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寅《步溪图》-明代唐伯虎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百了无恨 2017-03-16
《步溪图》,明代,唐寅,立轴,绢本设色,纵159厘米,横8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步溪图》_明代唐伯虎山水画高清大图赏析
《步溪图》写高士步溪赏景。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一人徐步缓行,一人与之相对而立,神态怡然。衣纹洗练流畅,衣袖随风飘舞,生动刻画了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用笔苍秀,构图高远,画格既有南宋[院体]画遗风,又具有元代文人画秀雅的特色。右上自题诗云:“卜宅临溪上,开门近步头。渔樵通互市,耕钓是贻谋。山晓青排闼,波晴绿漾舟。主君朝学海,枕石漱清流。姑苏侍生唐寅作《步溪图》并题奉呈黎老大人先生。”下钤二印。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步溪图轴》绘奇峰壁立,云霭迷蒙。山脚平冈老树丛林,板桥溪流,山风飒飒有声,意境空旷荒疏。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本图将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险、缜密劲健的特点,与南宋刘松年李唐以小见大、以白计黑、简洁明快的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自身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艺术格调。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步溪图轴》写高士步溪赏景。一人徐步缓行,一人与之相对而立,神态怡然。衣纹洗练流畅,衣袖随风飘舞,生动刻画了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用笔苍秀,构图高远,画格既有南宋院体派画遗风,又具有元代文人画秀雅的特色。右上自题诗云:“卜宅临溪上,开门近步头。渔樵通互市,耕钓是贻谋。山晓青排闼,波晴绿漾舟。主君朝学海,枕石漱清流。姑苏侍生唐寅作《步溪图》并题奉呈黎老大人先生。”下钤二印。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明唐寅唐伯虎《步溪图轴》8300x15707像素高清大图

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拾画笔记

读唐寅的《步溪图》,在“静里忙”中体会的是生命的真意。步,是行走中双脚之间的距离,也是人生最短暂却有最永恒的时间维度。溪,是承载时间的溪流。步溪,则是在流逝的时间溪流中觅得生命的时间永恒。艺术家在人生遭受到一段波折的际遇之后,懂得了静里忙,懂得了在热爱中寻觅生活的永恒与生趣。对于这样的唐寅而言,美好的生命形态是得闲间的锄作田。对于我们而言,何尝不是放下虚妄后的璞真。平凡平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人一事,皆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溪流两岸的“麋鹿”。

唐寅的画作很少清晰的时间线索。故而我们在面对一些唐寅的画作的时候,很难看出究竟是何年何月的作品。不记时间,似乎是在有意淡忘时间;不记时间,又似乎是在超越时间。作为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有着与同为“吴门四家”的老师沈周以及好友文徵明不同的人生际遇。唐寅的人生是短暂的,短暂得如同一朵尚未绽放出最华丽的莲花,便在一阵风雨中莲瓣散尽。

此前读过唐寅著名的一幅长卷《溪山渔隐图》,在这幅长卷中,我们读到了唐寅“晚年”生活的一份坦然。人生的境遇难料,在无常中觅得恒常需极大的心魄。我们无法改变生活本来的模样;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体会生活的心。晚年的唐寅,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眼光和心态去体察周遭的一切。当他放下名利之心,山水里便有了清音。当他卸下了成见,内心从此获得了安宁。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步溪图》为唐寅精品画作之一。画作中同样没有记录相关的时间信息,故而对于该画作具体的创作时间我们无法考证,或者极难考证。不过就画作上的题诗来看,其诗作中洋溢的心境,大概是中晚期的作品。同时,就该作品中的用笔,特别是对山石的变形处理来看,也的确符合唐寅中晚期从老师沈周的影响下走出来独创一片自己的山水风格。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

一、《步溪图》:枕石漱清流,步溪觅永恒

《步溪图》画初秋时节一位高士在溪水林中散步沉思,一书童抱着书籍跟随高士。林中山石苍秀而扭曲,林木萧瑟而俊雅。构图高远,既有南宋院画的遗风,又具元代文人画的精神气韵。整个画面,因为远山和林木而构成了一个包容生命的清净之地。步行在溪边的高士,其对生命的思考,落在了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之间。

近景处画石块和溪水。这些石块具有典型的唐寅的笔风。我们会看到,唐寅将这些石块的基本造型元素表现得非常扭曲而倾斜,通过这样的变形,使得画面的整个结构因此而多了几分动感,或者说生动性。在山石的画法上,唐寅显然比起其老师沈周、周臣,更富韵味。

溪水中的水流线条流畅,将水的“柔”与“动”充分借助书法的线条形式表现了出来。我们知道唐寅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仕女”图作。而唐寅的“仕女”图作出去内容本身借助美人独临表达自己的独立不羁以及诉诸衷肠,其人物线条也非常富有个性。仕女的形象和高士的形象不同,唐寅笔下的仕女形象独有一份风姿,这考验着艺术家对线条表现的创造力。在其代表作《吹箫仕女图》中,那种精细到极致的创造力成就了画作中仕女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吹箫仕女图》

这里的溪水,因为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水流形成了一道自己的涟漪。我们也可看作是生命的彷徨与无奈。唐寅的一生无不是充满彷徨与无奈的。虽少年成名,虽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但其人生际遇却坎坷而步履维艰。我们在唐寅的身上看到了大多明代文士们的影子。也正因此,沈周才会在整个明代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作为沈周学生的唐寅,先天条件不及沈周,家道中落后不得不考虑更多谋生的路子。而他的才情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允许他走上那条道路。面对此情此境,唐寅又如何能不彷徨?

山石的墨色在唐寅笔下格外节制,或者说,他对黑的运用于对白的眷念一般。计白当黑中的唐寅,赋予了画面足够的内在张力,以及对世界的充满幻象的看法。“幻”是唐寅艺术的关键词。唐寅有一联诗:“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句依杜牧“一树梨花落晚风”而来,而后句依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而来。杜牧和李白的这两句皆表达的是人生如梦幻的情思。在此,唐寅也借此表达自己对幻象的沉思。落在这幅作品中,他的山石,因为扭曲,因为倾斜,因为计白当黑,何尝不是在诠释一种生命的幻象。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1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2

在溪流桥头处,高士长袖舞风,独立溪岸,风吹起他的衣带,旁边的水流,亦被风吹起阵阵涟漪。高士驻足凝视前方,若有所思,或在遣词造句吟哦一首,或者思索进来的生活日常。高士前方不远处,书童怀中抱着一摞书。他曲弓着身体,好让怀中的书抱得更稳妥些。不过,他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够专注,此时,书童正侧脸看着右侧,也许是被附近的虫鸣吸引了注意力。他并不急于跟上他家“老爷”。我们知道,古代文人高士选择书童都有自己的标准。好的书童很懂得揣摩先生的心思,他们会在合适的时候与先生保持距离,给先生一处独处的时间。这里的书童显然懂得高士的心意。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溪山渔隐图》局部

沿着桥过溪,对面林木丛生。这些树格外的瘦直高挺。这些树的叶子显得有些稀稀落落。我们对比《溪山渔隐图》中对树叶的画法,可以看出在这幅作品中,唐寅似乎是在有意地营造一种寂寥的荒远意味。那种密不透风的林木显然不是此刻艺术家心中所求。唐寅需要一个可以任由心绪流动的空间,一处可以透过林木直达远山的空间。

远山因此近在眼前。山脚下虽有烟岚云雾以示高远,但是对于观者而言,远山并不远。我们注意观察这里的远山,其所使用的线条显得格外的爽利,似乎能够看到一些南宋院画的影子。同时,又或多或少吸取了南京画派以及其老师周臣的影子。山在这里成为了时间的象征。远山不远,如同时间在此刻是永恒的。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3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4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5

二、唐寅:幽情只许同麋鹿,自爱诗书静里忙

《步溪图》中有一首唐寅的自题诗:“卜宅临溪上,开门近步头。渔樵通互市,耕钓是贻谋。山晓青排闼,波晴绿漾舟。主君朝学海,枕石漱清流。姑苏侍生唐寅作《步溪图》并题奉呈黎老大人先生。”从诗作来看,这大概也是明代普遍流行的应筹画作之一了。至于其中所提到的“黎老大人先生”是何人,笔者无从考证。从全诗内容看,显然是在歌颂礼赞一种理想的生活。选择一处溪边的宅子,打开门就可以看见青山绿水。在这样的美景中,甘愿遵从父祖的教诲,做一个渔父樵夫,或耕者钓者。贿题风波后的唐寅,已然对官场失去了信心。此后的唐寅,建桃花坞,沉浸在自己的田园生活中。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6

画作中的题诗也正好解释了《步溪图》中的“步”字。“步”字,我们想到散步,想到闲庭信步,想到独步。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最好的形态其实是在“步”中。什么是“步”?“步”是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我们常用“一步之遥”来形容距离很近。步,是生命最基本的长度单位,也是生命最从容的状态。在今天,如果有朋友对你说他每天都会用一段时间去散步,我们会觉得他的生命很从容,即便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散步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心灵上的彷徨与挣扎。

“开门近步头”,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常常看起来很遥远,然而,当我们真的“开门”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只是“一步之遥”。唐寅有一首诗写道:“初夏山中日正长,竹梢脱粉午窗凉。幽情只许同麋鹿,自爱诗书静里忙。”诗的后两句道出了一种生命的真意。幽情许谁?自然是山林中悠然的麋鹿,这是生命最美好的样子。在这样的美好生命岁月里,官场的尔虞我诈都是云烟,历经过之后,才发现内心中最好的状态是“诗书静里忙”。因为热爱而让自己忙碌起来,这不正是当下我们所渴盼的么?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7

有的人在山水里看见功名利禄,有的人在山水里看到四时之外;有的人在落花里看见生命枯萎,有的人在落花里看见枯木寒泉美景;有的人在玉笛声里听到哀怨,有的人在玉笛声里听到宁静。山是那座山,水是那片水,花是那朵花,树是那棵树,一切皆是客观的存在。唯有我们的内心在左右着我们看待客观事物之时,激荡出的不一样的观感。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不过是我们内心借助了外在物象的镜像。

生活于每个人如同溪流上行舟,当我们远望之时,仿佛时间是缓慢的,美丽的风景正一点点向我们靠拢,融进我们的生命之中;当我们只是注意着身边近处,便觉时间匆匆如流水,来不及欣赏一抹风景,风景便逝去了。生活中也常常伴随着苦难。我们可以选择愁眉不展地面对苦难,也可以面对苦难之时微笑以对。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8

唐寅《步溪图》:诗书静里忙,步溪见永恒

唐寅《步溪图》局部9

三、生活因为热爱,时间才能永恒

展卷《步溪图》,时间仿佛是永恒静止的。画中的高士,灵魂或许已经在四时之外看着眼前的溪水和山林。而那些流淌的溪流,似乎从未要逝去。它们不过是在岸石间回旋徘徊。克制的墨色,让我们对于画作本身的注意力少了,却对画作背后的内在生命力多了几分期待。扭曲的石块,让观者因此产生刹那的关于时间的扭曲之感,如同身处在被黑洞吞噬的时间隧道中。

当唐寅找到自己的山林溪水的时候,也便找到了自己生命最好的状态。唐寅最著名的一首诗《桃花庵歌》或可印证唐寅对美好生命形态的思考: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佯装疯癫的唐寅“不愿鞠躬车马前”,虽然“贫贱”,但是也好过任人驱驰的车马。在“花落花开年复年”中,唐寅始终在寻找着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在官场与富贵间,而在得闲间的锄作田。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角度来看《步溪图》,溪,指的是时间,步溪,则是在时间的溪流中漫步,最终求得的是宁静与永恒。画中的高士,在静中觅得的是心灵的充实。这样的生活,是高士的热爱,也是我们的热爱。如果我们可以去热爱,那么我们便有了“步溪”的能力,在“步溪”中超越当下,获得永恒。没有热爱,一切都是无趣的、乏味的、单调的。没有热爱的生活,我们无法做到“步溪”,也不会获得永恒,更不会发现生命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