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锋无人机不到一天融资成功,内幕居然是.......

 阿二讲古 2017-03-17

“我们都应该知道一种更好的赚钱方式”


36氪股权投资2017第14期


文/编辑 宋蔚玲 




人这一辈子很短,不知道别人怎么过,反正我这一辈子,要一直活在梦里,永远保持创新和拼搏,我的梦,就是常锋


-------常锋CEO赵自超


常锋无人机成立于2014年,相对于当时已经竞争激烈的无人机市场,常锋的进入完全不起眼。然而意外的是,成立仅仅3年的常锋,便研发出了全球首款目前也是唯一一款采用RTK技术的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天马。并且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天马目前量产机型已实现续航1小时,载重30KG。延长目前市面所有电动无人机续航时间与载重2倍以上,提升无人机作业面积3.4倍以上,天马无人机,也让常锋斩获不少国家专利。


从去年到今年初,无人机圈发生了很大的震动。2016年是被称为资本寒冬的一年,零度、亿航被曝出大批员工离职,西安斯凯智能停止运营;多次跳票的Lily Robotics停业倒闭,Parrot宣布辞退无人机部门的1/3雇员。与此对应的是,根据报告显示,全球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三季度只获得了13笔共计5500万美元的投资。

 

但常锋却在2017年3月份,也拿到了新一轮融资,由壹号资本领投,在36氪股权投资上24小时内成功融资并超募。


 


常锋为何能如此快速完成募资?

在资本市场如何逆生长?

我们不得不探究一二。





缘起


赵自超,标准90后,从小就对飞行器特别感兴趣,从高中开始赵自超就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航模有关的读物上面——相比中等的学习成绩,这种业余爱好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慰藉。


大学以后确定做无人机却是因为本身专业。赵自超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大三、大四就开始开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对于自己研发无人机的应用,他觉得多旋翼无人机的操控很方便,如果载重和续航加以改善,是一个很好的空中平台。

 

对于无人机研发,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玩又非常有挑战的工作。


2013年程序猿赵自超


对于成立常锋的初心,赵自超告诉36氪股权投资,他从大二就开始做无人机,到现在已经做了8年,最初的时候多旋翼无人机刚刚兴起,那个时候多旋翼无人机大多用于科学学术研究,而他创立常锋就是希望把多旋翼无人机运用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让它变成一种工具,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空中机器人。

 

2009年,赵自超团队研发的第一代无人机原型参加“2009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夺得大赛唯一特等奖。“当时更多的是作为高校学术研究,并没有商业化”赵自超说道。


2012年改造2009年获奖作品


读完本科,攻读硕士,赵自超的创业想法被激发出来。2012年,神州通信旗下一家运营数字体育竞赛的公司找到他们,决定采购了他们的多旋翼无人机,30台无人机外带培训小白用户服务,单台的采购价1万元。赵自超看到了商业的可能性。

 

2014年,赵自超放弃澳洲国立大学全奖博士学位,成立常锋。



启程


与大疆CEO汪滔、极飞CEO彭斌对于无人机的畅想而言,赵自超选择开启了另一条道路,做工业应用级无人机。方向正是自己一直梦想的多旋翼无人机,这种机器,轻松载重几十甚至上百公斤,连续飞行数小时,垂直起降,无需跑道,操作维护又远比直升机简单。

 

“从理想到实现,研发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在刚开始做研发,在增加室内自动追踪这个功能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光线不好,就要把遥控器关掉让无人机下来,下降的过程中又怕把无人机摔坏,所以我就用手去接,最严重的一次就是螺旋桨掉下来打伤了手臂,当时造成了两个伤疤,大概有四五公分长,缝了几十针。”赵自超回忆到,对于是否想过放弃这个问题,他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后退,一方面因为无人机是自己这些年来全部的心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这是自己的high点。每次只要想到自己的无人机,每一个细胞都会活跃起来。


2013年基于视觉的目标跟踪系统开发


赵自超考虑到无人机有螺旋桨下降确实比较危险,受伤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因此团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就在想怎么让无人机更安全可靠,试过很多种方法,比如装一个保护罩等等,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需要让无人机自动起飞相对最可靠,所以目前植保无人机就采用高精度定位,自动作业的无人机,人为干预很少。

 

如果飞行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则可以用APP进行操作,一旦出现紧急故障可以立马关闭,并且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人为错误操作。

 

而一开始的验证机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赵自超说:“因为验证机就是创新,就等于是我第一次做,第一次做就敷衍肯定不行,创新的东西那肯定要非常的重视,反而创意结束之后剩下量产我觉得就简单一点,做验证机的时候应该是先用最好的资源资金,人力支持,量产的时候就会比较顺了。如果做验证机先用便宜的器材,加上一些简易的加工方式,就想做出来一些比较理想的产品,这是很难实现的,如果起步就不顺,到后期也会不顺。”

 

早期验证机中,2013年研发的基于激光雷达的室内定位技术也是当时重点攻克的对象。


2013研发并搭载的激光雷达室内定位


2014年改进后的地面控制站


燃油直驱多旋翼无人机在行业里也鲜有人尝试,因为多个燃油发动机的强烈震动对传感器及其信息处理算法是很大的挑战,发动机缓慢的响应速度加上非线性特性使得飞行控制算法的设计要比电动无人机复杂的多。

 

另外,传统无人机GPS定位精度低、指南针容易受干扰,无法应用于复杂环境,而目标为工业应用的燃油多旋翼无人机必须克服上述缺点。

 

最后,经过18个月的攻关,赵自超和他的90后小伙伴们重新设计研发了一套燃油发动机专用的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启动单元和发动机电子调速单元,实现发动机的自主启动和调速,极大改善了无人机的飞行性能,最终,一台比普通餐桌还大的燃油直驱六旋翼无人机“天马”被造出来了,并成功试飞上天。


2015年成功试飞的直驱原型机



36氪股权投资与赵自超的快问快答


你之前做电动的不成功然后才做的油动的是吗?

 

赵自超:电动的不是不成功,是电动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达不到理想效果,电动无人机飞是肯定没问题,因为我们很早就能做飞控,大概在零几年就能保证电动的稳定飞行。

 

为什么是你做出了全球首款采用RTK技术的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赵自超:首先这个肯定是团队共同的成果。然后也比较巧合刚好是我们先做出来。总之,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不凑合,因为这是我的梦想啊。很多人做验证机的时候都是想着反正是验证机就凑合着对付它,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理念是做验证机的时候就应该抱着一种比做量产还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时间精力的心态。因为验证机就是创新,第一次做就敷衍肯定不行,反而创意结束之后剩下量产我觉得就简单一点。如果做验证机先用便宜的器材,加上一些简易的加工方式,容易起步不顺,后期也难以继续。



关于核心竞争力与壁垒


那无人机竞争也很激烈,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和壁垒是什么?

 

赵自超:在原理上就不一样,因为一个用的是电池一个用的是燃油,常锋燃油无人机续航和载重肯定要比电动的高一个数量级。另外技术上载重和续航也要实现突破。但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的震动非常大,是一般的飞控搞不定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发动机的油门响应很慢,所以有些无人机飞行的时候就不稳定,这也是实质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整个机器在算法上要设计优化,这是真正的技术门槛,都是真的是需要花时间花工夫去仔细研究。

 

那你觉得为什么你可以领先别人?

 

赵自超:跟两类人比,跟不专业的人比是因为我们更专业,跟专业的人比是因为我们非常严谨。

 

如果电池技术以后变得更先进了,比如石墨烯,氢燃料之类的突破了目前的技术,常锋目前所具有壁垒是否就没有了?

 

赵自超:如果电池技术突破了那油动肯定会被替代,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电池技术在短期内突破不了。像现在的汽车和手机,续航都非常的受诟病。而且更严重的是,无人机对电池规格的要求是远远高于汽车和手机的,因为汽车只是地面摩擦力,飞机是往下推利用反向作用力顶上去的,所以无人机的能量消耗非常巨大,要求的功率也非常大。

 

你觉得如果电池要满足无人机使用的话要满足什么条件?

 

赵自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0。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赵自超:能量密度是单位化的概念,相当于说单位质量上的能量,无人机对重量非常敏感,超过了一定限定的载重可能就飞不起来了,所以无人机要求的是单位质量下能提供的能量和功率,现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应该是能做到200多,600等于是要在现在的技术上提高3倍。

 

那电池技术提升3倍难度有多大?

 

赵自超:很难,锂电池有许多可以改进的方式,比如石墨烯锂电池。但它本身并不能提高能量密度,实际上石墨烯不能提高能量密度,只能提高充放电的速度。现在还有一种氢燃料电池确实能量密度够大,但是第一它成本太高,第二是它功率密度太小,也就是说它能飞的时间很久,但是带不了重的东西,可能能带一公斤飞一个小时,但是如果要带10公斤根本就飞不起来,氢电池,本身比无人机还贵。



关于对竞争对手的考虑与看法


大疆现在是无人机行业巨头,如果大疆以后也切入这个植保领域甚至也开始做油动无人机的话,你怎么考虑?

 

赵自超:肯定是快跑,首先我们领先了一到两年,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赶快往前去不断的进步。因为坚信我们的路线是对的,市场需求也是明确的。或者反过来讲,大疆在做无人机之前也有很多巨头做无人机,航天科技集团等,那他们为什么没做出来而是大疆成功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路线,方向,商业模式要正确。因为一个企业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好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不断的往前跑,不要左顾右盼。

 

也就是说你不怕其他巨头介入是吗?

 

赵自超:对,因为我们本身有领先优势,因为无人机产品毕竟跟互联网模式产品不同,比如滴滴摩拜之类,他们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就是拼钱,拼速度,之前小米也做过无人机,小米在14,15年的时候要比大疆要强大得多,但是两年过去了,小米做得基本上没有市场份额了,大疆还是占到绝大多数的垄断地位,最根源的还是,即便像大疆这种消费级无人机的话都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都有长达两三年的时间上的领先优势。

 

详细描述一下常锋都有哪些方面的专利,这些专利在行业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赵自超:主要是我们创新的飞行器的形式,包括我们创新的控制方法,发动机相关的技术,具体来讲就是飞控,发动机和系统。目前全国能做到这样的飞控的,不超过两家。

 

还有一家是谁?

 

赵自超:还有一家就是我们企业的竞品,在沈阳,叫沈阳壮龙无人机,这家最初是用我们的飞控方案去做的,现在他们可能掌握了一部分我们的飞控技术,但是在技术迭代上比我们差一代,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用了高精度RTK的定位方式。

  

所以能说常锋目前专利技术是在全国做到领先的位置对么?

 

赵自超:咱们的油动多旋翼飞控技术不是说全国数一数二,在全球都是第一,因为首先油动多旋翼是我们最先发明出来的,然后把油动多旋翼商品化走到现在,采用的是RTK这个高精度定位系统的,在全球上就我们一家。现在是第一和唯一,未来就看其他人能不能突破这些技术了。

 


盈利方式

 

常锋目前盈利的收入渠道与盈利方式是什么?

 

赵自超:主要是两方面,一,销售飞机,在植保这块要充分讲究卖飞机卖服务,就算是提供服务也是跟我们的客户合作提供服务,二,飞控的销售,油动多旋翼也就我们能做,但是电动多旋翼也有很多卖整机的企业,我们可以卖飞控给他们。因为油动的难度要比电动的高,所以我们卖给这些做整机的电动植保无人机的厂家也可以,因为中国有些比较分散零散的土地,这些土地用电动无人机比较合适,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飞控卖给他们,让他们拿去做整机。

 

常锋无人机目前有没有明确的销售渠道,即明确卖给谁?无人机目前是否已应用?

 

赵自超:我们目前在新疆有一个植保服务商,这个商家直接采购了50架,目前是采购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将会在4月份和8月份交货。无人机应用是在五月份开始应用,因为新疆现在还比较冷。五月份到九月份是农忙时节,到时候就可以应用了。

 

常锋目前已经能盈亏平衡了吗?


赵自超:已经盈利,而且盈利的程度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今年把这些无人机做出来卖出去,盈亏平衡肯定没问题,目前盈利有两三百万左右,而且这是按100订单来算,但是现在已经有140架订单。


2016年赵自超团队在新疆的合照



关于无人机下一代计划


目前常锋无人机最大载重是70KG吗


赵自超:70KG是实验机的数据,目前没有商用,我们商用的是30KG载重,实验室最高数据是70KG。

 

那么下一代能达到这么大的载重吗

 

赵自超:可以的,大概今年就可以出一款载重70KG的无人机产品,不直接把70KG的试验机做成一个产品的原因是,在植保运用上载重量太大也并不一定合适。因为载重量大也就意味着飞机会较重较大,这样飞机往下吹的风也会特别大,风太大容易把作物吹倒,所以我们综合考虑才定了现在植保无人机的载重量。载重量太小了效率低,太大了容易影响作物,产生吹倒水稻之类的问题,所以这是权衡之后的结果。70KG载重的无人机做不了植保可以做别的,现在有其他行业就可以应用70KG载重的无人机。对于植保无人机来讲,在30到50公斤之间,这是最适合规模化作业的载重量区间。

 


下一步目标与计划

 

常锋下一步的打算和目标是什么呢?

 

赵自超:今年预计将植保机销售100台,再把70KG无人机做出来并用在救援等特殊领域,通过一些推广来打开市场。而且植保机售出100台的目标现在基本已经超额实现了,因为新疆那边已经有50台。

 

常锋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赵自超:现在创业板政策也比较开放,如果能两三年保持盈利的话,那么上市问题不大。在行业里,我们还是想坚持制作油动多旋翼无人机,因为它操作简单载重量比较大续航长,接着逐渐推广油动多旋翼无人机在各方面的应用,目前这个无人机是农业首选的,因为这个无人机对安全要求比较低,基本上政府不会限制。另外在军事这方面它可能会更有价值,像在打击恐怖分子之类事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最终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做成无人机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者。


2017年常锋翱翔在田间



最后自超想说的话


我想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谢谢大家没有因为我们是90后而对我们抱有偏见,我认为一件事只要坚持并踏实的做下来,谁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所以我们会坚持钻研无人机技术,不断突破自我,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做出能经得起实际应用检验的真正造福大家的好产品。




各位敬爱的投资人大大,


昨天发出这篇文章后,常锋无人机CEO赵自超同学非常认真的阅读后发现文章用词不准,与小编进行了一一核对,赵自超童鞋坚持必须给投资人传达准确无误的信息,随后小编删除了这篇文章。自超同学认真严谨的精神让小编也学习了一把。


今天这篇重新刊出,各位大大有意见请随时留言,小编随时恭候。





无人机行业相关精彩信息,点击即可阅读:

在资本寒冬里获得千万投资?只用了24小时!

无人机行研报告(一)

无人机行研报告(二)

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概况

无人机行研报告(三)

无人机行研报告(四)


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