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蘧孔杯第八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⑤侯晓伟

 昵称2530266 2017-03-17


成长档案

姓名:侯晓伟

单位:舞阳县侯集镇侯王小学

学科:数学

教龄:20年

荣誉:河南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漯河市首届小学数学教坛新秀、漯河市教研先进个人




推荐人语


侯晓伟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自觉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成绩突出。为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他认真研读了大量的教育类书籍,不断充电,从书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


他自觉在课堂上“摔打”,从学校同事以及舞阳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同人身上谦虚地学习教学经验。他留意课堂上的一点一滴,自觉把课堂上发生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撰写了400余篇的教育日志、50多万字。他在前行道路上踏实积淀,终将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


——舞阳县教科体局教研室主任 张耀国


成长自传

侯晓伟:我就这样傻傻地往前走


1

美丽的遇见


回顾过往,耳边不禁传来歌声——《遇见你是我的缘》。我的思绪又回到2009年的那个初冬,我与同行的20多人被舞阳县教科体局选派到200多公里外的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跟随名师董文华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能与董老师邂逅要感激我们县教科体局。教体科局的领导想让我县小学数学教育早日摆脱困窘,从全县小学数学老师中挑选一部人跟随名师学习。我恳请董老师能接收我这位与她几乎同龄的徒弟。董老师欣然同意。


那年暑期,董老师来到舞阳县给全县的小学数学老师传授了一节《正负数》示范课。看着董老师在台上镇定自若的表现,与会老师们都不住发出了啧啧赞叹声,更让老师们震惊的是她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的文章。我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自己当初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更不要说发表上百篇文章了,对自己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真正与老师近距离接触时,看着她和蔼的笑容、朴素的衣着,并没有发现她有哪些过人之处,那她究竟有啥能耐写出近百篇的文章并发表呢?


在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我看到了好多都是董老师捐献给学校的书籍。从图书员的话语中我还得知她家里的藏书犹如一个小型图书馆。心中的谜团瞬间解开了,原来董老师的成功背后是浩如烟海的书支撑着的呀!这也难怪董老师能在课堂上气定神闲。我理解了董老师获得职业幸福的途径。一周的时间匆匆而过,我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这个将会改变我今后教育人生的地方。



2

被“逼”前行


和许多老师一样,轰轰烈烈的学习激情回来不久就熄灭了,读书的热情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消失殆尽。每次拿起手中的书看不几页就感觉素然无味地放在案头,再次拿起的时候上面都落上一层尘土。本以为就这样再次回归到以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状态中了,没想到年底突然接到通知,我经过层层选拔入选了“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更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能经常见到董老师了。


果然,在第一次的活动中,就见到了久违的董老师,此前董老师还不知道我,只是通过网络知道我这个学生,和她经常在网络上交流,一直鼓励我前进,可我就是不能把自己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利用文字呈现出来。更要命的是,写作是自己的短板,我写起文章来犹如挤牙膏一样就那么短,写几百字的小文章就似乎要了我的命,更不用说能写出上千字的文章了。在这次交流活动中,董老师没有忘记给徒弟解惑,把“多吃一些草,就能挤出奶”“多吃桑叶就能吐出丝”的话语送给我们,生动形象地告诉我如何才能解决写作困难的方法。当县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提出一个月读一本教育图书任务的时候,我脱口而出“一个月我要读两本教育类图书。”


这句当时没头脑的一句话被董老师记在了心中,也深深地记下我这个学生。县教研室领导们更是为了能让我们读书,煞费苦心筛选出适合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统一订购,还定期对我们检查,督促我们能快速成长起来,担当起我们县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改革的重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学数学名师”。自此,在读书上我是不敢落后,因为当初的一句话,我不能食言。我每天都逼迫自己读书,更怕成为了别人的笑柄,挤出课余时间读书。


从此,我的办公桌上、教室的讲台上、床头都能看到有关教育的书籍,我每拿到一本书,根据书的页码,规划出一天读多少页才能在两周时间完成的量。这样不论当天怎么忙碌,也要把规定的量读完。如果当天不能完成,就必须在第二天完成,并且还要惩罚自己多读几页。这样一段时期的坚持让我有了一天不读几页书就感觉寝食难安。


可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了,发放的图书完成了,手中就没有了有关教育类的书籍了,要想获得书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可是,我们乡下小学哪有那么多的书呀!买书吧,镇上又没有书店,只有去县城才有机会光顾书店。可是,书店里也不一定能找我中意的书籍呀!终于,我发现了一个能够省心的途径,那就是在每次外出参加的学习中可以在会场的一角找到展销的书籍,那可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书籍啊!于是,我特别渴望获得外出学习的机会,回来后除了给同事们分享学习的收获,还向他们炫耀淘到的宝贝——书。


在读书之余,我不忘老师的嘱托,教师的成长是用写来沉积的,只有形成于文字才能让自己充盈起来。正如我前面说的,写作是自己的短板,不敢直面短板就无法超越,针对自己写作语言匮乏的情况就对症下药,订阅了《读者》《悦读》等词句优美的报刊,在读的时候把遇到的优美词句及时摘抄下来,一个专门抄写词语的本子就有了。当然,这些报刊的阅读可不在读书计划之内的。


针对自己的情况,我的写作方向限定为“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两类。教学反思真实记录自己的课堂情况,把课堂上发生的“教学机智”“课堂导入”做了真实记录,同时也把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开始以500字为限,也就是说最少500字。“教育故事”记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字数以1000字为限。为了也能让写作成为习惯,就坚持每周两篇博客,如果本周的任务完成就奖励自己星期天自由安排活动,否则星期天的休息要主动放弃,惩罚自己失去一个休息日来弥补任务。


为了能激励自己,我把所写的文章都打印装册,一个月打印一次,一年装订成一本,每一本的封面都标明了创作的“年度”,每一篇文章后面也打印出了详细的写作日期,然后至于案头。这样我每次随手翻看一本厚厚的书册,心中就会迸发出写作的欲望,激励自己在下个月打印的能多几页。



3

收获幸福


读书让我忘却了现实的喧嚣,手持一本书身边一杯香茶陪伴,那种惬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在教学中如虎添翼,处理教材也得心应手。我也多次被外校邀请作课,授课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的得到了提高。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给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做了《四边形》一节观摩课,我的教学理念和技能获得了听课老师的肯定。还在漯河市举行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写作更是带来了无限的荣光,每次看到自己的观点在“‘1+1’教育博客”中广大老师认可,心中就无比的欣慰,“‘1+1’教育”周刊也收录我几十篇的文章,每次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与大师们的文章放在一起都让我兴奋几天。


更让兴奋是《教育时报》刊发了我的文章《一张纸、一节课》,看到报纸时我都兴奋而语无伦次了。接下来,我的《课堂,你慢点走》一文也在《教育观察》中刊登,并且全文收录在“维普网”上,多篇文章还在县教科体局编撰的《教学文苑》中刊登。几年下来,我撰写的教学反思和教育故事近400篇,50多万字。


就这样,我一路傻傻地在农村讲台上往前走着。在前行的道路上,我感觉自己成长了,浅浅地体验到了教育人生的幸福。



对个人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书:《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和唤醒。”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内涵,也让我的教育人生得到了启迪,更让我的教育生涯自此得到了质的改变。


教育不是工厂,不能一蹴而就,学生接受知识亦是如此。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总是抱怨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跟上自己的脚步,埋怨的同时是师生痛苦的过程,自己的烦躁情绪严重影响到了自己与学生的和谐共处。


长期的压力和烦恼让自己对教育有了厌倦,职业的倦怠也油然而生。不要说找到职业的幸福了,就连能胜任这个职业我都不敢恭维。而这本书让我寻找到了教育职业幸福的源泉——教育要慢下来,我们才能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快乐,才能让师生的心灵想通。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首先改变了自己的课堂,课堂不再是表演的舞台,而成了我和孩子们“心灵交换”的场所,遇到了问题,自己不再急头怪脑,而是给孩子们留足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慢的课堂,孩子们学习的效率更加高了,能够主动进行探究了,因为有了足够的探究与交流的机会,他们愈来愈自信了。


数学课堂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而我也在慢的教育中得到了积淀——心态变得平和,连看孩子们的眼神也温柔了,职业的幸福也随之而来了。



侯晓伟老师的说课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微信ID:jiaoyushib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