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剑胆琴心8wsuyq 2017-03-17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第二部分:白玉山

独语白玉山塔

作者:罗 林

久久地

我不愿离去

哪怕山上的游人已然寂寥

一任朋友一旁焦急劝说

再看一眼吧

这历史熔铸的厚重教科书

再平静些吧

这怒火中烧下狂飙突进的心跳

站在历史错置的空间

一种高度磁铁般吸引我鄙薄的目光

以君临一切的姿态

它演绎着自己的耀武扬威

但终究裸露的是羔羊般的沉默

当主人夹着尾巴遁去

无奈的缴械只能是它唯一的抉择

于是苍白的站立成了苍白的表白

在那段丧失理智的岁月里

他们错把耻辱当作辉煌

不要再翻开那些尘封的故事

它沉重的内容可以窒息我们的生命

不要再捡起那簇散佚许久的历史片羽

它高浓度的火药与血腥至今悸动着我们的灵魂

当历史如此狰狞地与我们遭遇

应被擦亮的

不该止于眼睛

应该唤醒的

不该止于记忆

凝眸那根耻辱柱

那是一枚被历史异化的炮弹

与它保持同一高度的

是侵略者永难赎却的罪行

还有两万人无法弥合的屈辱

在正义暗哑的年代

人性竟如此轻易地遭受暴殄

我欲哭无泪

只有让自己的视线仰得比它更高

愤怒有什么用

往事决不能成为我们的羁绊

与历史相抗衡的既然只有现实

拥有军港辉煌的今天和明日的灿烂

才是我们不负岁月的完美答卷

当林立的高楼次第矗起

汽车和行人鱼贯而前

当客商与游人摩肩接踵

把滨城的软硬条件一并赞叹

在并不滚烫的阳光中

在一双双自信的注视里

那根耻辱柱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汗颜

新的时代之门已然洞开

有一些东西应被刷新和洗雪

不能凭一时冲动的情感

理智的行为才是安抚从前的一剂良方

二十六万颗心正被共同的理想牵引

应和着时代鼓点的铿锵

拥有大海恢弘的度量

塔下的土地将是这代人立足的天堂

总体上的大略之说既然已经完成,这就到了花开数朵,各表一枝的候,但这个时候也让我犯了难,旅顺是旅游名城,要说的地方太多,也太杂,从哪里叙说呢?有一种说法是:从前……但这样写就全成图史了,不符合我当初的设想,况且这样写不利于大家以后按图索骥,对局部某一个点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那么再换另一种说法是:话说……正所谓柿子捡软的捏,故事选重要的讲,嗯,这个比较理想,但这里有几个问题:

第一呢,从历史脉络来看,它的重要性不及旅顺大坞;第二呢?从时间发展来看,它建成的时间显然不及一大批历史上的其他建筑;第三点最重要,那就是有人要厉声质问我:你造它是谁建的为什么建它象征着什么你的立场跑到哪里去了?

我是这么认为的:第一,我既然以地段为分界去描述旅顺口,那就必须先挑最重要的说,白玉山位于旅顺港北岸,海拔134.6米。其旧名“西官山”,这里南俯瞰旅顺军港、西跨龙河而连太阳沟,北依水师营,东接旅顺上沟(以前叫旧市街),是旅顺区内最高点,且在旅顺城市化后,原来的小山小丘已经不见踪影,唯有这里保持着山的原貌,形成了旅顺区内最原生态、有特色的区域,我就要从这里说起;第二,这里事实上有过去的地标性建筑,现在仍是地标性建筑,不信你从白银山洞进入旅顺,无论什么时候,第一眼总是先看到这里,而这里一直流行的一名话就是“不登白玉山,枉来旅顺口”;第三,尽管它来路有问题,根不红苗不正的,但它见证了旅顺近代以来的风云变幻,它不再是日本人所一厢情愿地那样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军魂,而是真真切切地变成了旅顺的苦难、不屈、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和激励者,变成了旅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我的立场问题,我会在本文稍后说明。如果有人还要为我把白玉山放到细节的第一个点而发难,那我就只剩最后一个理由:我的地面,我做……

好了,正文还没开始就已经说了这么多,大概再啰嗦,有的读者要拍板砖了。

刚才说过,这座山本来叫“西官山”,那为什么变成现在的“白玉山”了呢?

据说在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来旅顺考察港口建设事宜时,曾登临此山,这不奇怪,因为这里观察旅顺全貌是再好不过了。当其一行眺望旅顺全城及军港时,听到属下介绍港口左侧的山曰“黄金山”,李鸿章即随口应到:“远既有黄金,近当为白玉”。从此“西官山”就被“白玉山”所代替,一直沿用至今。

在清代,白玉山曾是军事设施的重地。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在山的东北麓建成清军军械总库一座,大门上额由李鸿章亲书“武库”二字。甲午战前还在此修建有白玉山炮台。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后,炮台被毁,军械总库亦荡然无存。而当年身为二品高官,出任旅顺港务工程总办的袁保龄为白玉山撰写的楹联“创四千年未有之规愿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奥,环九万里无远弗届漫谈昆明池水汉武旌旗”也不知去向。

俄国强租旅大后,在白玉山北侧修筑了安装有152毫米榴弹炮2门,120毫米火炮1门的炮台阵地。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左下图就是日俄战争时期的白玉山炮台,这大概是我们能从照片上见到的唯一的白玉山上战斗设施了。

其实无论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这里都有军事设施,不过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原因很简单,因为战斗不用打到这里,就胜负已定了。

说完白玉山,当然不能不提白玉山塔。

这就说到了1907年,那时白玉山北峰上的纳骨祠已经建成,成了日本军人朝拜的重要场所。而那时并没有白玉山塔。

让我们穿越一下历史,再现一下它的由来: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日本第三军司令陆军大将乃木希典

1907年的某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和日本第三军司令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带领一班海陆军士兵朝拜纳骨祠后正往外走,乃木希典渐渐停下了脚步……

残阳如血,山峦静谧;

大海伏波,草叶不动……

乃木希典没有意识到自己站了多久,东乡平八郎也陪他静立,这两人不同,身后的所有海陆军士兵也一动不动。

乃木希典平时就不苟言笑,从来别人就不能从他脸上看出一点喜怒哀乐来,但似乎东乡懂他的心思,良久,东乡问:

“乃木君今天似乎有心思啊?”

“哦?为什么这样问?”乃木希典不答反问,这是他的一贯作风,甚至对东乡,他也不会改变。

“我有一个感觉——”东乡的心智始终比乃木更细一些,此时他直视乃木希典的眼睛,继续说道:“以前乃木君从这里走出去,像一个将出征的武士,充满斗志,热血沸腾;可今天却像一个出征归来的老战士,浑身疲惫,满脸风霜。”东乡八平一字一句地说着。是啊,他太了解乃木希典。两年前的日俄战争,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均战死,一个死在金州,一个死在旅顺的二○三高地,这样的打击谁也承受不了,但作为军人,他也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当年他骑着俄国总督斯特塞尔赠送的名马在京都接受天皇陛下的检阅时,他的所有牺牲和贡献,都得到了回报。但这真的能抚平一个父亲心里的创伤么?

“你错了,为天皇陛下,我永不疲惫。”乃木仍是脸无任何表情,就算是真的被别人说中心事,他仍不会表现在脸上,这是多来来职业军人赋予他的素质,而且他说起话来永远地简短、明确、直接。

“我有一个建议——希望能获得你的赞同,同时也希望能打开你的心结。”

“什么?”乃木希典糊涂了,他不知道堂堂的海军上将、联合舰队的总司令还有什么建议非要得到他的赞同,而这样的建议又与自己有什么联系。

“在这里,我们为天皇陛下献身的两万多将士已经有了安身之所,我们也有祭拜他们的地方,但我觉得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乃木希典没有做声,但眼神分明在鼓励东乡平八郎继续说下去。

“我们还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塔,以此发扬武士精神,让我们的军魂永远不灭,同时也是向天皇陛下宣示我们的忠心!”

“对。”乃木希典终于明白东乡平八郎的意思了,他的眼中也闪起了灵光,他说:“我们要建一个塔,高高的”

“大大的”东乡笑着应道。

“永远不灭!”

“永远不灭!”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白玉山塔设计图。

就这样,同年6月,这一对战争狂人共同提议在白玉山的南主峰为当年参加日俄战争毙命的官兵修建一座纪念塔,这俩人的联合提议,哪有不贯彻的道理,要说日本人还真是雷厉风行,历经两年半,耗资25万日元,于1909年11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取名“表忠塔”。该塔由石黑五十二和渡边让设计,塔“表忠塔”三个字为日本宫室伏见宫贞爱亲王所题。

“表忠塔”的整个造型为蜡烛状,寓意灵魂之光的不熄和后人的敬仰。根据设计图纸及后来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地测量塔高为65米,由底座、基柱、塔身三部分组成。底座台阶部分的石料取自日俄战争期间三次闭塞港口17艘沉船上所装载的石料,塔的基柱和塔身由钢筋水泥浇注而成,塔身外部的石料是从乃木希典的家乡山口县的德岛运来的。塔内螺旋钢梯购自美国。塔顶北侧嵌有东乡和乃木两人合撰的碑文。文中记述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的简要过程。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上图是日本人在白玉山西麓特设一个混凝土块制造场,搭建了轨道以向山顶运送预制好的混凝土块。

以下几图是不同时期建造白玉山塔的照片,可以为大家揭建塔的整个过程。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白玉山塔开工奠基仪式。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白玉山塔开工初期。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建造白玉山塔下部塔身。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建造白玉山塔塔尖。

图识大连旅顺口05白玉山

其中有一幅图引起了我的无穷的深思和无限的暇想,就是这幅一个头戴圆帽并带着两个女孩子的照片,年龄最小的小女孩子用手指着正在建造的白玉山塔,很显然,她们三人的注意力全在这个没有完工的塔上了。图片的构图很稳定,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塔构成了稳定的布局,空间感和距离感摆布的很充分。而照片在稳定的构图中,把人们的视线与想像引到了无穷远,首先通过小女孩的手与三人的目光,把人们的视线一直引至白玉山塔,更显得塔的高耸与伟岸,而没有完工的塔尖,恰恰打开人们的想像空间。嗯,单单就拍摄艺术来讲,这是一张拍摄得非常完美的照片,完全可以列入到摄影的教科书中当作范例,这张照片不仅仅是纪录建塔的过程,也不仅仅是纪录游人观看建塔的历程,这照片纪录的正是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对这个塔的全部期许和所有情感。

看到这幅照片我就禁不住在想:她们是谁?她们是怎样的心态来观看这个塔的?在两个小女孩今后的人生中,这个塔在她们心里留下什么样的印迹?

或许她们是日本权贵的妻女,所以她们才能有特权走进这个施工现场,那么,她们对那些战死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士兵用生命换得自己夫君的荣耀与勋章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呢?是感谢还是愧疚?她们对自己的夫君在这里所导演的杀伐与罪恶又怀有什么什么样的情感呢?是赞叹还是赎罪?

又或许她们干脆就是战死者的遗孤?所以她们被特别批准来到这里为亡者追悼。那么此时她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听到亲人战死的故事想到自己家破人亡,她们是愤怒还是怀疑?面对这个高耸入云的浩大工程,她们是骄傲还是忧伤?

不管怎样,我坚信,以那两个小女孩那时的年龄,即便是日本人,他心灵也是干净的、纯洁的,我不希望这个表忠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名字)在她们的心灵里种下军国主义的孽缘,那样的话,太可怕、太悲哀、也太让人绝望。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