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世界无法定义你 合心-1 45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每一天,对着镜子 我会问 那个人,是我吗? 合心-2 70x48cm 水墨纸本 2017 我,我? 有时,感觉好看 有时,很不入眼 有时,好像是别人期待的样子 有时,我就是我 合心-3 70x48cm 水墨纸本 2016 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我? 这个世界 镜子太多 每一个镜子 似乎都在告诉我 什么是对的,不对的 什么是好的,不好的 什么是美的,不美的 成功的,失败的...... 痕 68x136cm 水墨纸本 2016 每一个镜子 似乎都很真实 又很虚假 镜子在说谎? 寂然的狂喜-3 136x68cm 水墨纸本 2017 这些谎言 常常让我看不清自己 有时沮丧,失落 有时悲愤,郁闷 合心-5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镜子前的我到底是谁? 究竟哪一面镜子 可以找到自己? 档案-1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档案-2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世界说 我的镜子看你的外貌 上帝说 我的镜子看你的内心 世界看你的拥有 上帝看你的给予 世界看你的成就 上帝看你的生命 寂然的狂喜-1 136x68cm 水墨纸本 2016 在上帝的眼里 无论你胖瘦高矮富足贫穷美丑成功失败 你是独一无二的创造 这个世界无法定义你 你虽不完美 但你是上帝的杰作 寂然的狂喜-2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7 每一个人 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 每一个人 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 这个世界 无法定义你 寂然的狂喜-4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7 寂然的狂喜-5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7 寂然的狂喜-6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7 寂然的狂喜-7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7 寂然的狂喜-8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寂然的狂喜-9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悄无声息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合心-4 70x48cm 水墨纸本 2017 艺术家 杨平,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曾研修于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特聘画家,现居北京。 青色入梦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34x45x19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1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2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3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4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5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6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我非我-7 34x45cm 水墨纸本 2016 羽心-1 70x48cm 水墨纸本 2017 羽心-2 70x48cm 水墨纸本 2017 浴系列-1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浴系列-2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浴系列-3 68x46cm 水墨纸本 2016 折射的片断 245x50x5cm 水墨纸本 2016 妆-1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妆-2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妆-3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妆-4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妆-5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妆-6 45x34cm 水墨纸本 2016 关注镜子是生活中的偶然,也是必然。 每天从镜前走过,随意瞟上一眼也成了习惯动作。直到有一天看到镜中自己外形的变化,才不由地警觉起来:镜中之人怎么变了模样?不禁发问自己。 镜子照见过往的一切,呈现着所谓的当下,又似乎隐匿了什么,镜子可以储存记忆与时间?于是由关注外形的变化,继而发问自己的内心:镜中我,我否?为何变了样?仅仅是外形的变化吗?我,究竟是怎样一个我? 带着疑问,也带着内心的触动,尝试去表达一种触碰神经,熟悉又模糊的感觉。于是,镜子成为一个阶段表达各种感受的载体。有了它,那些曾经对时间和空间的追问,以及生存中的各种感受都似乎有了落脚之地,然后是不断地往内心深处寻找,竭力想把自己的感受提炼,以简洁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而这,仿佛一直都在思索,也跟自己较劲。 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和内心所取,我一直不厌其烦表现的,其实是自己的生存境遇,它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与自然与社会交融,自然而然产生感悟的一种宣泄,或者它是人生某一个阶段的存在状态。也许它还只是一个小空间里的小我,但如若每个人都能把小我做好,相信世界才会更好。 镜子的折射,延深了画面的空间,似乎与传统中国画的观念有驳,但总感觉,所有的情绪都藏在静谧的空间里,时间也逃不掉滑过的痕迹。那寂然的狂喜,悄无声息;漂泊的孤独与落寞,沉浮如淡淡雨雾,常常出没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淡然忧伤的情愫,隐约飘散迷离在花间、在眉目。镜中呈现的形象是虚象,但又不完全是,因此,画面似乎更有了可以想象的空间。 画面中的人,尽管处在一种看似虚空的情境中,但并没有颓然到要出逃的迹象,是一种静寂中的深思与冷静,是对生命过程一种无奈的沉默、静观。或许,这就是时下社会与自然环境急骤变化中的现代人,内心真实的矛盾与冲突吧。 2017丁酉年元月初春于国防艺术区 图文来源:私享艺术 特别鸣谢 艺术家杨平 私享艺术编辑整理 主编微信:wchy1110 正在浏览此文章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高端艺术传媒联盟(排名不分先后): 天涯艺术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搜狐 百度 腾讯 新浪 网易 雅昌 艺起来艺术公社 艺术天成 5A画廊Art90艺术控明星传媒终南画谱天津画廊联盟宁夏日报艺术风尚浙江艺术网 今日鉴藏 墙艺术 99艺术网央视网 艺购“阅读原文”穿越| 右下角留言 投稿邮箱:yujian0707@163.com 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艺术馆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核心成员 忠于好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