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 外地人总是觉得上海是一个大都市 十分的繁华霓绿 每每看到 一栋栋高楼从上海的地表升起 这座城市的钢筋水泥 又增多了一分 旧的事物不断被新的替代 .... 但是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大都市 还潜藏着一丝丝上海里子的味道 那就是上海的百年老街 大仓桥 最老的老街 大仓桥位于松江城西 是一座高10余米 跨度50余米的 五孔拱形大石桥 建于明朝天启年间 它原名永丰桥 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 大仓桥河流纵横交错 沿老市河而建的 桥梁、宅第、店铺、庙宇 鳞次栉比 成为当时松江府城西谷阳门外 又一市井热闹中心 只是现在随着时代变迁 已经没有以前的繁华了 不过,偶尔过去走一走 仿佛还能听到旧时的运船声 商榻老街 最有文化气息的老街 商榻原是小村落 宋、元间成小集市,明初成镇 其时镇当苏州、松江两邑之中 经商船只往返于两地 单程就是两天 往往早上出发 傍晚到此下榻住宿 遂取名为'商榻' 商榻之所以被誉为 最有文化气息的老街 是因为有个鲍益良老师 专门组织他的同好唱“宣卷” 他们四处演出 又在老街上专门画了这种地方戏剧的介绍 十分引人注目 鲍益良自己开办的民俗艺术馆是 其他老街见不到的景象 他几十年来创作的“宣卷”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章堰村 最为惊艳的老街 章堰村旧时为镇 明时商业极盛 曾有“金章堰,银重固”之称 后渐衰落 其商店大多迁至重固 才为村 相传宋代章庄简公章螶监华亭盐务时 于此筑堰安家 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现今镇内古旧房屋还留有较多 且多是深宅大院 可惜俱已破败 只好让人抚今追昔了 三林塘老街 最民俗的老街 三林塘老街 因每年4月的上海民俗文化节 而变得热闹非凡 届时的商铺和展台 都会在老街一字排开 不但有“行街表演” 还会有各种美食和传统文化表演 《舌尖上的美食》 推荐的三林本帮菜馆更是人气非凡 其实平时里的三林塘老街 平凡而平静 古建筑重修后古韵依旧 闲余时光 漫步于老街小道 也是一种享受 七宝老街 吃货最爱的老街 说到七宝老街 很多人都并不陌生 因为目前说的古镇当中 就数它如今还是繁华地段 七宝古镇离市区很近 风景如画,是典型的城中之镇 最出名的还是它的美食了 七宝方糕、海棠糕、七宝汤团、冰糖葫芦 ..... 我带上你 你带上钱 一起去吃个开心!!! 州桥老街 最儒韵的老街 州桥老街保留着明清古民居特色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嘉定州桥,系嘉定之根 在这千步之内 汇聚了宋、元、明、清历代古塔 石街、老桥、旧庙、名园等古迹 人文浩荡,底蕴深厚 游客可在此游览 孔庙、汇龙潭、法华塔、秋霞圃等 古韵浓郁的景点 还可参观竹刻博物馆 并在十字河两岸观老街风情 品风味小吃 娄塘老街 上海最后的弹硌路 嘉定区娄塘老街 在190条老街名录中 被归为古镇老街 还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之一 许多上海本地人都不知道 上海还有这片保存完好的老街 这里留有上海 最后的较为完整的“弹硌路” 嘉定娄塘百年前曾是个商业重地 如今虽繁华与规模不再 但街巷格局基本留存下来 当地以“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 形容其独特建筑格局 横沔 最具遗弃之美的老街 横沔,因枕横沔港而名名 在交通以水路为主的年代 他是川沙、南汇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区域内有横沔老镇和横沔新镇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横沔乡 1959年成立横沔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乡 1994年撤乡建镇 后镇政府东迁 这里逐衰落 这是座寂寞的废镇 但也因废弃而更多地保留了本真 山塘街 浙相通的老街 苏州有山塘街 其实上海也有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连接沪浙两地 在清顺治年间成镇,镇袭河名 抗战前,有各类商号10余家 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 山塘集镇位于今金山区廊下镇 沪浙省界——山塘河穿市而过 山塘老街连接沪浙两地 地处金山廊下镇境内 南街属于浙江(平湖) 北段属于上海 清顺治年间成镇 镇袭河名 周末来了 我们去探访那些 堪比古镇风光的上海老街吧 - End -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熊猫的工资就涨0.5元! 拉到底部给熊猫竖大拇指吧! 谢谢,么么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