉。曹氏心目中的贾宝玉是敢于跟封建伦理封建宗法对着干的贾宝玉,是个真实的贾宝玉,是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是“真宝玉”,真的宝玉。跟贾府浊臭薰人的贾珍贾琏相比,宝玉鹤立鸡群、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真情至性。他的“真”唯有林黛玉能体会,能共鸣,能怜惜。(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