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屏朋友圈的共享单车真的赚钱吗?

 lzssfy 2017-03-17

摩拜单车一夜之间火遍了北京上海,并不单单因为它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一块钱体验三千块车的超低价心理。其次,摩拜单车橙色外表非常地酷炫美貌。不仅骑的时候可以吸引眼球,骑完还能发朋友圈,完全就是酷炫+环保+潮流的代名词。最后,就是它的无桩还车机制完美接轨了80、90后不拥有,不拒绝,不负责的生活方式,想不火都难。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摩拜单车模式在商业逻辑上还存在诸多不通顺的地方,依然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被称为独角兽的原因。


那么,摩拜单车真的赚钱吗?


摩拜单车最近刚刚融到C轮1亿美元的融资,在一份内部财报上显示,它的利润预估是可以达到16亿元人民币,这可是超越了90% A股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要知道,我们九成的A股上市公司,利润还不足以在北京上海买一套房子。这16亿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们可以先来关注一下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来讲,摩拜属于互联网加金融理财的模式。押金虽然不能算做收入,但是由此而产生的收益却可以算做收入。


首先做些假设,摩拜单车是预算每辆车平均每天将会被使用到7次,每次骑行半个小时,有7块钱收入。每辆车的成本约1500元。每辆车平均是使用300天,每辆每天6毛钱的运营成本。每辆车平均可以拉动10个用户,平均每个用户309元(299元押金+10元充值)是可以用作进一步进行金融理财的基数值,保守估计理财的年化收益率是8%。这样算下来,确实当摩拜单车达到100万辆时,维持现有使用频率的话,便可获取16亿元的年化利润额。




这个故事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一个初创的企业,没有通过任何的补贴,没有做什么广告,居然第一年就可以达到16亿的利润,那如果有些假设情况改变了呢?


比如说,如果摩拜单车真的达到了100万辆,是不是还可以保持每辆车每天有7次的使用频率,那答案可能是未必如此了。我们针对种种疑问对这个模型做了分析:


在维持摩拜单车算法的各种假设前提下,仅改动用户人数和单车数量的数字就可以让16亿的盈利瞬间变成3000万。我们发现,用户人数的变化对最终盈利影响不大,车辆投放数量才是对最终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押金对摩拜单车盈利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运营数据对盈利却有显著的影响。当减少使用次数后,我们可以看到盈利以数量级为单位在飞速下降。




警惕重重风险






市场风险



摩拜单车的模式必须符合高频和刚需,高不高频,这个是要看摩拜是不是真正能够推动大家培养绿色出行习惯。摩拜在用户痛点上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走。


而分时出租的自行车市场规模依据现在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整个市场规模也就差不多100亿,是否真的值得摩拜单车这么高估值、百万辆级别的投放呢?




运营风险



既然运营数据对于摩拜单车这样的B2C重资产公司这么重要,那么它的运营风险又在哪里?




首先,摩拜单车防盗性很好。它采用的是轴传动而非传统的链条传动。如果这些零件被拆走也不能和通用的自行车进行组装。其次,摩拜的轮胎是实心防爆轮胎。但摩拜单车投入再多也拧不过国民的素质。据创始人王晓峰透露,摩拜单车原定寿命为4-5年,但不足半年,在上海的损坏率已经高达10%。


与摩拜单车在中国遭到人为恶意破坏的乱象相比,在丹麦和荷兰,这些国民素质和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自行车的破坏和盗窃情况会好很多。丹麦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的自行车停放和租赁全部免费,这在中国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政策性风险



10月底,纽约州长签署法案授权罚款民宿短租网站Airbnb,将其界定为违法行为;在国内,中国政府开始对共享经济的领跑者滴滴进行政策限制和干预。共享经济的未来似乎并不光明。


在网约车规定出台后,资本方越来越看重政策性风险化解。而摩拜单车选择了一个非常聪明的重资产运作的B2C模式,长期来看,并不会踏入到这个政策的死穴,对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吸引点。


在上海市政府对摩拜单车频频示好的当下,从政策监管者角度来讲,需要检验这一模式是否真正解决了短期出行的供需关系,摩拜单车的出现是否让城市的拥堵程度有所降低




摩拜 vs OFO

最后一公里的对决?




近期,在魔都疯狂布车的另一共享单车品牌OFO宣布获得来自滴滴出行的数千万美元的C1轮战略投资。自此,滴滴站队OFO,共享单车也似乎走上了一场价格血战。摩拜单车迅速作出回应,推出新款摩拜轻骑,将骑行每半小时的价格降至5毛钱。




我们都知道,价格血战中不存在赢家,主要看谁的口袋更。在政府对滴滴的各种管制政策出炉的当下,OFO拿到政府投资和支持的机会将大大降低。而在此当口,摩拜单车如果能打通政府关系获得政府补贴及国投资金,分分钟便将OFO拉入价格战的泥潭。


可以预期的是,摩拜 vs OFO,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共享单车的玩家们,无论谁从竞争中胜出,都将大大推动绿色出行的发展。而竞争的背后不仅是单车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将倒逼传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一步革新。




共享单车:

100%中国式创新的里程碑




在《经济学人》的《中国的科技开拓者》一文中提到: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仅仅是西方公司的模仿者,自己则无法创新。

 

摩拜单车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一种B2C的重资产自营的平台,解决了用户的一部分痛点,政府支持,资金充裕,没有动既有的奶酪,没有产生监管的问题,是一种与滴滴等既有模式不同的100%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互联网模式。


我们期待着摩拜单车可以熬过这一个资本市场的冬天,迎来自己的春天,也希望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真正地去开创更多、更好的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