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一位妈妈不停称呼自己十几岁的男儿子“宝贝”,周围的乘客都一脸尴尬,而被称呼的男生也满脸通红,一到站就急忙拉着妈妈下车了。 之前有调查显示,至少30%的父母会称呼孩子“宝贝”“宝宝”直至高中甚至大学。 不少孩子对这个称呼是抗拒的,小时候还无所谓,但长大后,家长再当着外人的面喊自己“宝贝”,总是会有些难堪的。 事实上,在孩子三岁以后,家长就要停止喊孩子“宝贝”,应该称呼学名。 孩子在三岁之前,由于语言及心理发育都不完全,称呼“宝贝”或名字叠词,可以增加亲子感情,显得更亲昵。但在三岁之后,应称呼孩子学名,这是在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对他的尊重。 孩子在三岁后开始上幼儿园,名字已经有了社交功能。 而“宝贝”这个称呼就像一个标签,在否定孩子的成长。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妈宝”,他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主选择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