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将军郭 | 心理咨询师 | 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Emily提供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在晒出支付宝账单后,收到了十八个赞和五十条留言,其中有二十八条都是要借钱,其中有一条我也看得到,评论说“你真有钱,借我吧”,被朋友微笑着怼回去:“我有钱,但是凭什么借你?” 我很善良地回复了“哈哈哈”三个字,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晒你也被借钱。 试想一下,比起半夜叫我出去喝酒、给孩子投票、转发微商优惠信息,我真的还是最怕被借钱。 首先当然是因为我也不富裕,被借钱就是被揭穿老底,让我想起早上醒来就欠着好几千贷款的辛酸事; 其次,比起被揭穿老底,借钱到底能不能还这件事更让我心里没底。 因为借钱这事很普遍,借钱不还这事更普遍,所以我最困扰的不是借不借,而是扪心自问,他会不会还啊? 其实,经常有人找我吐槽借钱不还的悲惨历史,我除了同情和感到侥幸之外,也暗下决心,以后砸锅卖铁也不干问人借钱的事,为难别人也为难自己啊。 你以为借的只是钱吗?借的还是你们之间的感情。 无论是亲戚朋友同事还是恋人,但凡出现了借钱的事,往往是最考验人性和感情的重要关卡。 借的那一方先要衡量从谁下手,不熟的借不来,熟的也又不好意思开口,半熟不熟的你都不知道人家到底有钱没钱,这是对智商情商和沟通技巧等等的多重考验。 一旦你开口借钱,就要准备好接踵而来的失落感,你以为你们关系不错,但一开口借钱就立刻明白你在他心中的份量,当年说有难同当的时候毕竟没明确这个“难”到底包不包括穷,不能咬文嚼字的对峙,也就只能含着泪合血吞。 所以这一圈借下来,可能不但钱没借到,你心中的重要他人list也可能一下子清空了,因为你发现,能扯淡能打嘴炮的三页纸可能都写不下,但是谈到钱,三页纸全部作废,你这么多年积累的各种人际关系也是废的。 但如果真的能借到钱,也得心里有数,你是不是能还的上?是不是能保证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和你们之间的感情? 我遇到过跟我借钱去炒股的人,很遗憾我没有借,不是我对他没有信心,而是我对股市没有信心。 反过来讲,拿别人的钱去投机,又没有稳赚的可能,那就相当于拿别人的钱打水漂,这样做是不是意味着你借钱的时候就没有拿对方当朋友,是不是说明你根本不在乎你们之间的感情,而只是想找个冤大头跟着你一起冒风险? 借钱的时候没有能还上的凭据和十足的把握,这就相当于在坑害别人,也相当于出卖自己的信用度,再加上连个借条都不打,这就已经不是借钱了,而是讹诈,是用感情做威胁,让在乎你的人不得不上当受骗。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别轻易借钱,先去尝试抵押、个人借贷等等只谈利益不涉及感情的方法,真是穷途末路的时候再考虑开口,主动说明借钱原委,主动打好借条,写好还钱期限,写好如果到期不还有什么措施解决,这是给自己的信用度加分,也是给那个愿意借钱的人一点安全感。 这么做不是不近人情,借钱这件事离人情最近,但如果没有保障和承诺,就将变得让你远离所有人情。因为,人情的前提是互相保证彼此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成全自己这种事免谈,伤钱。 借钱的觉得自己为难,其实更难的是被借钱的人。被借钱这就相当于逼着人家用金钱衡量你们的感情啊。 都说情谊无价,这种说法虽然正确但不严谨,借钱的时候,情谊是有价的。 都是凡夫俗子,也没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就说点大实话:
更何况,借钱给别人的终极问题就是指向:如果对方不还,这个价码你是否承受得起? 换言之,如果把借钱当做“给钱”,你觉得给多少合适? 钱钟书的借钱故事很有趣,古典文学组的人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1000。”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500,不要来还了。” 他当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弟兄出车上街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听清情况后,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他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与其说这是钱老的借钱哲学,不如说是给钱哲学,他明白借出去的钱有可能无法收回,就干脆折算成心里可以接受的价位直接给钱。 既然大家都明白借钱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是人财两空,那么就势必要在借钱时做最坏的计算:多少损失不会让你觉得这件事不值? 但这个计算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平时要说互相帮忙,没问题,要说出人出力,也心甘情愿。 但是借钱,明码标价的、算得清的数字就让人没办法简单做出判断了,因为真的在乎你们感情的人,没办法像个精明商人一般衡算清楚你们之间的关系。 你说当年你生病他去医院看望你值多少钱?你说他帮你介绍了工作值多少钱?你说他失恋你陪他一起振作起来值多少钱?…… 每一件事都难以折算成人民币,但没有一个衡量标准的结果就意味着你可能倾家荡产帮助别人实现梦想。 所以,一定要在可承受范围内借钱给别人,这个承受范围包括你的经济能力也包括你如何评估你们之间的感情。综合考虑你们的相处时间、关系质量、对方的人品、对方的经济状况、对方的借钱原因,再做决断。 如果对方久借不还,也别不好意思催,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诚信高于情感,也是建立情感关系的前提。 如果确实发现这笔钱对方不会还给你,也没必要抱怨,要么就拿着借条走法律途径解决,要么只有一个字就是“认”。 你必须明白,这笔借出的钱是你为自己的判断买的单,是人际交往的成本,是考察关系要交的学费,也是你对人生的投资,只是这笔投资失败了。 我也曾用鸡汤安慰过朋友:你现在借给他一万,他没还,你失去的是一个朋友和一万块。 但是假设五年后,你觉得你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变得更值钱,你借给他十万,他没还,那么除了失去朋友、十万块钱,又多浪费了这五年的情感付出。这样算算,还是赔一万划算。 话虽这么说,如果考量之下觉得这笔钱不能借,也不必担心伤了感情。 钱钟书说,“借钱就等于失去朋友”,所以,如果没有把握,不如不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幸运,没开口借过钱,只借出过两次钱,都还了。 你还可以看 —— END —— 据说关注我的人 都会找到幸福 新书《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正在全网热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