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书浅说(二)

 也胡谈 2017-03-17

六朝碑之长在于笔势雄强,结体茂密,但又不象后人有些一味密,而是有疏有密。邓石如评六朝人书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话。六朝人书密的固密,就是疏处也是密的,不觉其松疏,所以有计白当黑的说法。

临书浅说(二)

我以为学隋以前书,第一要学其雄厚,失去雄厚而走凋疏的道路,那就错了。隋以前的宇,肥的固然厚,瘦的也是厚的。为什么呢?一腕力强而善运中锋所致。后人的肥而薄,是象树叶一样,从一面看,觉得很阔很肥,但从侧面看,就成了一条线了。

临书浅说(二)

瘦而仍厚的,是象铁丝一样,转到那一面,都是一样厚的。钟鼎文中有不少瘦宇,钟文尤多。汉碑的《冯君阙》、《汉中太守鄐君开通褒斜谷道》,都是很瘦面雄厚的。仔细研究一下,自然明白。

临书浅说(二)

凡学都贵博,不博无以广见闻多学贵精,不精就没有成就。前人有说爱好太多,就一无所成,不精,多又何用?所以有从博反约的说法。偏爱的可以深钻,才有收获。比如挖井,到处都挖,功夫下了不少,但是没有水,是太浅的缘故。

临书浅说(二)

写字也是一样,要深入才好。且创造必始于模仿,不多见凭空也无从创造,也变化不出来。又临书初要求其形似,形不似神也不会似,继则弃其形似而取其神似,临得太少,见得太少,就不会有变化,只能做到形似。

临书浅说(二)

祝嘉书法

临得多了,见得多了,不知不觉间就自会参入各体,而成自己的字,那就不会太象了。也有人说专学一碑或一人的碑,容易成体,多学反杂了。这个也不对,坏的东西参进去就杂了,好的东西多都认为杂吗?想把文章写好,专读一篇文章,或专学一个人的文章可以吗?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

临书浅说(二)

学书也要有次序,先方笔而后圆笔,先楷书而后行草,先平正而后险绝。楷书没有很好的基础而写草书,是会把字写坏的。大体可以从六朝碑中选择喜欢的来学,也未尝不可。学碑觉得进步慢时,也可以换学别碑,而字体则相距越远的越好。前人有说初学书最大不宜超过笺寸上,但以我的实践,写到四五寸大的进步更快。因为小字大字一样执笔,一样悬肘。

临书浅说(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