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期《朗读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倪萍。 04年到14年,一姐倪萍从央视消失了十年,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她去做什么,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你大红大紫的时候,人们簇拥你,赞叹你,诋毁你或者嫉妒你,但当你沉入谷底的时候,没有人问起你,乏人问津,甚至没有人去问你一声好。 倪萍的儿子生下来就有眼疾,为了挣钱给儿子治病,2004年倪萍进军影视圈。在上周《朗读者》中,倪萍朗读的《姥姥语录》片段,正是自己为孩子奔波最煎熬的日子,而姥姥简单朴实且又富有哲理的话语成为她当时的精神支柱:“好事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咣当一下就砸你头上了,从来不会提前通知你。能人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 我相信脸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长相,它是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人们过得好不好,是历经苦难还是生活在幸福当中…… 有一年春节去奶奶的娘家乡下东浦,到了表叔家里,坐下不久,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脸,我欢喜的跑出去,没错,就是表姐叶,她的容颜没什么改变,可是后面跟着来了一个农家妇女,也应着我,我就有点不敢相认了,那是红霞吗,她说是,可是为什么她成了这个样子呢,实在是太多年没见了么!时光会改变一个人,她的脸上打着岁月的痕迹,童年的样子早已埋没。乃至妻子都以为她是姐姐,叶是妹妹……如果在路上遇见她,我会如同见到陌生人认不出来。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14年央视的导演找到倪萍做《等着我》这档节目的时候,她一开始是推辞的,那时候的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身材走样,脸型肥胖,我几乎在倪萍的眼神里还看到黯淡的光,那是一种备受生活摧残、逼到谷底的心灰意冷。我们看《等着我》的时候很容易就痛哭流涕,面对那些分离失散了几十年的亲人,感受着“人有悲欢离合”。但倪萍在镜头前都是波澜不惊。她说:“《等着我》这个节目确实每次录上一天我都很累,累心。我同情这些苦难者,努力地在帮他们,但是能力有限,所以我心里也很着急。倾听,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慰藉,所以在这个节目里我是一个比较好的倾听者。而做这样的节目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很强,因为没见过的事在这里都会发生,会出现,有时候就连自己也觉得很无奈、很无助。”倪萍说她其实流的眼泪并不少,只是导演组都把它剪掉了。其实,每一天都面对苦难是很累的,你只有在心里跟它筑起一道墙。当然,经历过苦难的人,对苦难才有同理心。 命运有时候强大到让人觉得没有规律可循,如果你没有信仰,你可能就觉得真的没有规律可循。镜头前的倪萍是身材走样,对比主持春晚的神采飞扬,现在也是稍显黯淡,穿的衣服也容易为人诟病,作为公众人物,她也知道人们对她的批评——我的朋友圈的做美容的朋友都将她作为不保养的反面教材了——大家却可能根本不知道她有这么一个耗尽她所有心血的儿子。 不为人道的,不必要像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你自己。我们看到董卿的光鲜,也要理解倪萍的不易,就像赵蕊蕊说的,没有人永远都在神坛上。这就是无常。 送给不被命运眷顾的人们。 女人如花花似梦 赞赏 人赞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