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姑苏杯” 廉洁·法治全国灯谜大赛佳谜评析 赵首成 1、归舱压石留尊姓,当院悬鱼扬美名(2字常用词)陆续/郭少敏 【点评】“压石”与“悬鱼”分言东汉陆绩、羊续廉洁奉公之事,底以事主一姓一名扣出“陆”“续”当无问题。然则,初看面丰腴而底单薄,面底意义并不对称;好在面上“留尊‘姓’”、“扬美‘名’”两个动宾结构的词组马迹蛛丝、草蛇灰线,隐于不言、细于无间。伏笔之妙设,既指定了“姓名”,又形成了双关(现成词句谓之别解,自撰词句谓之双关)。非胆大心细、思路缜密之人,焉得有此佳构! 2、“其二人一生清廉,名齐包拯,誉满青天”(4字海洋预报术语)海况良好/庄云 【点评】《赋姑苏法治文化》曰:“时至明初,苏州赋役繁重,况钟刚正清廉,不慑权势······ ;后亦有清官海瑞,正直刚毅,不畏强暴······。其二人一生清廉,名齐包拯,誉满青天。”谜底据此可稳扣“海”“况”二姓;而“良好”之褒扬媲美、善祷善颂,则顺势带出,自有一番气象。予曾学步邯郸一谜:“谁是德胄、刚峰、伯律?”同打四字海洋气象术语,底为“即时海况”。自觉珠玉在前、沙砾在后;然能增一“时”人,且切实“术语”之目,私心亦不乏几分喜悦。 3、“童孙未解供耕织”(5字苏州路名)小园上一弄/蔡振亮 【点评】面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接下句为“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为熟诗,故启下也易。底文中,“小”指儿童,“园”谓“田园”,“上”释“去往”;“弄”借作“摆弄”,“一弄”则具“尝试、学着弄”之义。底原须经过顿读来调和鼎鼐,然若浑括其意而会之,心有灵犀者相视一笑,也无不可。谜赛冠名“姑苏杯”,此作锦心妙手抒写古城风光,带你踏着陈迹回味往事,孰曰不宜? 4、齐把廉洁放首位(湖北地名)广济/黄晓龙 【点评】“廉”“洁”之首部为“广”“氵”,“齐”字取全形,三者合成地名“广济”。面句“齐把”犹“把‘齐’”之倒装,不觉偏颇突兀;“放首位”言“廉”字“洁”字首位之放置,语明而示清。谜面紧切廉政、法制主题,已然明白如话、道著痛痒,何必庸人自扰,更作现成、自撰之辩?——尤其是对于离合体谜。所谓善使方圆者不拘于绳墨,所谓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实际就腹笥丰俭而言者,舍此岂有他哉! 5、“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太守,留犊县令”(4字启事用语)五官端正/陈再发 【点评】刘宠“一钱太守”,范景文“二不尚书”,汤斌“三汤巡抚”,杨震“四知太守”,时苗“留犊县令”。面列举、总纳古代自汉至清五位官吏之誉称,一气旋成“五官”。上述五种奇奇怪怪的诨号,每种诨号背后都隐寓着一段事主为官清正廉洁的动人故事,这就是“五官端正”。至于“五官”的别指,“端正”的转喻,都在旗鼓不张、声色不动之间完成,从而使有“金风未动蝉先觉”般敏锐嗅觉的猜众迅速捕捉到谜底,这就是制谜者的功夫之所在! 6、伸手必抓,张嘴必惩,袒护必究(3字同义词三)拿不准、吃不准、保不准/梁金强 【点评】面上三句与底里三词各自回互,相映生趣。“拿不准”、“吃不准”与“保不准”,首字都作顿读,脱离本义,新意方才山显水露。此种谜看似寻常,其实独具机杼,而且平易近人,读来、猜来多有袁子才所谓“盘飧别有江珧柱”之感。 7、且喜满朝皆廉吏(浙江地名连网络名词)乐清官博/黄跃佳 【点评】底文切隔读作“乐/清官/博”,“清”“官”自然联接成名词。本谜之作法,大体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光大于新世纪10年代。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施之于艺术手法的风规好尚及其滥觞式微却不尽然。岂不闻宋·叶适 《始论二》云:“盖一代之好尚既如此矣,岂能尽天下之虑乎!” 8、“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红楼梦》人物)理国公/陈霄 【点评】谜面语出班固《汉书·鲍宣传》,意谓治理国家要从天下民众的利益出发,急天下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底“理国公”据以别解成“治理国家要出以公心”。此为底顺意切、自然浃洽之作。 9、贪下钱财,送上断头台(7笔字)含/陈明雄 【点评】“贪”弃“贝”成“今”,“台”断头成“口”;“今”送上“口”,便成“含”字。面上指示增损,母字与要拆离的子字都甚明晰。合时之作,通俗易懂,理入青钱之选。倘或登高远眺、再进佳境,予以为尚有可商量处:“钱财”二字是拆除一“财”字的后(下)部,还是就其“钱财”词义会意出一“贝”字呢?——采前法则“钱”字赘余,用后法则手法孱杂。此其一。面句上四下五字数不等,颇难符合国人诵读习惯;若说是长短句,又乏词律之精严。此其二。 10、“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4字反腐词)着力治本/蔡祖德 【点评】面系曹雪芹《红楼梦》开宗明义之语。底别解一个“本”字为书本,于是三方尽皆着力:“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以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氏自己“着力”在先;而“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则是读者“着力”在后。至于谜作者“着力治”之,气贯到“本”,一锤定音、金石为开,更是“着力”甚之又甚者! 11、怀桔遗母,压石归航(古代称呼冠姓)陆孝廉/陈振凡 【点评】二十四孝图中有“陆绩怀橘”,历代清官遗迹中存陆绩“廉石”。面二者皆言“陆”姓人(其实就是陆绩一人)“孝”道、“廉”洁之事行。底“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察举考试的一种主要科目,其词义本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谜作者乃能细心发现之、激扬之,虽其“别解”在若有若无之间,却也难能可贵。 12、临财不贪,见色不迷,得名不骄,有势不倚(浙江山名二)四明、莫干/汤政良 【点评】此系脱壳于柯国臻先生“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射“四明、莫干”之作。虽是柯谜巧借“何谓无知”点翰传神“莫干”一词,然汤谜亦能用四个“不”字作正面直击,不假迂回而扣合惬当。 13、一生多义举,由来廉为先(姑苏景点)文庙/陈浩群 【点评】“一”生于“义”中为“文”;“廉”先部是“广”,来“由”则为“庙”。据作者自述曰:“面自拟,拆字法,描写一个和善而兼济天下、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令予颇为欣赏的是,面句气机流动,洁净而澄澈;起抱合作用的“生”“多”“举”“来”“为”个个指向谜底,无虚衍废黜之字。 14、自古贪婪名尽毁(金庸小说人物)梦姑/陶维松 【点评】“古”字明企,“婪”字上下皆入,“名”字尽头处毁去:“古”“林”“女”“夕”四部错综形成“梦姑”。“自”借得巧,“贪”用得活,此二字足称亮点。贪婪而名节尽毁的教训,史不乏例,是故乍读面文,不禁怵然而警。若使目下欲做大小老虎者见之,无异是一剂清醒良药,因此而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也未可知。 15、“偶遇”“邂逅”“碰面”“相会”(4字姑苏普法名词)逢四说法/孙胜利 【点评】此谓妙手空空之谜。按《汉典》之释,“妙手空空”原为喻称高明的剑侠、刺客(见唐·裴铏《传奇·聂隐娘》),予亦采此释。底词“逢四说法”原指每个礼拜四举行法律讲堂活动,入谜却顿读别解:面上四个词汇都是“逢”字义的换个说法。由这种制谜技巧所形成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效应,若不用“妙手空空”来形容,怕也颇难措辞。 16、收入到千万,直追其老爸(5字反腐倡廉术语)进京赶考/杨建华 【点评】积数“千万”为“京”,相称“爸”“老”(已撒手尘寰)为“考”——猜者务必先知,而后可以有为。底面意义如风马牛,相差越大、相去越远,谜味越发浓郁,谜风也越峭厉。此千古不易之理也。 17、“全亏大圣施元远”(4字苏州普法名词)法润万家/骆岩 【点评】面出《西游记》第87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所谓一念回天,万民满望。全亏大圣施元远,万里江山处处阴。”孙悟空施法降雨,甘霖滋润万户千家,故底词借以别解成谜。首一“法”字由“法律”转指“法术”,乃是扣合之大关节。 18、广纳兼收,放手开拓(苏州景观)廉石/陈万星 【点评】拆字谜、词语离合谜,多设眼线或谓“别解”于面,亦体法使然也。此作即是。依离合谜制法常规,自结之面句,要增则全增,要损则全损,区区底词二字,罕见一叫入、一排除者。然而此谜虽一边纳收“广”“兼”,一边放开“拓”“手”,却能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真乃咄咄怪事。由此可见,理虽一而法可破,不拘成法而自得新法也。 19、“正此佳婿邪”(3字法律名词)鉴定人/李军 【点评】《世说新语·雅量》载:王羲之坦腹东床,反为郗鉴看中,允为佳婿。谜底一个“鉴”字作人名“郗鉴”解,“定人”则择定为婿之人也。犹如生金,一铸而定;不烦斧削,谜色自然,是此作的最大长处。 20、余生尽责德为先,榜样在前利在后(古代清官)林则徐/顾斌 【点评】谜面撰构颇见功力:立意积极向上,文以载道,读来如重温范子《岳阳楼记》之旨;用语先文后白、文白相融,自然顺畅,似铭似歌。扣底一仍旧法:上句取“余”“贝”“彳”,下句取“木”“木”“刂”。离合之谜,若从“关合”一词的本义来说,谜面拆解出的零部件状若算子,平行摆列,缺乏连璧缀珠之功,其实是有“关”无“合”,难称上品。但因拆解不易,尤其是底词字数较多者,虽“自行离合”,亦须宽待之而高看一眼。 《浮香斋谜艺》代邮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