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大夫亲授:如何正确使用手杖和拐杖(图)

 小五zlsmeex53x 2017-03-16

      拐杖和手杖,是在人们下肢行动不便时常用到的辅助器械。例如有严重的髋关节、膝关节炎或有足踝疾病的患者。没有伤病但是腿脚不便利的老年人也建议使用。

  拐杖和手杖可以使患肢避免负重、帮助维持身体平衡,让日常生活更安全。

  但是,选择、使用拐杖和手杖有很多注意事项。一旦选择、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骨骼伤害。

正确使用拐杖的三要点

1
选择拐杖时,要注意它的质量,一定要稳固。


  腋窝支撑部的橡胶垫要具有弹性,拐杖底端要有橡皮端头。

  如果感觉身体或腿没劲儿、走路摇晃不稳、下肢关节扭伤疼痛或有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选择使用手杖。

2
注意正确的高度和支撑方式

 

在站直时,拐杖的上缘应在腋下2指左右。

  拐杖的扶手应在臀围线的高度,或站立时双手下垂,手腕横纹的位置。

  当握住扶手时,肘关节轻微弯曲

  为了防止损伤腋下的神经和血管,在站立和行走时,身体应该用手去支撑而不是腋窝处


3
行走时保持正确姿势


  行走时,身体略前倾,双拐前移30厘米左右。

  开始时,似乎是要用伤腿前行,实际上是将体重移到双拐上。身体在两拐间前移,最终好腿落地撑住。当好腿站实后,双拐前移准备下一步。行走时,要目视前方,不要看脚下。


  坐时,背对一把稳固(最好带扶手)的椅子。把双拐交到一只手上,另一只手向后摸到椅子,然后慢慢坐下。坐下后,把拐杖倒过来放在身边够得着的地方,避免拐杖滑倒。


  要站起来时,身体向前轻移,双拐放到伤腿一侧的手上,撑起身体,用好腿支撑。

  在上下楼梯时,一手扶楼梯扶手,一手握双拐。上楼时,好腿在前,伤腿在后,用好腿带着伤腿。下楼时,伤腿在前,好腿在后,用好腿一节一节跳下。如果楼梯没有扶手,那只能双臂撑拐跳着上下了。

  记住:“好腿先上,坏腿先下。”


正确使用手杖的3要点

  1、手杖要用好腿一侧的手握着。左腿伤了,右手拄手杖;右腿伤了,左手拄手杖。


  2、行走时,手杖先向前一小步,迈出伤腿,再迈好腿。这样以好腿为重心支撑,身体略向好腿一侧倾斜,可明显减轻伤腿一侧的负重。


  3、在下楼梯时,手杖的使用与拐杖一样,也要记得是“好腿先上,坏腿先下。”


应使用拐杖的四种情况

平衡不好


  老人在行动时,如果感觉自己身体平衡性不好,需要借助支撑物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就应该使用拐杖。可依自己的情况选择腋拐或多足拐杖,容易疲劳或步行能力差的可以选择带座拐杖,随时休息。

视力不佳


  视力不佳的老人,也该使用拐杖,帮助避让途中障碍及危险。这些老人一般不存在握力差、上肢支撑力不强的问题,建议使用单足拐杖,即像问号的手杖。

关节不好


  经过检查,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比较容易摔跤,也建议使用拐杖,以防摔倒受伤。同时,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或减少关节磨损。最佳选择是腋下拐杖,可减少下肢80%的负重。但腋拐最好成对使用,如果使用者只需要单支拐杖就足以支撑,可换成前臂拐杖或手杖。


脑卒中患者


多足拐杖适合有一定站立能力和行走能力,但又需要在移动过程中获得平衡帮助的脑卒中患者。市面上有三脚、四脚拐杖,这些多足拐杖支撑面广且稳定性好,除脑卒中患者外,也适用于所有用单足手杖不够安全的老年人。

脑卒中患者,需要专业护理员全天候陪护、一号护工护理员引进日本介护理念照顾老人,凡是老人自己能做的,护理员都会耐心的引导帮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帮助老人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慢慢自立,建立生活的信心。有益于健康长寿。


如何挑选合适的拐杖


选拐杖时,老年人穿平底鞋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拐杖底端一定要有橡胶,不易打滑。拄拐杖时,应保持身体直立的姿势,拐杖的着地点应在脚掌的前外侧部位。

健康提示


  不必惧怕对拐杖产生依赖性。就像在患病期间使用拐杖辅助行动的人,痊愈后,自然就不必继续用了。甚至有的老年人在经常使用拐杖后,发现它还可以提供诸多方便,很可能激发行动欲望,反而有助于多活动腿脚,保持身体健康。

在国外,很多老年人腰腿尚健就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拐杖,以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减小关节的磨损。

“使用拐杖和轮椅并不说明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更不是衰老的代名词,实际上只是为了保护和支撑,目的是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号护工是由北京七心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专业O2O家庭健康护理平台,拥有大量公司直属助理护士及护理员,同时整合社会专业人士从事护理行业人员,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为千万家庭提供居家以及医院陪护服务。

“一号护工”护理员不同于普通的保姆、护工,而是以日本介护的理念来照顾老人,凡是老人自己能做的,护理员都会耐心的引导帮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帮助老人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慢慢自立,建立生活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