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邻居 作者:梁凌 我居住的小区,人与人之间,关系很淡漠,和大多数的城里人一样,家家关起门来过日子,老死不相往来。楼道里“狭路相逢”,也只是侧侧身而已。如果对门的两家人,在街上相遇,就有些尴尬:不理,不太好意思;说话,又感觉突兀,结果是,目光粘连几分钟,又迅速漂移到别处,看花,看树,就是不再看对面的那个人。 有一次,母亲从乡下来,带来好多南瓜,吃不完,母亲说,给楼上楼下送点啊。我抱着南瓜,在楼道里走了几趟,最后又“呼哧呼哧”地扛回家——平时不说话,突然送人以瓜,不是吓人吗?母亲叹道,你们这样,还叫邻居吗?! 邻居,当然是的,因为比邻而居!只不过,人人脸上,都垂着冰挂,所以,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这种陌生,却在一夜之间,突然间,解冻了。 事情是这样的,小区里,出现了一轮“红太阳”——一位退休的老师傅,看到大家这样冷漠,就想了个点子,在小区里举办“百家宴”,凉菜由社区来准备,要求每家炒两个热菜,晚上六点半,铃声一响,所有人都端着菜,拿着筷子下楼参加晚宴。 香风动十里,电视台、报纸的记者闻风而来,头天晚上,就入驻小区。 宴会的前一天夜里,我听到楼道上有动静,打开门一看,吓了一跳,平时乱糟糟的楼道,这会儿变得镜子似地亮。楼上两位邻居,正拿着扫把,拎着水桶,又是冲,又是扫。见我开门,不约而同地笑了。 我能做点什么呢?看看灰蒙蒙的楼梯栏杆,我想,有了!于是,从家里拿出抹布。 爱心会传染,我们擦到一楼,楼道里已挤了一大群人,扫地的,拖地的,抹门的……像过节似的慢,大家虽然还不大说话,心却是齐的。 第二天早上,在菜市上,遇到一楼的老太,她笑笑地看着我:“晚上做什么菜?”我说,熏鱼,麻婆豆腐,你做什么?她说,炒南瓜吧。我说,等着晚上吃你做的南瓜。她又说,你什么时候想吃南瓜,去我家拿,我种了好多呢。我笑,说,好啊! 这个老太,没说过话,只知道她特别会过日子,在近郊开荒,秋天到了,玉米芯,棉花壳,把楼道塞得满满,挺烦人。现在看来,和蔼又勤劳。 小区门前挂着两个大红灯笼,迎门墙上写着“欢迎回家,快乐生活”,温暖洋溢。宴会在小区的空地上举办,桌子椅子,摆得整整齐齐,铺上干净的桌布,已做好的凉菜,也用保鲜膜蒙起来。 六点半,铃声骤然响起,家家都端着菜,喜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出来了,比过年还热闹。楼道里的孤寡老人,也被搀扶出来,这些老人,不用做菜,拿着筷子来参加就行了,组织者说,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他们。老人们被大家招呼着,脸上的岁月沧桑,绽放如菊。 不是结婚,不是过年,一个楼道的人,坐在一起,共同举杯,相视而笑,感觉很奇妙。十几年的冰,悄然消融,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们曾经那么陌生,现在却如此亲近。相互间的印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就说我们楼上那个女子,高高壮壮,脸上的表情生硬、强势,脸拉得驴那么长,平时看到她,总感剑拔弩张,这时候的她,却拿着饮料,笑笑地,一个个给大家斟上。她照顾自己的母亲,也细致入微,夹菜,低语,小鸟依人,今晚,她是最温柔的小女子。 乐队奏过,是自我展示时间。有一个人,我印象极深,他说:“亲爱的邻居们,平时我们联系不多,今天,我要给大家演奏几曲,祝大家永远开开心心。”他演奏了单簧,又唱了一曲《北国之春》,掌声雷动。我这才知道,他竟然是市里最有名的音乐家,想起以前,有人来我们院里学音乐,我说哪有音乐老师啊? 除了他,还有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师范学院的教授,记者,作家……藏龙卧虎,以前浑然不觉。我的女儿,跑很远学音乐,现在看来,真是笨死了,近水楼台不得月,名家就在隔壁啊!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一次最温暖的相聚,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这种情愫,在人与人之间流淌,连孩子都感觉到了。晚宴后的第二天晚上,我女儿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刚才在楼梯上碰到楼上的那位阿姨,她笑着问我,放学了?” 我说,再遇到阿姨,你也要主动向人家问好啊。女儿点点头。 沟通其实并不难,只要把每一次相遇,都当作温暖的传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