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州心理】强迫症者的认知

 小蓝2266 2017-03-17



声明shengming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平台“秋水心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旨在分享,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删除!


 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来获取知识,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只要固定在某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认知,无论是谁,难免会都会作出片面、有失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评价或判断。

   
   强迫症患者总是执着于自我为中心的顺向思维去看待强迫和周围的一切。

   常言道:上半夜为自己想,下半夜为别人想。意思就是要将心比心,不要光从自己角度出发,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一想。

   通过换位思考,看到的自然不是片面的,而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客观的事物原貌。基于这种认知,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会坦然。

   打个比方说:如果当庭放个响屁,正常人也会认为不雅观,也会感到难为情。没有人愿意当众放屁,也都认为放屁不雅,却几乎没有人会认为放屁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正常人之所以认为放屁是正常的,是因为他们不光只知道自己会放屁,也发现别人也会放屁。既然放屁是人皆有之,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自然就没有人去无端地责备自己,或者怨天尤人。

   

   神经质类症的人却总是把自然界发生的一些不雅之事、不当之事、有悖伦理的想法、冲动、缺陷,或者让人感到愤怒、恐惧、讨厌等诸多烦恼的事情视为不正常的,而产生了异常的心理因素。

   有了这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后,就会采用一些自以为是的手段,诸如排斥、对抗、压制、逃避等来对付,而这种不同寻常的态度必然会导致水涨船高的反抗力。

   患者之所以认为强迫是不正常的,是因为只知道世上只有他会强迫,只有他的强迫才是真正的强迫,才是最严重的强迫,才是人生的最大障碍、最大的不幸。他们总是站在似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去观察、思考问题,从不会站在对立面去换位思考。

   试想下:如果跟屁大的事情去较真,结果会怎样?

   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小事情都是无法避免或者无法根除的,因为它们是自然的产物,是宇宙的一分子,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

   虽然放屁不雅,但世界上恐怕没有人能禁止或杜绝放屁;虽然细菌令人可恶,但世上恐怕无人能根除手上的细菌;虽然身后的影子犹如长尾巴一样令人讨厌,但世上无人能消除路灯下的身影;虽然强迫难登大雅之堂,世上恐怕无人能根除偶尔发生的强迫现象……

            有位江苏的女士,列举了他她身边两位有强迫的正常人:一个是我的前男友,他喜欢木工,他有不停干木工活的毛病,常常一个人深更半夜爬起来干起了木工活,诸如做些小木玩具,做几个小凳子,尽管他家里的凳子堆积如山,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可他从来没有在意过,他觉得这个很正常。反而我出现强迫的几率比他低,却常常感到很难过。我对他的强迫现象感到难受,而他却觉得我钻牛角尖,责怪我,骂我神经病,说正常的爱好在意它干什么

   南昌一位朋友解脱后回到家乡,看到一位也有强迫的同学,出于好心,就建议此人也来解决强迫问题。这人竟然告诉他说:你让一个自己不认为是强迫症患者的人去治强迫,不觉得荒唐可笑吗?

   强迫症患者认为:强迫是其人生最大的障碍。如果没有强迫,自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从来不敢照镜子,找找自己的主观原因,总是闭着眼睛看问题。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结到客观原因,也就是说,强迫成了他们失败的唯一理由和挡箭牌。按照他们的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要把强迫消灭了,强迫的一切心理症状统统消失。

   同样的强迫问题,正常人与强迫症患者对它的看法竟然如此不同。

   强迫症患者认为:只要有强迫,就一定会跟他一样感到痛苦。将心比心嘛。当他们一旦发现:原来许多强迫者,甚至强迫非常严重的人,丝毫不感到痛苦和纠结,他们会大吃一惊,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这对他们的改变错误认知有极大的意义。

   
   江西的小华发现自己的老板,反复检查门锁的强迫现象超严重。因为他自己也有强迫,虽然很轻微,却十分痛苦和纠结。当他每天看到老板没完没了的检查门锁,感同身受,难以忍受,于是就离开不干了。小华找到我们陈述此事后,我们叫他跟那位老板打个电话,问问他对强迫感受究竟咋样。谁知,老板的回答竟然让他目瞪口呆:我痛苦的是赚不到钱,反复检查门锁咋了?不痛不痒,痛苦个啥?你真是个神经病啊!听罢老板的感言,小华这才发觉自己对强迫过于自作多情了。



二、前期认知

   开始发觉强迫的时候,患者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偶尔出现一些强迫,或者发生习惯性的强迫,患者对此没有任何介意。只是在某种机缘下,患者看到了强迫的狰狞的一面,这才让他们念念不忘。

   某女士有些洁癖,有事没事就到卫生间洗澡。本来她习以为常了,但一件事,让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那天她在朋友家玩牌,手气正好,突然感觉身子痒痒的,浑身不自在,不得不离开赌场。

   事后她耿耿于怀,对自己爱洗澡的习惯有了新的认知,发现了它有害的一面——影响了自己。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自己的洁癖毛病,时刻警惕和严防强迫的发生。

   
   结果可想而知,真的把强迫盼来了。本来一点点的偶尔强迫,因为防微杜渐,对之高度警惕,百般挑剔和打压,导致强迫越打越多。

   有个男生,本来有点余光强迫,别人怎么提醒、笑他,都不介意。可是有一次,他在相亲时喜欢上人家,却被对方的母亲拒绝,理由是:男孩有强迫。

   这次相亲失败的经历,深深刺痛了他,使他对强迫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原来强迫妨碍他找对象。他看到了强迫的狰狞面孔,开始介意余光,对余光产生了恐惧。

   以上男女,看到恐怖的一面并非虚假,而是客观事实。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他们看到的只是局部或片面,却以偏概全,作出过于主观的错误评价。

   每个人都可能会看到强迫恐怖的一面,但大部分人会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会调整看问题的角度,看到的是强迫的全部,从而得出客观的评价。这正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中期认知

迷中是非,是非皆非。一旦纠缠上强迫,就好似堕入了迷雾,之后迷失了方向,再也看不到出去的道路。既被强迫住,就如一叶障目,看不到客观真实的东西,因而对待强迫的态度就不可能是正确的。结果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不可自拔的境地。

入山不见山,出山观山景。越是进入山中,越是看不到山的概貌。患者这时如盲人大侠,四处出击,却屡战屡败。因为看不到强迫的全貌,只能借助放大镜照着去看,结果把强迫原本不好的一面进一步放大,变得更加可怕。

 

   由于把强迫以及与相关的一切都放大了,导致对强迫以及与相关的一切变得敏感多疑起来。哪怕是发生一丁点强迫,他们也会视同眼中钉、肉中刺,难受、痛苦,充满恐惧;哪怕察觉到别人的一丝微笑或某个表情,也会怀疑别人在讥笑他们。从此以后,他们对强迫的思想更加执着,感情更加专一,与强迫不共戴天,展开了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残酷的斗争。

   中期认知,导致进退两难,错在一错再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知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的道理。


四、后期认知

     由于自以为是,过于轻敌,反而把自己带进了死胡同,钻入了强迫的牛角尖,越钻越窄,越钻越痛。

   为了注入新的活力,他们总是寻找一些励志的话来激励自己,企图战胜强迫;为了消灭强迫,他们舍身求仁,豪情冲天;为了所谓的壮志,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为了所谓的正义,他们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此时的患者已经变成了井底之蛙,不可能看到客观地一面。他们没有办法让自己跳出来,也不会原谅强迫了。抱着与强迫同归于尽的决心死打烂磨,死撞南墙不回头。

   虽然不少患者也会反省:如果时光能倒流,绝对不会打压常态性强迫。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既然已经患上了张牙舞爪的病态性强迫,断不可原谅;既然走上了不归路,绝不走回头的路,好马不吃回头草!再难,也只有勇敢坚强地走下去才能成功!

    看吧,这就是强迫症者的决心!正是因为不放过现在的病态性强迫的态度和决心,才如同滚雪球般制造新的病态性强迫。

   这正是:恶因,结恶果;恶果,造恶因。错误态度和病态强迫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强迫症患者也深有感叹地说:一旦被强迫捉住了,再也挣脱不了它的魔掌。这完全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子曰:过则勿惮改。任何时候犯错,任何时候改过都不会为时已晚。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五、思维僵化
 

   思维是一个人平时思考事情的出发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有些人看问题只是站在单一角度,有的人善于从多方位的角度去思考。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有的人固执己见,思维僵化,形似井底之蛙,心却夜郎自大,我们称之为井底思维;有的人跳出局外,站在对立面去换位思考,形成逆向思维。

   每个人一开始都是自我为中心的顺向思维。在成长中,大多数人的思维会随着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积累逐渐逆转,变成逆向思维。也就是说,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大部分人的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会逐渐发生变化,即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而形成变向思维,最后形成逆向思维。

   强迫症患者都有一个通病: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这种固步自封,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只能让患者变成坐井观天的人。

   思维方式不同,行为结果自然不同。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患者如何对待强迫,很大程度上受其思维方式所支配。就如对待偶尔性的强迫,患者开始也是出于爱美之心或自我保护的思想,企图消灭它,却出乎意料地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强迫越打越多。

   一开始,患者只是出于一拳打开来,保得百年安的思维,想一劳永逸,尽快结束强迫的噩梦。因而与紧张、强迫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或客观规律)进行蛮干,导致强迫现象越来越重,常态的强迫变成了病态的强迫。本来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十分可取的,但结果却完全出乎预料。其错在于不讲策略,而在于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随着斗(强迫)经验不断丰富,不少人慢慢地感觉到强迫的可怕和强大,中途退下了战场。其中一部分变成了日后的隐形强迫症患者,也有一部分人干脆向强迫缴械投降,反倒走上了康复之路。

   仍有不少的人,尽管遭遇了无数次惨败,雄心依在,大有视死如归的英雄豪迈。他们从不观察别人,更不知反省自己,总怪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强大,毅力不够坚韧,关键时候下手不够狠。

   说到这,不妨想想,有几个正常人有比强迫症者的意志力、控制力强大?

   他们认定,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为了不留遗憾,哪怕胜算为零,也要赌上一把,也要往前冲;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这似乎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六、固执己见蛮干

   这些人虽然勇往直前,战略上藐视了敌人,却在战术上有轻敌思想,实乃莽夫所为。他们就像误闯屋里的麻雀,看到光亮的窗口就以为是逃生出口,不假思索地猛冲过去,最终撞死在玻璃窗前。

   虽然蛮干属于“长痛不如短痛”的逆向思维方式,本来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因为违反客观规律,仅凭个人英雄主义和主观意念与所谓的敌人进行蛮干,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聪明人行事会像蝙蝠飞行一样:遇到障碍,迂回拐弯,决不莽撞。这是一种战术上的迂回,是一种尊重对手的做法。

   其实,与强迫蛮干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勇敢无畏。相反,他们更害怕强迫,更加排斥强迫,才迫不及待地要消灭强迫。

   就如手淫症者一样:因为害怕手淫,所以才压制手淫的心理冲动,最终不得不发生失控的行动——手淫。显然这是一种强迫与反强迫较量后的结果,也是手淫症者一直担心的恶性结果。

   因为害怕发生强迫,而竭尽全力地压制强迫预感,结果导致强迫行为——强制性强迫,这是强迫症患者一直害怕发生的结果。

   闻风而逃的人,其思维又是怎样的呢?虽然逃过了强迫一劫,却留下了长久不安和自责。显然这是一种逃过了短痛,却留下了长痛的顺向思维方式。

七、不当评价

   强迫症者为什么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对待强迫,非要穷追猛打呢?为什么正常人认为细小得不值一顾的强迫,他们则把它视为天下第一大事?

比如,失眠症患者,他们之所以对失眠非常害怕,是因为对失眠后果的不当评价或过分夸大了失眠的危险性所致。失眠患者错误地认为只有一睡到天亮,才算睡眠。如果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就是失眠。仿佛世上只有他一人会失眠,只有失眠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这种评价会使失眠者陷入高度的恐惧不安,加重失眠症状。

   手淫癖者之所以对手淫恐惧,是因为对手淫的后果不当评价,过分夸大了手淫危害所致。他们认为一滴精一滴血,认为手淫会影响生育,会导致阳痿和性功能的衰竭。仿佛世上只有他一人会手淫,只有手淫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

   强迫者之所以这么害怕强迫,是因为对强迫所致后果进行不当评价,过分夸大了强迫的危害。他们认为强迫是可耻的,强迫是另类的,强迫会低人一等,强迫会妨碍其前途。似乎世上只有他一人会强迫,只有强迫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这种唯我独强唯强最大的思想,必然会使其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俗话说:人抬人高,人贬人矮。评价越高,恐惧越大。

   如果把强迫看得越大,心理因素就会跟着增大。反之,如果把强迫看的越小,心理因素也会相应地减小。

   
   心里像有一块磁铁,什么倒霉事都要与强迫联系起来:中途辍学怪强迫,考不上大学怪强迫,面试失败怪强迫,任务没完成怪强迫,没有升职怪强迫,人际关系不好怪强迫,相亲失败怪强迫……总之一切归罪于强迫!

   过度关注强迫,以至于别人的窃窃私语,一个笑脸、一个邹眉,任何一个异样的表情和动作,都以为人家在谈论和讥笑自己的强迫,认为别人有意跟自己其过不去,如此虚构夸张的不当评价必然会促使心理因素进一步发展。

   富兰克林说:人生的苦恼很大程度上由于对事物的过高的评价。只有实事求是地评价强迫,才可能使自己的心理回归平静。

八、认知错位

   在特定条件下,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神经质症状。如见到邻居被盗窃,担心自家也被盗,显得格外谨慎等。对这些反应,大部分人的表现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的。有的人为了安全起见,安装了摄像头、报警器,但不久之后就麻痹大意了,防盗装置也闲置不用了。但对某些过度内倾性格的人来言,精神上会出现强烈的不安,并由此导致错误的认知。

   如果把人皆有之的强迫、紧张、不安、不适等变化、以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误认为病态,之后高度注意这些所谓的病态并企图排除之,这些所谓的病态反而会表现得越严重。结果形成了注意与病觉的恶性循环,致使症状加重,并陷于与症状屡战屡败的精神冲突状态中苦不堪言。想排除病态的欲望越强烈,症状反而越加重;反过来,症状越重,想排除病态的欲望就越强烈。如此交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几乎没有一个强迫症患者会觉得自己对强迫的认知和评价有错。相反,自以为对它了如指掌。有的甚至还沾沾自喜道:久病成良医嘛。

事实上,每个强迫症者对强迫的认知、评价、判断几乎都是错误的。

   顺向思维支配下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对方,即手电筒照人——光照别人,不照自己。因而不会发现自己的认知或判断有错。这好比,没有人能发觉自己脸上有污垢,只有借助镜子才能反观自己。

   强迫症患者的认知错误远远不止对待强迫的态度,而是错在对自己思想的认知上。或者说,对自己错误认知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他们总是自以为是,从不检讨自己的主观思想认知是否有偏差。如此偏袒自己的主观思想,必然导致自己的思想越来越偏。

   很多人以为错误认知就是看问题或看到的东西是错的。这是一种误解。神经类症状患者感知的事物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亲闻目睹,怎会有错呢?既然认知的结果没有错,那么错在哪里呢?他们的错,错在不肯改变看问题角度的思维方式!

   井底之蛙看到井上方有一片乌云,就以为要下雨了。而井外之蛙看到万里无云,只是一片乌云刚好遮住了照在身上的烈日。井底之蛙看到的只能是一小片天空,不能说它看(感知)错了,否则打死人家也不会承认。事实上,不管是谁,只要跌入井底,照样也会变成井底之蛙,感知到的也是同样的结果。

   井底之蛙错在哪里?错在身处井底。  

   

   不难理解,强迫症患者为什么那么恨强迫,非得除之为快,是因为他们确实感受到强迫对其构成的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觉身边的一些人看问题太偏激。他们总是振振有词地说自己很清醒,很理智。在他们看来,一切问题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客观原因惹下的祸!唯独自己没有错。他们把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事情全部归咎于客观原因。

如果我没有强迫,这个事情就不会办糟。假如我不强迫,我的前途肯定会光明灿烂。

   在患者眼里,一切都是强迫的缘故,它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难道患者真的就没有主观上的问题吗?难道有强迫的人都无法获取成功吗?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伟人也是强迫者。

   强迫症患者对强迫以外的问题往往看得很透彻,甚至入木三分,可就在强迫问题上堕入了迷雾之中,看不到真实。

   笔者有一名患有洗手强迫的朋友,凡事拿强迫当盾牌,从不承认自己有什么问题和缺陷。作为旁观者的我,虽然当时也患有强迫,却对他的问题看得很清楚,譬如好吃懒做,自私贪婪,斤斤计较等等,我倒觉得他的强迫不算什么。

   为什么同样患强迫的人对别人的问题看得如此的清晰,而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找不到缺点?是因为患者长期以来把强迫当成天下最大的事情来对待,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和强迫相比。

    正如一位强迫患者在总结中写道:以前爱人跟我说:家里的煤气没了,去换气吧。我会说:你没看到我在治疗强迫吗?如果爱人问我:亲爱的,小孩要转学,去找找人吧。我会说:等我强迫好了再说!如果爱人问我:家里的自来水管坏了,找个人修理吧。我会说:等我强迫好了再说。总之,在我眼里,任何事情都没有解决强迫重要

   在这种唯强最大的思想指导下,患者模糊了视线,迷失了方向,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变成了井底之蛙,自然也就形成固执己见、夜郎自大的性格。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面对村姑和她的爹娘,看到的全都是妖怪,于是才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而唐僧看到的全是好人,于是怪罪悟空滥杀无辜,导致师徒分手。在这里,孙悟空的眼睛是火眼金睛,而唐僧是凡胎肉眼。

   

   强迫症患者观看强迫的眼睛也是火眼金睛,看到的全都是强迫狰狞恐怖的面容。

   为什么患者与正常人看问题有如此大的距离?为什么认知偏差会越来越大?为何一丁点的强迫在其眼里竟然如此恐怖?

    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这一切都是受人的条件反射所控制,导致恐惧不断强化和泛化,对强迫越来越过敏。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患者的认知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错位的。我们用液晶屏幕上的灰尘举例阐述:

   如果你身边有台笔记本电脑,你顺着光看液晶屏幕,可以看到许多灰尘粘附在屏幕上。看到心爱的笔记本这么脏,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感到难受,都想擦干净。擦净后,大多数人无事一般就过去了。因为他们觉得有灰尘很正常,擦洗下就行,就像洗脸一样,虽然每天都要干着同样的活,却毫无怨言。但极少一部分人却对此大惊小怪,觉得很不正常!尤其是那些空虚无聊,没事可干的人,这些所谓的不正常,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无事生事,自寻烦恼。特别是擦洗几次后,还是有许多灰尘,会让他们更加心烦。

   
    他们总是回味纠结:为何我的笔记本会这么脏?如果灰尘钻进了机子里,把电脑主板搞得短路了,起火了怎么办?后果将不堪设想啊,幸亏被及时发现,要不就惨了!千万要注意啊!于是就会更加关注笔记本上的灰尘。

   如此耿耿于怀,必然会在潜意识层埋下了洁癖的种子,或者说建立了洁癖的条件反射:灰尘→恐惧(或心烦)。以后只要涉及灰尘有关的东西都会引起他的注意和烦恼,就如对待仇敌一般欲除之而后快。

   每天因灰尘而感到烦恼和焦虑,一定要消灭它,排除它,躲避它,却总是根除不了它,摆脱不了它,因而对它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每次消灭或者逃避了令其烦恼的事情后,都会沾沾自喜;如果排除不了或者逃避不了,则会忧心忡忡。但烦恼的事情总是接踵而来。旧的烦恼去了,新的烦恼又来来,让人防不胜防。这本来就是生活,就是现实和人生。可是他们对烦恼之事总是看得很重,总是因根除不了烦恼而耿耿于怀。这种对烦恼的认知态度必然为今后埋下了心理的隐患,最终形成强迫症或其它神经质类心理疾病。

   客观上灰尘越擦越少,但主观上他们却感觉到灰尘反而越来越多,苦恼和焦虑也越来越大,心理阴影自然越积越重。就这样,条件反射不断获得强化,条件刺激也不断泛化,也就是说,对灰尘有关的刺激物越来越过敏。  


 

   患者开始也只是为了防微杜渐,常常擦洗,不料结果却往相反的方向走:不仅擦亮了屏幕,更擦亮了其眼睛,硬是把自己训练成了“火眼金睛”。这意味着:他们对灰尘越来越敏感,对卫生越来越挑剔,而变成了洁癖症患者。

   这真是:一步之错,满盘皆错。渐进的迷失了方向,陷入了思维的陷阱,不可自拔。

   强迫的情形同样如此。强迫症患者对事物往往都具有敏锐的触觉,并且观察很细致,但就是这样的人,越容易犯下低级的错误——“灯下黑”。






泰祺青少年抗挫力成长营8月11-15日厦门营招募正在进行中!



近期课程

精选

List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认证考试(网络,11月考试报名开始)

2016.7.19-23  《呼伦贝尔之旅亲子游学活动(第11期)》导师:周志健、浩然(地点:呼伦贝尔)

2016.7.25-31  《泰祺青少年抗挫力夏令营第9期(7天营)》导师:泰祺(地点:烟台)

2016.7.25—29  辟谷养生工作坊,导师:刘军(慈航),地点:烟台

2016.8.2-9    《大理静心之旅亲子游学活动(第12期)》导师:刘军、劳勇(地点:大理、丽江)

2016.8.11-15  泰祺青少年抗挫力夏令营第10期(5天营)导师:泰祺(地点:厦门)

2016.8.11-15  爱青春 新起航 ---九州心理泰祺抗挫力训练营(准)大学生版 导师:浩然(地点:厦门)

2016.8.19—21  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坊 导师:黄政昌,地点:长沙

2016.9.23—25  觉爱之旅叙事疗愈工作坊  导师:浩然  地点:长沙


T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