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呆了,原来视疲劳的危害这么大!

 夜半读读读 2017-03-17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小马达”,它的作用就是在人看远和看近时调整焦距,如同OPPO手机的自动对焦一样。不过,这个小马达有时候也会发生故障,尤其是连续使用久了,就会发烫甚至罢工。


青少年学生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看书、写字以及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等,这时他们的小马达就容易“罢工”;也就是看近看久了,抬起头看远却看不清了,这种现象称为假性近视。这时,只要注意休息,让眼睛里的小马达放松,症状就可以解决。成年人当中也有许多人会时不时的出现“小马达故障”,情况严重时,还会毁容!



不要以为小编危言耸听

网上有真实案例的哦

以下文字摘自网上的一个帖子

我陪我同事去配眼镜,被验光师告知我同事的左眼下眼睑区域面部痉挛。我当时很震惊,仔细一看,果然左边颧骨这部分得皮肤一抖一抖的,有点可怕。


后来验光师询问了我同事的工作环境以及日常的生活状态后,诊断为视疲劳!


没错,就是视疲劳!几乎让他毁容。在接下来治疗的几天时间里,他都害怕让人看见他的面部情况,平时上班走路都是装作低头看手机的样子,都不敢和人打招呼。


验光师说我同事的眼镜度数本来没错,但是他用看远用的眼镜长时间的去看电脑和手机,一天从睁开眼开始到晚上躺被窝里都是对着屏幕,这样一来就积累了视疲劳的因素。而每个人的视疲劳症状都不完全一样,他的症状恰好就是表现为面部痉挛。


最后给他换了一副抗疲劳眼镜,并通过大量的休息,去除了刺激原因,最后让我同事获得了康复。




视疲劳究竟是何方妖孽

它是怎么产生的?



正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像,这种情况即使看很久,眼睛也不会疲劳。但当我们注视近处物体时,为了使物像能保持清晰,就要使用眼睛的调节力量,同时还要使用集合使两眼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当调节或者集合的力量过度被使用时,视疲劳就会产生;当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视疲劳的症状就会爆发出来。



当然,视疲劳的症状还有很多。诸如:头痛、眩晕、面肌痉挛,以及其他器官的反应。

其中头痛是视疲劳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它的发作范围可以仅仅局限于眼部周围,也可能扩展至整个头部,有时候还会发展到颈部和肩部。



 这里需要提到有一部分儿童有了屈光不正之后没有及时的配镜矫正,也会导致眼疲劳或眼无力。这样的小孩与正常的小孩相比,因为他的视力差,所以他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从而使其减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有时候会使此类孩童智力受到限制。这些孩童从表面来看,有些愚笨木讷,实际上是由于眼疲劳或眼无力导致的。当屈光不正一旦被矫正,情况马上会有所好转。


所以,针对此类的视疲劳,毫无疑问需要完全足矫来帮助他们提高视力。如果再能配合一定的视功能训练将会效果更好。毫无疑问,这些视疲劳带来的症状会给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困扰。





在了解了视疲劳之后

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和治疗?


大部分的视疲劳是目前的电脑一族和手机党;由于工作和娱乐都在电脑和手机上完成,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不知不觉下积累大量的视疲劳因素,可他们完全停不下来。






国际通用的20-20-20法6则



持续看近20分钟要休息一下眼睛

可以选择眺望20英尺(6米)以外远处20秒钟

这样有助于消除视疲劳症状





合适的眼镜可以帮助您


第一种,两副眼镜交替使用

例如出门在外,需要最高的视力。不管是开汽车还是骑电驴,或者是步行,都需要清晰的视野。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副足矫眼镜,以确保自己的良好视野。

到了公司,如果需要一直面对电脑,那么可以根据验光师的建议戴一副度数稍低的防蓝光眼镜。这样的话,可以适当减轻视疲劳的积累程度,但是还是建议要配合适当的休息才行。

 



第二种,使用先进的抗疲劳镜片

抗疲劳镜片是根据人眼看远看近自动对焦原理制成的。眼睛在看不同距离事物的时候,调节力和集合力是在不同变化的。单焦点眼镜只提供一个度数,而抗疲劳镜片则会根据使用者的用眼环境的不同,自动调节视觉平衡,减少了视疲劳的产生。


它既可以满足于走路、开车、汽车的看远清晰的要求,同时在办公室看电脑时,配上防蓝光膜层的抗疲劳镜片即可很舒适的进行办公作业。


电子产品的应用在近几年逐渐普遍起来,视疲劳的现象则越来越多,就目前来讲,对抗视疲劳最好的产品还是抗疲劳镜片。至于如何正确选择抗疲劳,就需要到专业的眼镜店去进行正规的验光后才能确定。



赶快做个自检

看看你的视疲劳指数



得分<16分:视疲劳症状较轻

28≤得分≥16分:疑似视疲劳

得分>28分:视疲劳症状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