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朝阳 薛宝钗爱不爱贾宝玉,还真是一时说不清楚。女孩儿的心思谁能随便向人说呢!更何况宝玉和黛玉打小儿就住在了一起。尽管薛家急急地赶来,还是晚了一步。薛宝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木石前盟”两小无猜,即使用尽了心机,还是只有任看人家绛珠仙子地向神瑛使者还泪。有道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一把金锁和一块美玉就两个不说话的东西,它们怎能锁定两个人的姻缘呢?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薛宝钗来说,可能是太认真了一些吧?说起来,凭着薛宝钗的才貌,找个比贾宝玉好的还真的不愁。尤三姐不是说了吗?“难道我们姐妹十个也要嫁你兄弟十个不成?”天下之大,并不只有贾府子弟有能耐,高富帅遍地皆是,随便拈个也比贾宝玉娇生惯养的强。何况有远见的成功人士,其实还真不难遇上。只可惜薛宝钗偏偏缺少了尤三姐的远见,将目光只盯在贾府里那个“混世魔王”身上。 说起来,论才能贾宝玉真的佩不上薛宝钗。看大家闺秀机带双敲,咬文嚼字堪为老到。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有嘴有心,有才有貌。可那个贾宝玉不是说话“造次”了,就是拿眼色迷迷地胡乱看人,只看表象不追求内在。既然对人家没有意,却偏偏又羡慕人家体态丰腴。还是别老糟践人家贾环是“混小子”了,贾宝玉“混”得不知多有多厉害呢!这也罢了,不求功名反而只知道痴情,真是有些傻啦巴唧的,哪里能跟聪明的薛宝钗相提并论呢!可这宝钗不知是受了“金玉良缘”的诱惑呢,还是纯粹为了父母之命,还是当真的喜欢那个“混呆子”呢?论做事贾宝宝就是一个毛孩子,论读书,他不求上进,写诗用典还常出错。连读书西厢,都比人家宝钗晚了好几年,他偏偏还拿着历史当新闻,扯着书本与林黛玉一起共读。你说在薛宝钗眼里宝黛二人是不是有些可笑?很明显,以宝黛二人的单纯,实在难以与薛宝钗的成熟相媲美。 然而,不管怎么样,薛宝钗对于“金玉良缘”还是特别看重的。为了争得这所谓命定的婚姻,薛宝钗的确是用了不少心计。从整部书中,她犹如一位勇敢的斗士,可谓有攻有守。以攻为守,以守为攻。宝钗的进攻时明时暗,大多围绕贾家的人际关系,进行一系列的围剿式出击。 一、示金锁挑战“木石前盟”。这一招可谓先发制人,本来十分健康的薛宝钗忽然说自己病了,真是奇事啊!惊得贾宝玉慌忙过去瞧她,于是金锁的事透露出来了。这分明就是暗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原来是有婚姻之约的。 二、笼络人心。处处显示自己的大度,遇什么人说什么话。跟丫环一块玩,似乎连身份都不顾及。可一旦遇到事情,却冷面无情。她懂得献媚讨好贾母,明白她老人家喜欢什么,自己便也跟着说喜欢什么。金钏投井,她又冷眼相看,说是她自己想不开才投井了,根本就不怪王夫人。你看,都出了人命了,人家宝钗居然连眼皮都不眨呢。薛宝钗的心有多冷漠啊!可王夫人又会感觉多么称心呢! 三、虚伪做作,表里不一。不喜欢作针线,却偏偏强装爱女红,这样的做的目的不过是交好袭人,以便常到怡红苑来往。明明写得一手好诗,偏说自己不爱读书。多符合封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范啊!明明早就读过了西厢,偏偏说自己从来不看那些野书。可以这样说,谎话都是从薛宝钗的嘴里一套一套地编出来的,张开口都不带打梗的。既然说不读书,怎么又批评论贾宝玉用典错误?既然不读西厢,怎么知道林黛玉吟出了西厢的句子? 四、圆滑处世,却又跟林黛玉针锋相对。薛宝钗遇事能躲就躲,能藏就藏,绝对一点儿也不多管闲事。只是跟众人处处显示大度,但唯独对林黛玉多了一分尖刻。 抄检大观园薛宝钗捡了一个大偏宜,因为亲戚的缘故便领到了通行证。可是细细想来,林黛玉不也同样是亲戚吗?看来,抄检大观园是有针对性的,自然是宝钗例外。除了与王夫人的亲戚薄面外,重要的是她的身边有一个亲友团在支持啊!得罪姑娘事小,得罪亲友团事大,所以林黛玉势单力薄,当然要在抄检的范围内啦!看来,柿子还是要拣软的捏啊!在那段日子里,薛宝钗又改变了策略,开始反攻为守。薛宝钗的“守”是为了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古代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薛宝钗毕竟比贾宝玉大几岁,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老是吵着闹着围着一个富哥帅转,也实在是有失大家闺秀的体面。何况贾母表明态度,公然挑战“金玉良缘”呢!看来凡事还要深谋远虑,早作打算才是。所以做出个避嫌样儿,摆一个高姿态。无为而为,不治而治。你看,王夫人不是让她加入三人团治理大观园了吗?这里面的用意谁不明白?不是未来的贾府少奶奶,怎么能在未出阁前被人家委以重任呢?林黛玉跟贾宝玉感情再好,王夫人不是连提都不提她吗?贾母纵然在贾家说了算,毕竟现官不如现管,不论哪一级还是要各负其责的嘛! 贾家为了元妃省亲,耗资巨大,加上内忧外患,财政开始出现赤字,眼看着逐渐走向衰落,薛宝钗便没有必要继续追求“金玉良缘”了。王夫人愈是迫切需要薛宝钗组建自己的权力机构,薛宝钗偏偏退避三舍,搬离蘅芜苑,与薛姨妈住到了一起。试想,薛宝钗这一走,怎么不会把王夫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宝玉也不小了,家境也困难了,还是需要与薛宝联姻巩固势力呀!不然贾家就要势单力薄啦!不用说,关于贾宝玉的婚事就要议到桌面上来了。贾母再疼外孙女有啥法,毕竟牵扯到家族的命运,贾家又不似以往兴旺之时。唉,此一时彼一时吧!而薛家恰巧又闹得不可开交,薛蟠娶的夏金桂作翻了天,连香菱的小命都难保,薛姨妈又奈何这一摊子事啊!还是把紧把闺女嫁到贾家,也算有个安身处,自己随了闺女去吧! 总而言之,薛宝钗对“金玉良缘”的忠诚始终不渝,只可惜忙来忙去,联络的都是社会关系,唯独无法解破与贾宝玉之间的隔阂。既不能“你证我证”,也无法借物传情。唯有听到贾宝玉在梦里大喊:“你们说‘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叹世间风月情难定,字字血声声泪,到头来只看见别人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原来,薛宝钗无论怎么“攻”,怎么“守”,到头来还是一个孤家寡人!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坚持错误的感情信念,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能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幸福,真是可悲可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