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电报圣旨

 铁血老枪 2017-03-17

    皇帝传圣旨对中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用电报来传圣旨,还是第一次听过,其实,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以后,电报就传入了中国。中国清政府开始使用电报的时间是在清朝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时,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令:“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局。”也就是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开始使用电报来传达皇帝的圣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清朝政府在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而现存电报档案却起自光绪十年。光绪五年到光绪十年的电报档案,多少年来从未有人见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出版公布这部分档案时,组织力量,多方查找,历试诸方,均无所获。最后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揭开谜底,水落石出。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25年以后,英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电报就这样传入了中国。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电报线路。接着又开通了津沪电报线路,并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直到光绪十年才相继完成了全国主要线路的铺设。

  

2.png

 

  清朝从电报开通到电报立档,在到电报等同于正式公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清朝政府开设电报以后,许多军国政要的处理开始逐渐使用电报,但当时并不把电报看作正式公文,称为“抄电”,所以电报不入档案,一些政务电报多为官员自己保存。由于电报内容多属机密要务,后来才被朝廷重视,光绪十年完成全国主要线路的铺设以后,电报开始收人档案一这就是光绪五年到光绪十年电报档案缺失的原因。至于电报作为政府正式公文则始于戊戌变法。据《清会典》记载:总理衙门规定,凡因紧急。公事皇帝下达谕旨或督抚上奏都可使用电报。

  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时,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令:“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局。”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开始使用电报传圣旨。这也是有线电报的开始。由电报局电知各省,该督抚即行遵照办理,毋庸专侯部文。这就是说,各省督抚接到电报后就可遵照办理,不必等待公文。自此,才明确规定电报与公文具有例等效用。清代档案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电报作为当时新产生的文档种类,最突出巾的特点是文字简短,在清代上百个文书种类里、电报最为简捷精练,字数多的三五百个字、少的只有十余字,甚至更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