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炎不用怕,老中医50年经验分享!

 邓超越梦想 2017-03-17
小编导读

很多疾病不分季节、不分场合,逮着机会就发生,比如咽炎,不管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都可能遇到,尤其在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情况下,咽炎更易发生。每当不小心被咽炎盯上,咽喉的那种不适,实在煎熬,怎么办?老中医王静安临证50年的治疗咽炎经验就在正文中!


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红肿疼痛,灼热咽干,甚则吞咽困难的一类病证,有急、慢性之分。本病常与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及喉炎有关。

《景岳全书》说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出也”。“咽喉证总谓之火”。《儒门事亲》说 “喉痰火所设”。咽炎的发生,多因风热毒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胃两经,咽喉为肺胃的门户,首当其冲,邪毒相搏,聚于咽喉,则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若邪毒聚于咽喉两旁喉核之处,则喉核肿大,发为乳蛾(即扁桃体炎)。如《儒门事亲》所说:“单乳蛾、双乳蛾……结搏于喉之两旁,近处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又《重楼玉钥》说:“此症由肺经积热,受风邪凝结,感时而发,所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乳蛾多发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时可见恶寒发热,咽干疼痛,吞咽困难,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胀大;若热毒炽盛,可见喉核上有黄白脓点,盛则颈部、下颌部出现瘰疬、痰核;若风热、火邪灼伤肺胃之阴,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则喉核红肿不消,经常反复发作。总之,咽炎诸证,其基本病理乃火热毒邪伤及肺胃,搏结于咽喉。本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要。古人分为轻重二证,轻证用桔梗汤,重证用化毒汤。我在临床积累多年经验,自拟清咽化毒汤。

清咽化毒汤组成:

大青叶30g,腊梅花15~30g,天花粉15g,豆根6~10g,射干9g,白薇30g,川黄连6~10g,通大海6~10g。

方中用大剂量大青叶、腊梅花及川黄连清解肺胃热毒;用豆根、射干、通大海解热毒,利咽喉;天花粉、白薇清热养阴以防火邪灼伤阴液。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之效。

随证加减:

(1)若高热烦躁,可加入连翘心。

(2)若便秘不通,可加玄明粉润燥通便。

(3)若见黄白脓点,加入小儿吹口丹,每日3~5 次,立效。

咽喉病变临床较为常见,而咽喉各部同为肺胃所系,其病因及病理特点都颇为相似。历代中医医家,对乳蛾的诊断、辨治阐述较多,对咽喉其他部位病变论述则十分匮乏。我根据多年临床明确提出“咽炎”的病名,将由火热毒邪引起的咽部病变(非时疫所致)归纳其中,并提出临床辨证施治法则,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案例】


杨某,男,4岁。初诊:1987年7月29日。

主诉:反复咽喉红肿疼痛年余,加重1周。

患儿平素常反复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3天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吞咽困难,经西医诊治,用西药青霉素等治疗,无明显好转;到市某医院服中药未效,经友人介绍来我处就诊。就诊时患儿发热,扁桃体红肿,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诊断:乳蛾。

治法:清热解毒。

处方:大青叶30g,腊梅花30g,花粉15g,豆根9g,射干9g,白薇30g,川黄连6g,通大海10g。

服上方2 剂后即热退、痛止、肿消,再进3剂巩固疗效而痊愈。

按:患儿反复咽喉肿痛,定有热邪郁伏,若遇外感风热之邪引动,邪热搏结于咽喉两旁,则为发热、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肿大。肺胃热盛,故舌尖红,脉浮数;邪热尚未深入,故苔黄腻。用大剂量大青叶、腊梅花清解肺胃热毒,并用川黄连增强清热之力,用豆根、射干、通大海清热利咽。因邪热易灼伤津液,故用白薇、花粉清热养阴生津,以防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投药对证,药到病除。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