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连日来秋气萧飒,风雨如晦,老兰在此种情况下读韦应物的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还真是别有况味。
也在一个凄风冷雨的黄昏,诗人独坐于郡斋之中,忽然想起了山中的道士——他的老朋友。惴想,此刻老朋友应该在干什么呢?多半是在涧底打柴,然而回去“煮白石”——准备他简单朴素的晚餐吧。我多想送去一瓢酒,好让老朋友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啊。可是,深秋满山的落叶,连路都不容易找了,我又能去哪里找到他的踪迹呢? 作为韦应物诗中的名篇,这首小诗初看并无多少惊人之句,诗人只徐徐写来,如一泓秋水,清淡孤冷,汩汩流淌,但多读上几遍,可能就慢慢咂出味道了——就像陶渊明的很多诗那样,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字里行间看似只是描写了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朴素的文字组合因为有了委婉深挚的情感凝注其间,油然而生一片神韵,令人玩味再三。
风雨之夕,往往是人们最觉寂寞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最难风雨故人来”,如果这个时候,恰好有思念中的老朋友来访,还带着美酒……这当是多么让人惊喜莫名和由衷快慰的事情啊。即或不能,如果可以知道世界上还有那样的一个朋友,也正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思念着自己,大概也足以温暖我们孤寂幽冷的心房了。而这,应该就是韦应物这首诗千百年来打动读者的地方吧——它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我们无数人心底深处共有的感受与情愫。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唐代诗人中,韦应物似乎特别喜欢用“瓢”来饮酒。瓢确是古人的饮酒器具,但李白等人诗中描写饮酒多用“杯”、“盏”、“尊”之类,惟有韦应物以瓢饮酒,颇见豪放,看来酒量不小。他在另外一首小诗中也提到了“瓢”和酒,这就是《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是韦应物写给他外甥卢陟的,原本在韦诗中并不算太出名。但年初有网络营销专家把最后两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在微博改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并以某品牌酒为奖品发动网友帮忙续作,一时间引来续作无数,那两句诗也一跃成为网络热词,让以瓢饮酒的韦大诗人一千多年后又意外走红了一回,实在是有趣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