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韵新声】赤虬子||满过三巡愁竟去,刘郎眼里尽桃花。

 WENxinHANmo 2017-03-17



 

七绝·初春四题 

作者|赤虬子


(一)

红裙宝马觅香纱,水敛春迟上酒家。
满过三巡愁竟去,刘郎眼里尽桃花。
(二)
阳和柳软起青烟,社火依浓喜庆年。
游子开春多恋室,携儿带女撵龙船。

(三)

轻烟细雨润冬泥,滴柳如纱洗石堤。
猛看萧疏仍锁土,不知泉水已来溪。
(四)
门前溪岸少春花,柳冷丝条看露鸦。
案上香醪犹未尽,村人唤去送浮槎。


【编者按】:欣赏一组描写初春的小绝。“红裙宝马觅香纱,水敛春迟上酒家。”两句深的古人精髓,表现了一种潇洒忘我的情怀。“刘郎”一词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所代指的人物也很多,在此诗里、结合后面的“桃花”,应该是指去了又来、多情的人……第二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春的气息:阳光和煦、柳枝摇曳,人们观赏着各种春节民俗表演、欢庆春节,常年在外的人此刻非常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一家大小手牵手、跟在龙舟的后面看热闹。在这首诗里,几个动作词的灵活运用增添了全诗的律动美:“软起”、彰显出春来万物待发、枝条变得格外柔软;“喜庆”烘托了浓郁·的节日气氛;“恋”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热爱和想念;“携、带、撵”更是表现出全家人亲密无间以及追寻欢乐的场景……第三首开篇用生动的比拟描述了初春景象。青烟细雨滋润着待苏的泥土,细雨穿过柳枝落下来、仿佛一帘纤细的薄纱刷洗着石堤。乍一看依然是萧瑟的景象,殊不知泉水早已化为溪流、悄无声息的流淌过来……第四首诗最能体现早春“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虽然春天已经来临,但是门前溪岸上的花儿还没有开发,寒鸦依然栖身在干枯的柳枝上。桌上未及收起的美酒尚透着“年”的气息,村人们已经开始送外出谋生的亲人了……四首小诗涵盖了亲情、乡情和友情,表现出人们对春天渴望,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推赏!

(编辑:纤若尘)

 


 


 

蝶恋花·春情 

作者|赤虬子


(一)
渐近清明花似雾。

桃李归来,燕子还同路。
长线放无莺蝶鹜。

江舟远笛声消去。 

每在春来难解语。

情泊何方,没个安生处。
花谢雨浓寒石渡。

愁丝冷落谁人数。

 (二)

二月江南春上草。

溪水平芜,柳岸莺儿少。
玉盏影浓仙子笑。

花红酒醒情题悄。

想这时分停住好。

桃杏来时,又惹蜂飞吵。
啼血杜鹃惊破晓。

春光未去人先老。


【编者按】:两阙蝶恋花,将春情悉数解读:时令渐近清明,花儿开放、桃李焕发娇颜,燕子飞回故里。人们在野外放飞风筝。江面上,船儿随着笛声渐渐驶远。每到春天,就会想到许多往事。情感不知该停泊到哪里,心也没个安放的地方。雨打花飞、愁丝漫漫……第一首词写出了为情所困的彷徨心理,这让我想起汪峰的一首歌《无处安放》:“那如同儿时梦境新鲜的芬芳/也尝到思念的苦涩/这回望远方秋雨般无垠的萧索/心爱的人啊/多年以后是否还记得我的惦念/我的忧愁和挣扎/你知不知道/没有你我那颗叮叮当当的心啊/总是这样这样无处安放/  ”一颗赤心天地可鉴。较之第一首,第二首词相对轻缓一些:二月的江南,青草茵茵,溪水、柳岸、莺儿等等,给词文增添了温馨的基调。玉盏影浓、花下情浓……“想这时分停住好”一句概括了主人公此时的心境。然而桃花开放的时候,难免有野蜂骚扰。词中的“蜂”应该是个双关语,即表示蜜蜂,又暗喻扰乱人心境的人和事。“啼血杜鹃惊破晓。”一句使得词境转为阴郁,杜鹃鸟的啼叫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也令主人公心情大变,于是感慨道:“春光未去人先老。”春光还是那么美好,只是人的心境已经逐渐老去……两首词、精炼内敛,意境幽深,过片无痕,推赏!

(编辑:纤若尘)


 


 

 

海棠春·春意 

作者|赤虬子


(一)
朱甍连栉香川暖。

彩展尽、碧楼箫馆。
泛棹尽吴歌,赤壁飞鸿远。

屡闻戍笛银屏遣。

外狄恶、鹰鞲未倦。
若护御园春,恨解桑弧箭。

(二)
空山凭籁千般静。

锦帐外、路寒亭冷。
永日哪堪闲,烫酒孤猜令。

草香不治春愁病。

纵起瑟、谁来暗听。  
恨雁过高丘,未送梅花咏。



注:《海棠春》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钦定词谱》秦观谱。


【编者按】:这组《海棠春·春意》词牌便饱含满满的春意。红色屋脊密集的排列开来、阳光暖暖的照在平川上……这暖暖的平川展开了第一首春意的序幕。上阙中的“彩展尽、碧楼箫馆”颇得古味儿,将极目之景以及眼前被碧绿、古乐环绕的楼台衬托的古典唯美。主人公在湖面泛舟、听吴音软语,从“吴歌”展开想象、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联想到当今世界依然有虎视眈眈的外敌,他们有企图的引起争端、破坏和平、持强凌弱。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能放弃戒备,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园、时刻做好“亮剑”的准备;相较第一首词,第二首多了些情感的抒发:空山、寂夜、楼外、路寒、亭冷。抓住这难得的清闲,一个人自斟自饮……主人公面对大好春光、却也无法排解心中的积郁,纵然声乐奏起,又有谁来和“我”一起享受哪?词尾“恨雁过高丘,未送梅花咏。”两句揭示了心中烦闷的原由:大雁飞去又飞回,而“我”依然没有得到爱人的信笺……两首【海棠春】,一个忧国忧民、一个相思情切,令这“春意”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主人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没有沉湎在春色里,而是联想到家国、情感,足见其真性情本色。推赏!

(编辑:纤若尘) 



 

 

词三阙

作者|赤虬子



《莺声绕红楼·晚秋》
幽梦一帘泪湿裳,

怕人醒、寒牖茫茫。
一轮净月挂平窗。

 圆的人心慌。

阶下寒枝瘦,

还来个、露冷风凉。
平时说甚蝶成双。

有花在他乡。


注:《莺声绕红楼》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中华词律》姜夔谱。

《孤馆深沉》  
椒房只有燕知香。

绫影绕金廊 。
十梦晓难曦,辗转侧身,

连魇神伤。

柳细软、玉花飞嫩,

惹蝶落荒唐。
觅春好,雀侵巢凤,

半斑鸠半鸳鸯。



注:《孤馆深沉》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钦定词谱》权无染谱。



《繫裙腰》
凭窗屋外小溪湍。

烟浓夜,淡银盘。
阴晴不是心之系,任圆残。

洒清酒、祭花颜。

蝶来不见双双恨,

今生负、下生还。
女贞未老芯先老,木香惓。

 瘦凌霄、水浮莲。


注:《繫裙腰》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上片六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中华词律》欧阳修谱。


【编者按】:三首小词,精彩纷呈。《莺声绕红楼》是宋朝姜夔的作品之一,由此得名。双调五十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这首《莺声绕红楼·晚秋》开篇一个“泪湿裳”凸显了暮秋的寒凉。这份凉意是由季节而起、亦是由心而起。“平时说甚蝶成双。有花在他乡。”两句似有千般滋味,那种无以言表的心灵感触只有当事者才能明了;《孤馆深沉》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单看词牌名,脑中便浮现一幅清冷的画面:一个孤清的背影、越行越远……这首小词以燕绕屋梁起笔,嫩柳和飞花惹来无尽神伤,更有“雀侵巢凤”的无端困扰,令词境充满了扑朔迷离的韵致;《繫裙腰》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上片六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窗外溪流湍急,夜色朦胧,作者感叹阴晴圆缺不是人可以左右的,唯有一杯清酒祭花颜。不见蝶双飞,今生缘尽、来世相牵……三首词在作者笔下缓缓蕴出,心由笔走、笔由心生,令人感慨万千。推荐共赏!

(编辑:纤若尘) 

 

本文荐稿:素素   本文制作:云水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