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张,还是老样子:K线、题材挖掘、个股公告、重磅消息、央行动态、证监会新闻......此刻离交易结束,已经过去了两个钟头。他略显疲惫,但眼神里传递出一个这样的信号:作为老股民,在经过暴风雨的洗礼之后,仿佛有什么样的经验要告诉我们。 追溯到2016年初始的熔断,金融从业者一小时就下班回家的离奇经历,那段时间“隔壁老王”之类的段子广泛流传,但不过只是反讽和强颜欢笑——那几天的熔断,老张亏掉了大部分积蓄,是炒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对于兢兢业业的这代人,这部分积蓄是多年以来勤俭下来的,寄托着美好晚年的愿景,是他们过去勤劳生活的印记,而大面积亏损带来的伤害,是一种情感摧毁。 老伴和儿女说,你这都半百了,还赌性这么大”,他有些抱怨。
片刻过后,他情绪转变之快令我诧异,突然间又神采奕奕地说了句,“我觉得作为股民,尤其是老股民啊,不能总是一根筋,还是要与时俱进”。紧接着拿起圆珠笔在纸上给我讲解了他这些年里得到的经验,有一部分内容印象深刻:
01 他说以前他对股市的理解是找出图形间的关系,跟代公式一样看到符合形态的图形就买进,刚开始突破新高就买进的方式赚到了不少,当时还比较欣喜地认为自己比起那些听消息买票的人境界高出不少,没想到后来亏得一塌糊涂。经过长时间的反省,他告诉我买股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点去思考。而是要综合全局去找到主要矛盾,紧接着去观察影响主要矛盾那些因素的量变情况。 思维分为三种,点状思维表现在只考虑事物的局部特征;面状思维表现在将同一纬度的事情建立起联系;而网状思维则是把不同维度的事情进行交叉联系。股市的难处在于,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有机体,是一股无法战胜的力量,更不是简单的公式代入(譬如突破就加仓这样单纯技术的点状思维打法,据统计胜率不足50%)。应该从表象出发,去探寻背后的逻辑关系,把不同维度间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并相互交叉联系,然后用网状思维建立起一个交易系统,不同的市场阶段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要以此不断地推演和否定自己。 02 他说过去盯着价格和成本使得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一切都包袱沉沉,但后来发现市场并不会因为股民的成本低就止跌了,有时候觉得很安全的成本区间,只是内心的感觉,后面还会继续再跌。更不会因为股票的价格低就会涨,有时候价格稍微高点也显现了人气,反而不是不安全。 这正如之前在前面的文章提到过的一样,决定股票的涨跌在于情绪,简单量化统计目的在于感知市场的温度和风险偏好,从而做出买卖决策。市场是混沌的,套利模式会变,唯有人心难变,股票没有成本、没有价格,它仅是反映人心变化的筹码,所有的技术都应该向揣摩场内、场外的人心靠近。故决定买进一只股票之时,要尽量简单:不要执迷于成本和价格,情绪好就买进,情绪不好就卖出。 03 老张当时很严肃地问,“你觉得决定打仗胜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后来他说一场战役的成败在于能否保存好战斗力,在合适的时机里重拳出击。股市在他看来也是如此,有大机会就参与,小机会或者没机会就多休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才是长期输赢的关键。 也许,有时候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会使得我们产生偏离航行的轨道:认为股市是捞一笔大钱的场所。但往往净值翻了数倍的人却不曾抱有这样的心态,他们选择以他们最舒服的模式,巧妙地用“仓位控制+凯利公式”进行复利式的操作,这样轻装上阵的方式,如上篇文章所说:用智慧撬动了一个杠杆。
04 在走之前,老张感慨:“我炒股这么多年跌跌撞撞,家人没少怀疑我,也说我是个赌徒。但你说人啊,做喜欢的事情,不坚持一个信念能成吗?既然我喜欢了,我就坚定我的信念去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想过要放弃”。 当我以为老张会因为亏损而产生负能量情绪时,他的乐观表现正是让我感到诧异的,也是我在回去路上反复思考但没有结果的东西。 后来偶然间我看到了一张图,这张图屹立着一座灯塔:片刻间我突然就懂了:
最后,每个坚持在市场中学习的众生,往后都会到达那座通亮的灯塔。 ——写在熔断一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